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1901年到2020年,一共有216位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其中202位有博士学位。在拥有博士学位的202位物理学家中,一共有23位在博士期间就完成了让他们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相信有不少人对这个问题的答案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正在或者打算读博的小朋友。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得出如下一些有意思的信息:

人最具有创造力的阶段是博士毕业后0-12年这一时间段

202位有博士学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按照6年为单位进行统计分布,可以发现:

所以最有创造力的时间段是博士毕业12年内,这一时间段共有110人完成了他们各自的诺奖工作,超过50%;也就是说,有一半多的人都是在博士毕业0-12年间完成他们的诺奖工作并发表论文的。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的,研究生阶段主要还是学习知识和做科研的方法的阶段,到了博士毕业说明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科研能力,然后在博士毕业0-12年这一阶段,人的精力还比较充沛,还没有受到已有知识的限制,如果持续沿着自己博士论文的方向或者其他科研方向继续耕耘,就有可能实现专业上的突破。

时间最长的博士毕业后39年完成了诺奖工作

当然,也不是说博士毕业超过12年就不具有创造力了,相反还有两位科学家在[36,42)这一区间完成了他们的诺奖工作,其中时间最长的一位科学家在博士毕业39年后完成了他的诺奖工作,他就是来自美国国家标准局(NIST)的John L. Hall(霍尔)。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霍尔本科、硕士、博士都是毕业于卡耐基理工学院(现在的卡耐基梅隆大学),在27岁博士毕业后,一直在美国国家标准局工作到退休,在他66岁,也就是博士毕业39年后,霍尔的小组完成了一组关于飞秒激光相位锁定的实验,正是这一实验,让他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霍尔已经71岁了,顺便提一句,2005年时爱因斯坦提出光子100周年,所以那一年的诺奖颁给了光学。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最让人感兴趣的还是有23位科学家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前就完成了他们的博士工作,这不禁让人好奇他们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这23位主要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共有9位科学家跟导师一起完成了获得诺贝尔奖的工作,其中并不包括著名的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布拉格父子,因为WL布拉格并没有获得博士学位,原因是剑桥大学1919年后才有博士学位,而布拉格父子1915年就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14位独立完成诺奖工作的获奖人中,最著名的两位应该是居里夫人和德布罗意。居里夫人是目前唯一一位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科学家,她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工作就是在她读博士期间,和她的丈夫一起完成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居里夫人的导师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但她的导师Gabriel Lippmann是在1908年才获得诺贝尔奖的,是为数不多的学生比导师先获得诺贝尔奖的,但不是唯一的。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另外一位出名的科学家德布罗意之所以出名,并不是仅仅是因为他的科学贡献,而是因为一则跟他博士论文相关流传已久的流言,相传德波罗意是一位贵公子(这是真的,这从他的名字长度就可以看出来Louis Victor Pierre Raymond de Broglie, 7th duc de Broglie),从小不学无术(假的),有一天觉得物理挺有趣的,于是就开始搞物理,一不小心就凭借一篇几页纸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和诺贝尔奖(假的),德波罗意的博士论文有一百多页,网上可以下载到当年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另外还有两位日本科学家在博士期间完成了他们的诺奖工作,其中一位就是鼎鼎大名的汤川秀树,另外一位是Leo Esaki,汤川秀树在1935年(28岁,3年后获得博士学位)提出介子理论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日本人。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还有一位知名度比较高的物理学奖获得者是范德瓦尔斯(Johannes Diderik van der Waals),他因为在气体和流体的工作获得了19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课上经常讲的范德瓦耳斯力就是根据他的名字来命名的。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另外,还有一名比较特殊的诺奖得主是Aage Niels Bohr,他是另外一名诺奖得主Niles Bohr的儿子,AN Bohr因为原子核结构的研究获得了197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小结:如何在博士期间就完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工作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回答题目中给出的问题:如何在博士期间就完成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工作?

第一条路主要是靠运气,当然也不能缺少能力。找一位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作自己的导师,在这23位博士期间就完成诺奖工作的科学家中,有9位,也就是接近40%的比例,这个比例相当高了。

第二条路主要是靠自己,当然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其中主要是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虽然外部的条件有一定的帮助(比如说父亲是诺奖得主显然会有帮助),但是大多数在博士期间完成自己诺奖工作的依靠的都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合适的选题(运气),两者缺一不可。

23位物理学家在读博期间完成诺奖的工作,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简单来说,一是靠运气,二是靠实力,但是如果把运气看成是实力的一部分,那么就归结到一条路,那就是靠实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居里夫人   霍尔   诺贝尔奖   布拉格   波罗   诺贝尔   标准局   工作   物理学家   时间段   导师   科学家   运气   年后   博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