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女儿叛逃美国后,长期受FBI监视,第四任丈夫盯上她的遗产

在2008年俄罗斯电视台举办的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的评选活动中,斯大林成为仅次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斯托雷平的第三名,比普希金、彼得大帝和列宁的名次更靠前。从这个评选活动中,足见斯大林在俄罗斯人心中的崇高地位。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脑溢血病逝,这对苏联崇拜斯大林的人来说是一件悲伤的事。不过,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会议上,赫鲁晓夫做了一个《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严厉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并全盘否定了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各种理论。这份密报后来被美国大肆渲染,一时震惊世界,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

关于赫鲁晓夫密报一事,可看一看之前的文章《波兰美女将赫鲁晓夫密报交给男友后,斯大林被万人唾弃》,这里不做详细赘述。

斯大林晚年时,身边的人都恐惧他,其中包括赫鲁晓夫。如果从人之常情来看的话,斯大林并不讶异于自己死后被赫鲁晓夫评判一事。

不过,有一件事,生前的斯大林肯定万万不会想到:他最疼爱的女儿叛逃美国了。

"第一红色公主"

1926年2月28日,斯大林的第三个孩子降生,是一个女儿,他取名为"斯维特兰娜",名字来源于一首俄罗斯浪漫的诗歌,有"光影"之意。她一出生便享有众多光环,被称为"第一红色公主"。

那一年,斯大林已经48岁了,老来得女的他很高兴,也很疼爱这个女儿。不过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忙碌的工作让他没有多少时间去陪伴自己的小公主。可能,就是因这份亏欠,他才会更加宠爱斯维特兰娜。

6岁以前的斯维特兰娜,拥有美好的孩童时光,身边的人都会细心呵护她、仰视着她,当然,最重要的还有来自斯大林的宠爱。

斯大林女儿叛逃美国后,长期受FBI监视,第四任丈夫盯上她的遗产

不过,斯维特兰娜6岁这里,她的母亲,年仅32岁的娜杰日达·阿利卢耶娃去世了。周围的人告诉她,母亲死于急性腹膜炎。

有句话说: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在女儿面前,斯大林也像极了现在的"女儿奴"们,他称女儿是"女主人",还允许女儿对他发号命令。只不过,斯大林依旧是那个忙碌的苏联领导人,与女儿斯维特兰娜相处的时光也寥寥无几。

斯维特兰娜在缺乏父爱,没有母爱的环境下长大,尽管身边有一大堆对她言听计从的人,但心理上的脆弱和孤单却不能与人分享,使得她非常敏感、脆弱。

斯维特兰娜和斯大林之间发生的第一次大的不愉快,是在她16岁那年。

花季少女遇上了一个比她大20岁的成熟男人,阿列克谢.卡普列尔,一个当时苏联很有名的电影制片人和编剧,开启了一段"大叔恋"。

那时的俄罗斯女孩儿还是保守的,斯维特兰娜和大叔在一起也不过是看看电影、逛逛画廊而已,没有越雷池一步。她其实并没有想过要和阿列克谢终老一生。或许,那时的她只是好奇初恋的滋味。

两人相恋没多久,阿列克谢去了前线,他的一封信刊登在了报纸上,信上他公开对斯维特兰娜示爱。

这事很快被斯大林知道了。阿列克谢被以英国间谍的罪名流放,后又被送到了集中营,没过多久便死了。

因斯大林干涉斯维特兰娜的恋爱,她也开始憎恨"独断专行"的父亲。

斯大林的"独断专行"还体现在干涉斯维特兰娜的学习上。上大学时,本想成为一个文学系学生的她,结果被父亲要求转到了历史系。

斯大林女儿叛逃美国后,长期受FBI监视,第四任丈夫盯上她的遗产

也就是在她16岁那年,斯维特兰娜从一份英文报纸上的影印版里,知道她的母亲吞枪自杀,而非病逝。母亲去世前想和父亲离婚,想要出去工作,不想只做一个困于家庭的传统女人,即使是斯大林的女人。

