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一、创新药:天时地利人和黄金时代

(一)天时:鼓励药械创新政策频出

自2015年开始,国务院和CFDA、CDE等主管部门先后发布鼓励药械创新的一系列政策,在创新药审批、临床试验、生产和后续上市等生命周期全过程给予政策支持。1、审批方面:加快审评审批,对创新药实施优先评审,实施临床试验默示许可制,改临床试验机构注册制为备案制,增加临床试验医疗机构供给。加快药品注册审评审批速度,疏通新药注册审批通道,减少排队等待时间。2015年以前,CDE年度完成审评审批各类注册申请件数约为5000件左右,2015-2018年全年完成评审注册申请件数都维持在万件水平,审批能力大幅提升一倍。CDE审评审批速度的加快,有效疏通了审批通道的拥堵情况,排队等待评审项目大幅下降;2018年,排队等待审评审批的注册申请3440件,比2015年9月份的高峰22000件下降约85%左右。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2、生产端试点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减轻药企固定资产投资压力,更加聚焦创新研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Marketing Authorization Holder)制度是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药品管理制度。2016年5月,《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提出了10个省份MAH制度的详细试点方案,根据MAH制度,试点区内的国内药品研发机构及人员有资格成为药品上市持有人,而无需成为药品生产企业。2019年12月,药品MAH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有效实现了产品与企业分离,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调动研发机构/人员的创新积极性,鼓励药物创新,摆脱了药品研发的重资产模式,强化技术分工和专业化,实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推动医药行业分工更加精细,优化资源配置。对于一些研发能力强,具有高技术含量药物但自身不具备生产能力的企业而言,将药品生产委托给CMO企业,聚焦自身研发,实现效益最大化。

3、销售端加速创新药销售变现,实现企业研发-销售-研发再投入内生良性发展。我国专利药销售的痛点在高昂的药价与患者支付能力不足的矛盾。以修美乐(阿达木单抗)为例,2018年全球销量高达200亿美元,连续7年蝉联全球处方药销售冠军;修美乐于2011年获批国内上市,适应症分别为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银屑病。尽管潜在临床需求巨大,但由于价格昂贵(7600元-7800元/支),修美乐尚未进入我国医保,以两周一剂的用量来计算,患者每年需近20万元费用。Insight数据库显示,修美乐近5年的国内销售额不及全球总销售额的1%。

我国鼓励药械创新,在销售方面不断出台一系列利好药企创新研发的举措,一方面通过带量采购、两票制和终端医院销售零加成等政策,压缩渠道中间成本,降低尤其仿制药的不合理药价;另外,医保目录动态调整,从之前3-5年一调整,过渡到每年动态调整,优胜劣汰。医保基金腾笼换鸟,对近年来研发上市的专利新药进入医保带来空间,国家药价谈判模式开辟了专利药纳入医保目录的新渠道。昂贵的专利药通过国家层面药价谈判降价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不仅有利于企业端以价换量,销售渠道快速突破,实现研发成果快速变现,另外一方面也大幅降低患者自付费用,提升药物可及性。以本轮谈成新进国家医保目录的盐酸阿来替尼( Alectinib、商品名“安圣莎”)为例,2018年8月12号被CFDA批准在国内上市,作为二代ALK抑制剂,用于克唑替尼耐药后ALK+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推荐服用剂量为每次4粒(150mg*4p),每日两次。

医保谈判前,盐酸阿来替尼招采价格平均223元/粒(49980元/瓶(150mg/224粒)),患者年服用金额64.3万元。抗癌药物通常有慈善赠药计划,盐酸阿来替尼(安圣莎)国内患者第一年买5盒最多赠8盒;第二年后买4盒最多赠9盒;第三年买4盒最多赠9盒,自费购药患者年服用金额第一年为25万,第二、三年为20万左右。

谈判纳入国家医保,虽然盐酸阿来替尼最终降价幅度虽然保密未公布,但根据医保局公布的数字,此次谈判进入医保的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假设按平均降幅65%计算,相对于自费购药223元/粒的价格,盐酸阿来替尼可能最终谈成医保支付价为78.1元/粒,医保患者年服用金额22.7万元/年,而医保患者通常不在慈善赠药范围之内,与患者自费购药(考虑慈善增药后)首年实际服用金额相差不足10%(8.8%)。对患者而言,按照各地方省市国家医保乙类目录药品平均60%的实际报销比例,医保患者年服药金额个人自付将降至9万元/年,只有降价进医保前首年服药费用的1/3左右。患者大幅降低个人支付费用,提高药物可及性,药企短时间迅速获得全国医保市场,获得先发优势。

