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观察和对基金未来生态的几点猜测

有个事挺有意思,最近在微博和雪球上介绍一些基金经理,会遇到不少类似“求求别奶了”这样的评论。在今年顶流基金经理业绩全面挣扎的情况下,基金投资者开始意识到,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太大会影响收益。基金投资者们都希望看到自己持仓的优秀基金经理不要被市场发现,最好一直规模比较小。

我倾向于认为中国的基金投资者们,综合素质是越来越高的,所以整个生态也一定会进化得越来越快。

2020年,基金经理的管理规模经历了一轮暴涨。我老是说,刘格菘是公募基金的《泰囧》,2012年底《泰囧》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10亿的国产电影,在此之前票房过亿还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银屏的下沉和互联网渠道最终掀开了中国电影票房的狂飙时代。一部比较好的电影诞生在行业变革期,创造了阶段性的数据高点。

刘格菘之于公募也是这样,在2016年之前,基金经理管理过200亿,就可以说有大资金管理经验了。资管新规和互联网渠道的爆发,掀开了中国资管行业的大爆发。刘格菘因为连续拿下业绩冠军,踏上风口,管理规模一举超越700亿,随后才有了张坤、刘彦春的千亿爆发。

到了2021年,大家一下子发现步子迈大了,大管理规模的基金经理业绩太挣扎了。于是半年报过后,业绩领先的几位中小盘靓仔,纷纷开始限购。然后基民们如今也开始意识到,基金经理的持仓规模最好不要太大。

背后的核心逻辑是:“投资能力是稀缺的,公募向普通投资者提供廉价投资能力的现状不会长久”。

一个观察和对基金未来生态的几点猜测

与公募基金提供的投研服务相比,公募收取的费用是真的不高。然而公募过去在中国老百姓心里的形象长期偏负面,导致了公募的收费在短期内上不来。我想,这个时间窗口不会特别的长,生态的上下游都已经开始关注到这个矛盾了。

我做几点判断吧:

1、公募基金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浮动管理费。董大佬去年在兴全新视野一只基金上挣了11.81亿的管理费,今年业绩出众的金鹰民族新兴,同样采用的是浮动管理费率。浮动管理费说白了就是公募的收费方式私募化,对管理能力有信心的机构,应该会倾向于采取这种模式;

2、公募未来会有很多封闭型产品。封闭产品的本质是让客户牺牲了赎回的灵活性,是一种变相的提费;

3、会有越来越多的基金经理主动提出限购。对基金经理而言,如果激励机制不是那么夸张的话,很多人还是会希望自己的口碑很好,通过限购保证净值的稳定性将是一种选择。

最后,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真的是要珍惜优秀基金经理的份额。香奈儿和劳力士易得,刘畅畅、傅鹏博们的份额难求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劳力士   大佬   生态   基金   管理费   中国   票房   份额   投资者   业绩   渠道   规模   能力   优秀   未来   经理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