母亲的真实死因对斯维特兰娜的触动很大,在这事上,她也对斯大林有怨言。

18岁时,斯维特兰娜便与一个叫莫罗佐夫的犹太人结婚了。两人算自由恋爱结的婚,这次斯大林没有反对。第二年,她生下了大儿子约瑟夫。

斯维特兰娜原以为会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奈何,丈夫让她大学也别上了,留在家里给他生10个孩子。为此,她打了4次胎,还有一次早产经历,对她的身体伤害很大。

从这事上,隐隐约约就可以看出当时苏联的女性地位很低。世人的观点还是让女人在家相夫教子,即便是斯大林的女儿,也逃不过被世人约定俗成的女人的一生。

可斯维特兰娜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她还有一个为了维护女权不惜自杀的母亲,她怎么可能乖乖地做一个所谓的"贤妻良母"?

和第一任丈夫离婚后不久,斯维特兰娜再婚了。第二任丈夫是当时苏共中央书记安德烈.日丹诺夫的儿子,是一场由斯大林默认的政治婚姻。两人没有多少感情,但她又不想老去冲撞年迈的父亲,只能忍耐,直到她的女儿叶卡捷琳娜出生不久,仅仅持续一年多的第二段婚姻也在1950年宣告结束。

斯大林去世后,斯维特兰娜正式改了姓,将父姓"斯大林娜"改为了母姓"阿利卢耶娃"。她在莫斯科大学担任讲师和翻译,还有一笔抚恤金,足以养活她自己和两个儿女,人也低调了许多。

直到1963年,斯维特兰娜在住院时遇到了来莫斯科访问的印度共产党员布拉杰什.辛格,两人坠入爱河,并结了婚。不过好景不长,1966年,辛格便因病去世了。

叛逃美国后

第三任丈夫辛格去世后,斯维特兰娜以护送丈夫骨灰为由,去了印度。她在辛格的家乡住了3个月,这期间,她想了许多,也在筹划着什么。

终于,三个月后,也就是在1967年3月9日这天,斯维特兰娜走进新德里的美国大使馆,提出政治引渡的要求。

当时,美苏争霸正如火如荼,而作为斯大林的女儿,却要叛国,这对苏联肯定是个巨大打击。美国驻印大使立马答应了。

而关于斯维特兰娜为什么会叛逃美国,她说了一句话:"60年代时已经有人叛离苏联,我决定效仿。"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的背后,有多少的心酸无奈或是恐惧无助,不得而知。

斯维特兰娜叛逃美国一事,苏联政府为了平息事态,只由塔斯社发表了一条消息,称斯维特兰娜已获得印度签证,她有权在境外想待多久就呆多久。即便如此,斯维特兰娜也免不了被苏联人指责,说她叛国,说她抛弃子女。

可是,铁了心要和苏联断了关系的斯维特兰娜,哪里顾得上那些。那时她的儿子已成年结婚,女儿也有17岁了,她并不觉得自己是抛弃子女的罪人。

斯维特兰娜并未马上获批准前往美国,她先从印度到瑞士,在那里呆了一段时间后才去了美国。

斯大林女儿叛逃美国后,长期受FBI监视,第四任丈夫盯上她的遗产

1967年4月,41岁的斯维特兰娜叛逃美国后,在美国媒体面前高调亮相,谴责苏联政府和苏维埃制度,还当众烧掉苏联护照。

在叛逃美国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一直对她进行监视,密探们也收集了大量有关她的消息。

在FBI的文件中,有一份1967年4月28日的"顶级机密"备忘录中记录了一次对话,移民消息人士说,斯维特兰娜的叛逃将对正在考虑设法离开苏联的其他人产生"深远影响"。

1967年6月2日的备忘录里有一段FBI消息人和苏联驻美使馆二秘特列佩哈林的谈话,担心美国的一些力量会利用她破坏苏美关系。同月的另一份密报中,一个线人说,苏联并没有为这起叛逃事件感到不安,因为它将"进一步败坏斯大林及其家族的名声"。