专利药通过国家药价谈判纳入医保后,实现医保渠道快速增长。从2017年医保谈判品种的销售情况看,康缘药业的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谈判价格降幅50%,但2018年销售样本量是上年同期的6.5倍,2019年销售样本量是上年同期的1.57倍。再以2018年谈判成功品种的销售情况为例,正大天晴的安罗替尼谈判价格降幅45%,2019年销售样本量是上年同期的1188倍,销售端均较好实现以价换量、以量补价的效果。纳入医保后,创新药销售峰值将提前,以前需要7-9年甚至10年才能实现单适应症销售峰值,可能缩短到3-5年就可以实现。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二)地利:加入ICH,利用本土优势追赶创新

2017年6月,CFDA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中国药品监管体系逐步融入国际社会认可的监管体系中,正式翻开了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新篇章。加入ICH,利用本土人口、成本和服务产业链等优势,尽力追赶和缩小与国外医药巨头的研发代差。

1、加入ICH,药企走出去和新药迎进来。制订人用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为ICH的主要工作,中国积极参与ICH指导原则的制订,并逐步在国内实施ICH指导原则。截止2020年1月,我国已经发布了超过40个ICH指导原则。对开展国际注册的药企来说,意味着可按相同的技术要求向多个国家或地区的监管机构申报,大大节约研发和注册的成本,实现全球临床数据互认,极大提高国外创新药的引入与原有产品新适应证的获批速度。一方面有利于国外生产的新药进入中国市场,也有利于中国生产的药品走向国际,同时意味着中国医药产业将立于全球的格局中,推动中国医药产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2、我国特有人口、疾病谱和低成本研发产业链本土优势,为药械创新带来便利。临床试验是新药开发最耗时、耗钱的阶段,药物临床试验一般分为三期(I、II、III),三期临床研究通常按期依次实施,但也可以重叠;新药上市后,部分还需开展IV期临床试验,主要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优化给药剂量等。ICHE8根据临床的目的将临床试验同样分为4期。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在同类型药物中能取得先机将决定新药上市的速度以及市场份额。符合要求的患者筛选和入组速度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临床试验过程的耗时长短,尤其是在试验样本规模要求较大的II、III期临床;我国人口基数大,疾病谱丰富,便于临床招募及开展,有利于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另外,国内CRO技术水平以及质量体系不断与国际接轨,在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成本、政策红利等优势下,全球医药外包产业链也不断向国内转移,为我国药械创新提供便利条件。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我国CRO行业的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21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18年59亿美元,CAGR达到29%。国内形成了以药明康德为首、康龙化成、泰格医药、凯莱英等“一超多强”的局面。

(三)人和:融资渠道拓宽,人才后备队伍庞大

融资渠道拓宽,允许未盈利创新药公司在内地科创板和港交所上市。近年来,创新药企的“大爆发”引起了资本的高度关注,科创板以及港交所允许未盈利的医药企业上市融资,强调医药企业的创新和技术,为国内专注创新药研发、对资金需求大、尚未盈利或处于亏损状态的药企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2019年6月5日,首批科创板企业微芯生物过会,7月22日科创板正式开市,2020年1月23日泽璟制药(688266)获准正式在科创板上市,成为A股市场首家未盈利的上市公司。第二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百奥泰(688177)也在今年2月21日上市。截止2020年4月,50家医药企业科创板过会,按细分主题划分,生物医药过会数量仅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超过14家医药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合计募集资金134亿元。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自2018年港交所新政以来,共有15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成功登陆港交所上市,总市值合计达2610亿港元,目前市值最高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为百济神州,市值过百亿港元公司共8家。诺诚健华(09969.HK)是2020年首家香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人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首要资源。我国每年高校毕业人数超过700万,硕博研究生招生人数超过60万,拥有大量后备专业人才储备。另外,海外高素质留学人员近年来加速回流,根据教育部2019年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66.21万人。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超过300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基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留学归国人数规模逐步大,将有效支撑科学技术以及行业的发展。

二、当前创新药研发聚焦领域: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一)开启高质量创新时代: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逐年上升

