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的两大投资机会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碳达峰,就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

简单说,“碳达峰”就是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而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中国碳排放全球居首,远高于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341.7亿吨,其中前三名中,中国排放 98.26亿吨,美国排放49.65亿吨,欧盟排放33.30亿吨。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于世界首位,是美国、欧盟的2倍和3倍。

当前,我国已明确提出了“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 实现碳中和”的发展目标,同时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大多也已经将2050年作为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日期。


碳中和的“开源节流”的两大投资机会:

从整体规模上看,碳中和涉及行业众多,不论是上游的煤炭、石化,中游的化工、钢铁、电力,还是下游的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其均会受到碳中和相关政策的影响。要实现30/60目标则不仅需要开源,同时需要节流,所以对于那些碳排放规模较大的行业就必然会产生压缩,犹如2017年供给侧改革,剔除那些小的公司,进一步提高行业龙头地位。


从碳中和投资主题来看

一个是寻找需求扩张行业投资机会。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下,以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清洁、节能型行业将迎来总需求的扩张,行业整体将存在投资机会,从长期看随着碳中和相关措施逐步落地,国内光伏、风电新增发电量将快速提升, 光伏等清洁能源行业迎来发展机会。虽然去年已经被炒作了一波,很多公司透支了未来一到两年的业绩,但后期可通过时间和业绩的提升来消化估值。


另一个是寻找供给收缩行业的投资机会。高耗能、高碳排放的行业而言, 在碳中和目标约束下,行业供给将存在收缩压力拥有良好碳排放数据基础的水泥、电解铝行业将可能优先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除电力已纳入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航空剩余七大行业,将在“顺利对接、平稳过渡”的基调下逐步纳入全国碳市场。参考供给侧改革经验,行业供给收缩时,相关工业品价格往往会有所改善,同时行业龙头市占率会有所提升,此类行业龙头将存在投资机会。此外,当行业整体供给受到碳中和目标约束时,行业内部分可替代领域可能会迎来需求的扩张。

碳中和的两大投资机会


整体来说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倒逼之下,“能耗指标”将成为重要的抓手,2021年全球经济复苏,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动力较强,叠加“碳中和”目标下的产能压降手段,高能耗产品供给侧约束后,价格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所以对于顺周期板块的资源行业则最为受益。主要关注个股每个细分领域龙头,虽然不是最强,但最后绝对不是最差的。

梳理了一些相关的碳中和受益的产业和公司:

1.节能产业
受益逻辑是碳中和是一个整个社会层面的东西,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直接减少碳排放,节能产业在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发〔2021〕4号》中收到了反复强调。
标的:南网能源(节能龙头,稀缺)、双良节能(光伏+工业节能+建筑节能)、中材节能(水泥行业节能+二氧化碳捕捉)

2.资源周期行业
碳交易第一阶段的交易对象只有电力企业,但是长远上看,一些高耗能资源类企业如钢铁、水泥、有色冶炼等由于碳中和,在总体产量控制和成本上会出现碳中和的影响因素,导致产能周期和价格周期出现新的变化,行业集中度转移逻辑也会有影响。
根据最近宝武集团的人大代表的发言来看,钢铁行业2023年会实现碳达峰,那么钢铁产量大概率23年也见顶,并且代表直言:整合提升行业集中度就是因为集中度提升了有利于提升效率节能。类似的逻辑和碳达峰节点一定会在水泥、电解铝等其他行业出现。
标的:如果一个周期行业本身为上升周期,碳中和对其又有有利影响,那可以考虑。

3.新能源发电资产
就是风电场、光伏电站的持有者,垃圾发电也可以计入,还有更少见的生物质发电、煤层气利用。写一条很具体的受益逻辑:根据光大证券的测算,CCER碳汇价格为20元/吨时,风电、光电会额外增加约4%营业收入,垃圾焚烧增加3.5%。
标的:国有的的发电公司或者新能源平台,比如新天绿能(分销天然气+风电)、江苏新能(风电+垃圾发电+光电),中节能的太阳能+节能风电
民营的比如林洋能源,阳光电源和隆基都自持电站,其他还有京运通、金风科技

4.循环再制造产业
以钢铁为例,回收钢铁使用电炉短流程炼钢的吨钢碳排放,大大低于矿石高炉冶炼的碳排放。循环再利用天然的低碳,在碳中和的背景下会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中国的社会已经迈入人均1万美元,社会存量资源也已经很庞大。
标的:格林美(主要是叠加电池产业链)、方大碳素(电炉炼钢消耗石墨电极)

5.垃圾分类与焚烧产业
生活垃圾在填埋分解过程中会释放温室气体甲烷,焚烧发电一方面可以代替煤炭来减碳,另外一方面减少甲烷释放。此外其他生物质发电也有相同的减碳机制。垃圾焚烧原来的上升周期会收到碳中和目标的额外加持。
标的:上海环境、瀚蓝环境、绿色动力

6.天然气产业
由于天然气碳排放比煤炭低很多,因此中国计划提升天然气的使用量。
标的:经济发达地区的天然气公司,天然气资源公司

7.储能(电网侧储能)
储能可以将无法并网的电力进行利用,而且天然的和不稳定的风光电契合,将多余的清洁能源并网可以减少碳排放。这个赛道的问题在于锂电可能不足以支持大规模的储能应用,而抽水蓄能没有良好的标的,钒液流电池技术不够成熟。
标的:没有很符合的,上传统的锂电或者储能公司

8.氢能
氢能已经受到很高的关注,有过一轮大规模行情。氢能的问题在于虽然未来是确定的,但是大规模应用的节点应该在3年之外。
标的:亿华通 美锦能源 雄韬股份 腾龙股份

9.碳捕捉
未来可能真的要把二氧化碳封存起来
标的:中材节能、远达环保、凯美特气(回收二氧化碳的)

10.碳交易过程参与企业
参股碳交易所的公司,具备碳金融属性的公司。偏题材。
标的:国网英大、华银电力

11.碳交易第三方服务企业
碳交易的确认流程相当复杂,需要专业的第三方支持,相关的咨询服务产业发展会很快,因为碳中和今年覆盖了电力行业,接下来会覆盖8大耗能产业,接下来会更多。
标的:谱尼测试(互动说有碳排放核查业务)、远光软件(碳资产管理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排放量   新能源   温室   标的   中国   天然气   周期   钢铁   节能   逻辑   目标   产业   行业   财经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