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1到100并不比0到1更容易,有时甚至可能更难,就像莱特兄弟造的飞机,远比现在超音速战斗机、商业大飞机要简单得多,但是为什么被人们记住的是第一次飞行时间还不到1分钟的莱特兄弟,而不是现在各种高性能的飞机的设计和制造者呢?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诺贝尔科学奖同样也更为重视0到1的发现,比如最近两次“号称”华裔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遗憾,都是因为诺贝尔奖更为重视0到1,而不是1到100。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了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威廉·莫纳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黑尔,因对发展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成像技术作出重要贡献而共享此大奖。华裔科学奖庄小威在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上的工作并不比前面获奖的几位差,并且对这项技术的推广贡献更大,但是为什么没有获得201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呢?如果抛开各种政治和小道消息,背后根本的原因是获奖的几位科学家是从0到1的发现,而庄小威的工作是从1到100的推广。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类似的事件在2020年又重复了一次,并且这一次比2014年那次传达的信息更为明显。众所周知,诺贝尔化学奖一年最多可以给三位科学家,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已经有了三位科学家获奖,可以说如果庄小威也获奖就超过了三位这样的理由,来解释为什么不给庄小威颁奖;而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只颁发给了两位科学家,即便加上一位科学家,也没有超过三位,但是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就只颁发给了两位科学家。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女科学家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和美国女科学家珍妮弗·道德纳,以表彰她们在基因组编辑方法研究领域作出的贡献。在基因编辑方面,MIT的华裔教授张锋无疑贡献突出,他的基因编辑工作比前面两位更难、更进一步,证明了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应用到老鼠和人类细胞上,并且商业化也更为成功,但是依然没有与前面两位科学家分享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其背后的原因同样也是获奖的两位科学家的完成的是0到1的发现,而张锋的工作是1到100的推广,尽管张锋教授的工作比前两位更难更漂亮。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从0到1的发现是科学上最重要的,也是每位科学家梦寐以求的工作,但这样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一旦拥有了这样的0到1的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不会与其他任何人分享。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胡克只是在给牛顿的私信中建议能不能把自己的名字加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文章的致谢中,注意,只是致谢而不是作者名单,就被牛顿逮着一顿锤,到胡克去世之后牛顿还不泄愤,直接利用自己皇家科学协会会长的权力,把胡克所有的画像全部烧掉,并且还说出了那句看似谦虚实则恶毒无比的名言:“我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牛顿为了和莱布尼茨争谁先发明了微积分,匿名在报纸上发文章骂莱布尼茨,直接把莱布尼茨骂到自闭。所以牛顿不仅在科学上战斗力爆棚,在与人斗争的时候也是战斗力爆棚。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两位著名的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政宁和李政道为了争论谁在0到1的过程中起了更大的作用,以至于老死都不往来;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为了保证自己的0到1的工作不会被审稿人剽窃,故意在投稿的时候将其中的一个元素写错在科学界也是流传已久。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欧洲最早还出现了为了声明自己首先做出了某个成果,将自己的工作锁到一个公共的保密柜里面,等到别人说完成了某个工作,自己打开这个保密柜,取出其中的记录,说自己早在多少年前就完成了这个工作。结果有些钻空子的人,把一个他没有做的实验或者结论的正面和负面的结果都同时锁进保密柜的,等到有人完成了这个实验,他就把正面的结果拿出来;如果有人证明了实验不可信,他就把他负面的结果拿出来,以此证明他是这个实验或者结论的发现者,也正是这个漏洞,促成了人们以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时间来确定成果的归属权的惯例,也就是学术界常说的“发表为王”。

为什么学术界更为重视0到1,而不是1到100?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就像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面捞沉船,0到1就是某个人通过某种方法,无论是灵光一闪,还是大量的数据分析,说在某个地方附近有一艘装满了黄金的沉船,并且还在这个地方附近找到了一块黄金。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其他人看到这个人找到了黄金,就一拥而上,用上了各种高科技的手段,找到了沉船,挖到了更多的黄金,这就是1到100的工作,如果没有最初的0到1的发现,后面就不会有1到100的推广,并且0到1比1到100难多了。

0到1相当于证明了这个地方有黄金,1到100就相当于你只要努力去挖,总会挖到黄金,所以0到1投入与回报相比风险太高;因为一个人终其一生,很有可能找不到一个可能有黄金的沉船,而1到100投入和回报相比风险就没有那么高,只要自己的工具先进、人员充足,在被人指出了哪里有黄金之后,努力去挖总会有丰厚的回报,这其实也是中国科研界目前的现状,大家都在努力挖黄金,而不是去寻找哪里会有黄金的沉船。

怎样才能做出0到1的发现?

我也不知道到底怎样才能做出0到1的发现,如果我知道,我就自己去做了,我在这里就举两个例子来介绍别人是怎么做出0到1的发现吧。

第一个例子:物理学历史上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两朵乌云”的故事。

1900年,牛顿经典力学和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已经成熟,著名的开尔文勋爵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物理世界的大厦已经建立,后人的工作只可能在这个大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不可能再有什么大的突破了,除了黑体辐射问题和以太理论。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结果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出现彻底重建了物理世界的大厦,尤其是量子力学的发展过程中,普朗克、狄拉克、薛定谔、波恩、德布罗意、波尔、海森堡、泡利等等一长串在现代物理学历史上如雷贯耳的名字在很短一段时间内出现。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这一段时间是物理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如果能够有幸处在当时的学术前沿中心,那么做出0到1发现的可能性会比其他时代大得多,这当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就像开尔文勋爵刚说完物理世界已经不会有啥大的发现了,结果量子力学和相对论就来了

第二个例子:好奇心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吉野彰在获奖之后接受采访曾经说过“好奇心是推动我前行的主要动力”,很多科学家研究某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很有趣,而不是因为研究这个问题可以获得名利。

为什么诺贝尔科学奖总是颁发给0到1,而不是1到100的成果?

就像居里夫人说的一样:

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一种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他还是一个小孩子,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身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诺贝尔   诺贝尔奖   可求   科学   量子力学   沉船   华裔   物理学   科学家   例子   成果   编辑   黄金   发现   化学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