1类创新药更加代表创新研发的质量,2017-2018年我国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量不断上升。2018年,CDE共受理各类1类创新药(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注册申请共264个品种(按品种计),同比2017年增长21%;其中临床申请(IND)239个品种(+15%),上市申请(NDA)25个品种(+150%)。按药品类型分,我国1类创新药以化药1类和生物制品1类为主,分别有157个品种和106个品种,中药1类新药仅1件(2017年1件)。高质量的1类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品种数量上升代表我国医药行业创新活跃度和能力上升,虽然当前每年创新药NDA申请数量仅有25个品种(2018年),但随着后续创新药IND数量的增多和积累,未来5-10年逐渐开始进入创新药上市收获期。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在化药1类创新药方面,国产化药创新药注册申请量稳步上升,国外进口创新药申报踊跃。2018年,CDE共受理化药1类创新药157个品种,其中国产化药创新药注册申请为115个品种,与2017年基本持平(112个);进口化药创新药为42个品种,同比2017年增长13%左右。2017年开始,随着各类鼓励药械创新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国产和进口化药1类创新药注册申请量增加较多,当年注册申请量大幅增长65.6%。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二)药物研发聚焦抗肿瘤、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领域

从近年来各类药物临床试验申请适应症来看,化药、中药和生物制品药物研发主要侧重治疗领域存在差异,年度间差别不大。化药主要集中在抗肿瘤、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用药领域,国产IND又和进口IND申请侧重点略有差别;2018年国产化药IND适应症申请领域抗肿瘤占比过半(50.7%),第二、三名为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进口IND相对均衡,但抗肿瘤适应症仍占主要,2018年占比为36%,第二、三名为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中药主要在消化、心血管、呼吸和精神神经,占全部中药IND申请的65%左右。生物制品分预防用生物制品(疫苗)和治疗用生物制品(血制品、抗体药等生物大分子药),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IND申请适应症抗肿瘤一支独大,占全部治疗类IND申请的70%以上。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三、创新药估值:绝对估值法VS相对估值法

由于部分创新药公司尚未形成稳定盈利,或者仍处于研发投入期,尚未有营收和盈利,用普通的PE(市盈率)、PS(市销率)估值法不适用,另外医药企业一般为轻资产行业,PB(市净率)估值难以正确反映企业估值。因此,如何给创新药企正确估值是一个难点,我们认为“估值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要考量公司和行业的基本面,又要倾听市场的声音;模糊的正确远胜于精确的错误,力求极致精准不可及,但草率估值也是不可取。当前市场给予创新药企估值一般采用绝对估值法和相对估值法估值,绝对估值法大多采用DCF现金流折现法,对未来公司逐年可能实现的收益折现回来加总得到公司总体估值,是完全基于公司基本面的考量的估值方式,丝毫没有考量一二级市场定价影响,估值过程较为繁琐。相对估值法一般通过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案例法等方式来估值,更多参考市场定价影响,是一种简洁的估值方式。

(一)绝对估值法:DCF现金流折现,众多假设下的精准估值

DCF现金流折现法预先将企业续存期分成三个阶段:快速成长期、平稳成长和永续期,把未来所有赚的自由现金流(通常要预测15-30 年),用折现率(WACC)折合成现在的价值。重点在未来每年获得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假设和折现率参数的选取,现金流的现值取决于数量、时间期限长短、和公司未来的风险三个条件,非周期性公司稳定性较好,抵御未来风险能力更强,自由现金流可预测性更佳,折现率可采用长期国债收益率来计算,而周期性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难以保证,折现率相对就要更保守。DCF现金流折现法运用于创新药企估值,首先要根据药品适应症对应潜在患病人群数(患病率),假设就诊率、渗透率、终端售价、服用疗程等一系列参数预测每年对应潜在销售金额,然后成本(折旧、摊销、三费等)核算,计算出未来该适应症每年的自由现金流;药品一般可具有多个适应症,所以分别计算出每个适应症潜在自由现金流后加总得出全部适应症产生的自由现金流,然后以一定折现率逐年折现到当前。再考虑到创新药研发有一定风险性,在给创新药企自由现金流计算时又引入风险系数,根据每个药品的适应症研发阶段给予不同的风险系数。