FBI还有几十页关于斯维特兰娜的文件没有公布,称那些是涉及其他政府的内容。

斯维特兰娜在美国期间,其实并没有得到美国特有的安全保护措施。她也知道,自己被FBI监视。

斯维特兰娜叛逃美国后,先后于1967年和1969年,出版了两卷回忆录《给一个朋友的20封信》及《只有一年》,成为西方世界里的名人,她也因此获得了250万美元的版税,在物质上是一个富有的人。

斯维特兰娜在美国其实过得并不开心,她说过:"人们总说'斯大林的女儿、斯大林的女儿',仿佛我拿着枪随时会朝美国人射击。也有人会说'不,她来到这里,就是美国公民,'那意思是我是反对其他人的一枚炸弹。"

斯大林女儿叛逃美国后,长期受FBI监视,第四任丈夫盯上她的遗产

在美国期间,斯维特兰娜有过一段开心幸福的时光。

1970年,斯维特兰娜在亚利桑那州访问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威廉.韦斯利.彼得斯,他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奈特的弟子,从事房地产工作。认识不久后,两人便结了婚,这是她的第四任丈夫,婚后不久便生下了女儿奥尔嘉。

不过,彼得斯是一个非常听姐姐话的人。他的姐姐认为斯维特兰娜应该继承了斯大林的巨额遗产,可事实是作为叛逃者的人连苏联都回不去,哪能有什么遗产可继承。彼得斯姐姐知道事情真相后,便想尽办法,拆散斯维特兰娜和彼得斯。这段维系还不到4年的婚姻,于1973年结束。

再度离婚后的斯维特兰娜,于1982年带着女儿奥尔嘉去了英国伦敦。那时,她已没有多少积蓄。为了生活下去,她曾多次给在俄罗斯的儿女们写信,不过都没有回音。最后一次,他竟然接到了自己大儿子约瑟夫的电话,母子两都认定那是苏联当局的特意安排。

1984年,斯维特兰娜回到了苏联,住在第比利斯。当时她有要写第三本书《遥远的乐曲》的打算,来表达她对西方的不满和幻想的破灭。苏联当局当然非常支持。

斯维特兰娜已是年近花甲的年纪,虽然在苏联有儿有女,但因为长期失联,再加上政治导向等因素,和儿女们相处得并不愉快。于是,她于1987年,再次踏上了美国之路。

斯维特兰娜和她的小女儿奥尔嘉关系也不好,后来都不与母亲往来。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斯维特兰娜在英国一个修道院皈依了罗马天主教,成了一个修女。不过,仅仅几周后,便离开修道院隐居到一个小镇上,靠着领救济金度日。报道出来后,她就悄悄回到了美国,在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村子里,孤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于2011年11月22日病逝。

斯大林女儿叛逃美国后,长期受FBI监视,第四任丈夫盯上她的遗产

晚年的斯维特兰娜曾说:"对于脱去'斯大林的女儿'这个标签,我已经不再抱有乐观的幻想。你没法抱怨命运,虽然我无比希望母亲当年嫁的是一个木匠。"

她还说:"任何人任何事,我都不宽恕。如果他真的杀过那么多人,我就不可能原谅他......你知道,我的父亲非常爱我。"

斯维特兰娜一直想摆脱"斯大林的女儿"这个标签,可是,血缘这东西不是发一条声明,站在血亲对立面就能摆脱掉的。她的一生兜兜转转,爱着父亲也憎恨着父亲,想逃离苏联又恋着那里拥有过的美好,就像两条朝着相反方向游动,但又彼此牵绊着的鱼一样,充满矛盾又不可分割。

"斯大林的女儿"看似莫大的荣光,背后藏着多少的无奈,可能只有斯维特兰娜自己最清楚。


参考文献:

《叛逃者:斯大林的女儿》

《斯大林女儿自述》

《斯大林女儿叛逃档案解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斯大林   赫鲁晓夫   美国   约瑟夫   彼得   生下   丈夫   苏联   女儿   独断专行   俄罗斯   印度   遗产   父亲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