薯片有毒?看了热搜后还敢继续吃吗?

导语

今日,“多个品牌薯片检测出致癌物质”登上热搜,网友直呼嘴里的薯片突然不香了,也有部分网友开始恐慌自己是不是已经“中毒颇深””,还有些家长则借此报道再次叮嘱自己的孩子要少吃垃圾食品。


事件回顾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近日从线上线下挑选15款国内外知名品牌薯片,委托专业质检公司开展比较试验。结果发现 试验中,Lorenz(劳仑兹)、乐事(美产)、RED ROCK DELI、盐津铺子和好丽友等5款薯片样品未检出反式脂肪酸。从整体情况来看,油炸型薯片的脂肪含量约为焙烤型薯片的1.5倍。

其中特别提到了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有7款薯片的丙烯酰胺含量高于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750μg/kg),其中盐津铺子、三只松鼠、董小姐3款薯片样品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2000μg/kg。而从整体情况看,焙烤型薯片丙烯酰胺平均含量为油炸型薯片平均含量的近6倍。


薯片有毒?看了热搜后还敢继续吃吗?

一、丙烯酰胺是潜在致癌物

丙烯酰胺是“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等)和某些氨基酸(主要是天冬氨酸)在油炸、烘培和烤制过程中产生的。毒性主要包括神经毒性、 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毒性及潜在致癌性,在人体中得到证实的是神经毒性。


二、相关回应

针对被检出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欧盟的基准水平值一事,部分薯片品牌方表示,公司严格执行膨化食品的国家安全标准,确保提供给消费者合格的产品。深圳市消委会回应:“丙烯酰胺超标”此类话题及内容说法有失妥当,易对消费者造成误导。


三、不能抛开剂量谈毒性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食物里基本都有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丙烯酰胺。薯片、薯条、油条、油饼中都存在丙烯酰胺,咖啡是用咖啡豆经过烘焙做出来的,都会产生丙烯酰胺。

专家表示,对薯片检测出丙烯酰胺不必过于恐慌,因为目前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它会导致人类癌症,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2A类致癌物,也就是可能使人致癌。食用薯片更需要担心的是油与盐的含量。

中国人摄入丙烯酰胺最主要的来源是炒菜,根据目前的科学证据,没必要对这些食物中的丙烯酰胺感到特别恐慌,所有物质有没有毒全在于能吃进去多少。有科普作者建议大家做到食物多样化(不偏食)、均衡营养、少吃高温煎炸烘烤的食物,这样就能减少包括丙烯酰胺在内的很多健康风险。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平均水平是每人每天20-30微克,我国的平均摄入量大约是18微克(以60公斤体重计),这个摄入量总体来说是安全的,不用太担心。

薯片有毒?看了热搜后还敢继续吃吗?

建议

  1.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还是应该尽量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条件,研究减少食品中丙烯酰胺的可能途径,探索降低乃至可能消除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方法。
  2. 对消费者来讲,日常烹调食物时,尽量多蒸煮炖、少煎炸烤,不要温度过高或加热时间太长,这样有助于减少丙烯酰胺生成。平时注意饮食均衡,减少油炸和高脂肪食品的摄入,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也能减少丙烯酰胺可能的健康影响。

总结

但小编仿佛记得类似的新闻好像每隔一两年就有出现,垃圾食品的危害性也一直有在强调,但广大消费者依旧会买,纷纷表示“谁能忍住不吃垃圾食品呢?越是不健康的好像越好吃是怎么回事?”,总之,吃到肚子里的东西还是要多多注意的,国外有“you are what you eat”,国内有“吃什么补什么”,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可以,但是绝不能长期摄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丙烯酰胺   世界卫生组织   微克   盐津   致癌物   检出   铺子   毒性   恐慌   含量   平均   食物   消费者   垃圾   食品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