以微芯生物(688321)西达本胺案例为例。西达本胺是公司首个获批上市销售的原创新药,首个获批适应症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适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化疗的复发或难治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为口服药片,规格为5mg/片,24片/盒。成人推荐每次服药30mg(6片),每周服药两次,两次服药间隔不应少于3天;2014年底获得新药证书,2015年3月正式上市销售,是目前国内唯一治疗PTCL的药物,也是全球首个PTCL口服药物,2016年,西达本胺进入《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另外新适应症乳腺癌已经完成III期临床,处于申请上市阶段,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已经进入III期,弥漫大B细胞瘤的临床试验也正在进行中,已经II期临床阶段。流行病学显示,外周T细胞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20%-35%,弥漫大B细胞瘤约占58-60%,西达本胺已获批适应症和在研适应症基本覆盖非霍奇金淋巴瘤78%-95%患者群。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首先,我们分别对每种适应症做销售峰值测算,计算每年药品潜在销售额。

针对目前西达本胺上市和临床在研4种适应症,参考各种疾病发病率、用药市场竞争情况、假设用药渗透率和可能上市时间表分别测算每种适应症销售峰值。1、PTCL适应症销售峰值测算。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经过年龄标准化(根据标准人口年龄构成进行统计处理)的发病率为4.18/10万,根据临床统计显示,非霍奇金淋巴瘤占整个淋巴瘤的90%,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发病例数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25%~30%,据此计算我国PTCL发病率中位数约为1.03/10万。据关键性临床II期试验数据,西达本胺治疗PTCL中位数OS达21.4个月,目前自费购药患者最新后续免费用药实行“9+9,9+N”方案,我们假设患者平均用药时长为9个月。西达本胺是是我国PTCL患者的二线首选药物,具有给药方便(口服)、疗效好(OS中位数最长)和治疗费用低等优点,假设西达本胺在PTCL临床药物渗透率峰值为35%(考虑后续普拉曲沙等药物竞争),经测算,西达本胺在PTCL适应症治疗方面销售峰值有望达到6.0亿左右。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2、激素受体阳性(ER+)晚期乳腺癌(联合用药)适应症销售峰值测算。2014年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41.82人/10万,其中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约占全部乳腺癌的70%,早期患者中30%~40%可发展为晚期乳腺癌,据此计算,我国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病率约为10.2/10万。据《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治疗激素受体阳性绝经后晚期乳腺癌的III期临床研究(ACE研究)》临床数据,西达本胺联合依西美坦组PFS达到7.4个月,我们假设治疗乳腺癌平均用药时长7个月;针对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主要采用不同机制药物联合用药的方式,目前已上市2个(氟维司群和帕博西尼),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4个(BKM120(Buparlisib)、恩替诺特、SHR6390、LY2835219(Abemaciclib)),假设西达本胺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临床药物渗透率峰值为8%(考虑后续上市药物竞争),今年初已经提交新药上市申请,预计2020年获批上市,经测算西达本胺在乳腺癌适应症治疗方面销售峰值有望达到5.1亿左右。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3、非小细胞肺癌(联合用药)适应症销售峰值测算。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2014年我国非小细胞肺癌经过年龄标准化的发病率为30.57/10万,临床治疗上,一般有明确有驱动基因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首选靶向药物治疗,公司西达本胺主要竞争药物为无明确基因驱动的非小细胞肺癌治疗药物(如PD-1单抗等),无明确基因驱动的非小细胞肺癌占比约为30%左右。2017年,美国FDA批准默沙东K药(PD-1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一线治疗NSCLC;2018年以来,国内批准了2款PD-1抗体药物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单抗以及1个小分子VEGF抑制剂安罗替尼,分别用于一线联合用药治疗、二线单药治疗和三线单药治疗当前,西达本胺联合化疗用药方案治疗NSCLC预计不会成为主流方案,假设渗透率峰值4%。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PD-1/PD-L1免疫疗法效果较好,K药联合化疗(培美曲赛/卡铂)治疗NSCLC中位数PFS为13个月,高于单纯培美曲赛/卡铂化疗PFS(8.9个月),我们假设西达本胺联合化疗方案平均用药时长为10个月。经测算,西达本胺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适应症治疗方面销售峰值有望达到6.7亿左右。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西达本胺NSCLC适应症销售峰值测算

4、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联合用药)适应症销售峰值测算。2012年全国淋巴瘤发病率已达到6.43/10万,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约占全部淋巴瘤30%,据此计算,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病率约为1.93/10万。西达本胺联合R-CHOP用药II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出一定疗效优势,目前正在准备III临床,预期2023年获批上市,假设渗透率12%,平均用药时长与R-CHOP平行(6个月)。经测算,西达本胺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适应症治疗方面销售峰值有望达到2.6亿左右。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综合上述四种适应症,测算西达本胺2020-2021年西达本胺销售额为3.23亿元、4.77亿元,四大适应症全部获批后,远期(2029年)销售峰值可达20.4亿元左右。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风险系数:创新药研发上市有较大失败可能性,因此在运用DCF现金流折现估值时,引入风险系数,处于不同临床阶段的药品适应症给予不等的风险系数。风险系数可以用不用临床阶段药物最终获批上市的成功率百分来代表,越处于临床早期的药品失败概率越大,风险系数(研发成功率)越小,已上市药品适应症风险系数为1,其他各期分别累计乘积各期研发成功率。

BIO(生物技术创新组织)、Biomedtracker发布了临床试验报告《Clinical Development Success Rates 2005-2016》,分析了自2006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9,985次临床阶段过渡(Phase transition),涉及7,455个药物临床实验项目和1,103家制药公司。根据该报告,创新药研发I、II、III期临床研究成功率分别为63.2%、30.7%和58.1%,II期失败率最高,NDA(上市申请)成功率约为85.3%,全流程研发成功率约为9.60%。

相应处于I期临床风险系数为9.60%,II期为15.2%,III期为49.55%,NDA/BLA阶段接近获批上市,系数为85.3%,已获批上市药品(适应症)系数为1。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成本(折旧、摊销等费用)核算:折旧摊销等为固定成本,可根据成熟药企比例予以扣除,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后,创新药企可委托GMP药企生产,省却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

费用(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前期占比销售额比例较大,但随着后续销售放量,三费比例会越来越小,并最终稳定在合理水平;我国医药企业三费中销售费用占大头,但随着带量采购或者国家药价谈判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后,药企销售费用占比不断压缩,包含研发在内的管理费用占比上升;创新药企融资一般来自前期股东私募投资和上市公开发售融资,银行、债券等间接融资较少,财务费用占比通常较少。

折现率:医药一般视为非周期行业,折现率较多采用长期国债收益率来代替。因此DCF现金流折现法运用创新药企估值全部流程大致分为营收测算、风险系数修正、成本核算和自由现金流折现四步,期间有较多参数假设,参数的细微变动可能带来结果的较大偏差。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二)相对估值法:结合市场公允价值

相对估值包括PE、PB、PS、PEG、EV/EBITDA等估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对比,一个是和该公司历史数据进行对比,二是和国内同行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对比,确定它的位置,三是和国际上的(特别是香港和美国)同行业重点企业数据进行对比。创新药企由于大多尚未盈利,甚至尚未有产品上市,常见的PE、PS、PEG都不适用,PB也由于医药行业轻资产特点,不能正常反应企业价值,所以更多用改良后的PS(预测销售峰值)参数来估值,或者更宽泛参考国内外同类公司交易案例来锚定价值。

改良后的PS(预测销售峰值)法:欧美市场制药巨头年度净利润波动较大,相应PE(TTM)纵向(年度间)和横向(企业间)比较波动都较大,但营收相对稳定,成熟期医药巨头5年营收年复合增速都在个位数左右,PS(市销率)估值约3-5倍,如默克、辉瑞、强生、诺华和雅培等巨头;成长期药企PS估值稍高,5-8倍,如新基医药、施贵宝等。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国内药企营收和净利润增速远高于国际制药巨头,PS估值较高,代表企业PS估值均值在10倍左右。创新药企恒瑞医药、贝达药业PS估值高达20倍左右,微芯生物PS(预测销售峰值)7-10倍。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国内外药企PS估值水平可以为创新药企估值提供锚定区间,在预估创新药企研发管线销售峰值基础上,给予适当PS倍数可获得企业大致估值;优点在于估值方式简洁易行,贴近市场公允价值;缺点在于受市场情绪影响波动,估值不稳定。

国内外可比公司交易案例。可比公司交易案例也可以为公司估值提供一定参考,产业并购比资本并购优点在于更贴近企业基本面(包括研发团队、管线前景等)的了解和行业发展的把握,可以为创新药企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提供一定支撑力。如2019年11月,安进将以每股ADS 174.85美元的价格在市场上购入价值约28亿美元的百济神州普通股,占据百济神州在纳斯达克发行总股本的约20.5%,这一价格较百济神州在纳斯达克最近30天交易量加权平均价相比溢价了36%,并购参考总市值约136亿美元。

四、标的选择:A股和港股市场上市创新药代表企业

(一)评价药企创新能力的几个直观指标:研发投入、研发营收比、CTR数量

评价药企创新强度直观指标可以用研发投入绝对值、研发销售百分比、药物临床试验备案CTR数量等参数来代表,研发投入绝对值直接反映企业研发可投资源多寡,研发销售比反映相对强度,CTR数量尤其是1类(或3.1类)创新药数量代表研发质量。

1、研发投入和研发营收比: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增速远高于全球水平。据沙利文数据,2014-2018年,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支出保持约4.5%左右的平稳增长,预计2020年达到约2000亿美元规模。国内药企近年来扭转重渠道轻研发传统,开始加大研发力度,近年来研发投入跳跃式增长,增速远高于国外医药巨头,预计2020年全行业研发投入约270亿美元,增速为23%左右,远高于全球增速水平。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上市公司层面,国际医药巨头研发投入增速虽然不高,但持续保持稳定高强度研发投入,研发营收比一般在10%-25%间。2019年,礼来、默克、百时美施贵宝、阿斯利康等医药巨头年投入研发费用在50-100亿美元间,研发营收比在20%以上。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我国医药工业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基数小,但年增速高。近年来研发投入逐年跳跃式增长,从2015年的200亿元左右快速上升到2018年的400亿左右水平,年复合增速(CAGR)高达26%。微观企业年研发投入前十年度排名变化不大,恒瑞医药领衔,2019年研发投入约39亿元,研发营收比约为16.7%,已经接近国际制药巨头研发强度。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2、药物临床试验备案CTR数量:临床试验登记和各企业的整体实力呈正相关。以2018年数据为例,江苏恒瑞临床试验登记数量最多,其次是正大天晴药业,恒瑞医药(含上海恒瑞)共有71个临床试验登记,正大天晴(含南京正大天晴)共有48个临床试验登记。另外,国内药企研发实力对比主要参考1类新药(包含化药、生物药)、3.1类仿制药品种数量,尤其是1类新药研发数量代表企业原研实力。恒瑞医药1类新药临床数量遥遥领先,目前共有46个在临床试验中。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二)小而美的创新药企是潜在未来之星

随着2018年港交所新政和2019年上海科创板开板,尚未盈利创新药公司迎来上市融资热潮,极大的缓解了此前创新药公司资金紧张和融资渠道匮乏的局面,支持创新药公司放开手脚专注研发。截止目前,科创板和港交所共上市挂牌创新药企18家左右,大多为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微芯生物、泽璟制药和百奥泰相继在上海科创板挂牌上市。港交所上市创新药企较多,目前共有15家左右,百济神州首发募资最多(61.7亿元),诺诚健华(09969.HK)是2020年首家香港上市的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

【行业深度】创新药赛道梳理:抗肿瘤、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领域

这些创新药企虽然仍需依靠外部输血,但相对成熟药企,具有一定优势。首先,历史背袱轻,是鼓励药械创新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员工以研发人员为主,公司运营扁平无历史包袱;其次,创新基因纯正,科创板及港交所创新药企创始人或团队大多来自科研一线或知名国际药企研发部门,创始人或合伙人光环效应明显,如百济神州王晓东院士、诺诚健华施一公院士,微芯生物鲁先平先生等,拥有极高学术造诣和药品长期研发经历,在研发管线方向把握上具有先天优势。再者,未来经营有爆发性增长潜力,国际间收购兼并踊跃;随着研发管线药品获批上市,公司营收和利润都有爆发性增长潜力,且大部分创新药公司本身体量较小,潜力创新药企较容易受到国际制药巨头收购兼并,如2019年11月,安进斥资27亿美元收购百济神州20.5%的股份。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小而美,可能是潜在未来之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淋巴瘤   适应症   峰值   现金流   消化系统   内分泌系统   乳腺癌   赛道   医保   新药   系数   药物   深度   患者   细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