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食用白肉比红肉更易长寿?

日常食用白肉比红肉更易长寿?

肉食爱好者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是:“人类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爬到生物链的顶端,不是为了吃素的!”只要是荤的就都来者不拒,但是肉类的健康问题似乎并不关心。

有研究表明,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会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脏病和死亡风险,而鱼肉和家禽肉则不会,大家回忆一下自家的餐桌上吃的更多的是一种呢?


一、餐桌上常见的肉类大家族

红肉家族

红肉指牛、羊之类的哺乳动物的肉类,在烹饪前呈现红色。

日常食用白肉比红肉更易长寿?

畜肉类包括猪、牛、羊等的肌肉及内脏。畜肉的颜色为红色,故被称为“红肉”。红颜色的血红素让生肉的颜色呈现红色。也就是说,肉越红,说明它的血红素含量越高。

比如说,牛羊肉比瘦猪肉红,瘦猪肉又比鸡胸肉红,这就意味着牛羊肉含的血红素比猪肉高,猪肉又比鸡肉高。所以,牛羊肉是典型的红肉,而鸡肉是典型的白肉。


白肉家族

除了鸡肉以外,其他禽类如鸭肉、水产海鲜类如鱼肉等,这些动物都是两条腿或没腿的都属于都算在白肉的范畴。这些肉的特点是烹饪前呈现颜色较浅。

日常食用白肉比红肉更易长寿?

加工肉类

加工肉制品指代经过盐腌、风干、发酵、烟熏或其他处理、用以提升口感或延长保存时间的任何肉类。

日常食用白肉比红肉更易长寿?

二、肉类测评:藏得最深却最普遍的是?

有研究发现,每周吃两份红肉、加工肉类或禽类(但不包括鱼类),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要高出3%至7%!每周吃两份红肉或加工肉类(但不包括家禽或鱼类)会使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

言下之意肉类营养排序鱼类>家禽>红肉与加工肉。鱼类与家禽类的营养价值不再赘述了,针对具体的人群,红肉与加工肉类并不能笼统的混为一谈。


肉,红的好还是白的好?

一般情况下,白肉和红肉要都要吃,营养才能均衡。红肉是我们人体获取所需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红肉中含有的维生素A、维生素B等多种维生素和钙、锌、铁等矿物质,也比较易于吸收

中国人传统认为,红点的肉比较滋补。比如鸽子比鸡更补,散养鸡比笼养鸡更补,牛羊肉比猪肉更补。其实这种想法完全合乎逻辑,也有科学道理。

因为一般来说,比较红的肉,其中铁、锌等微量元素含量比较高,蛋白质也比较高。就几千年来蛋白质营养不良、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贫血高发、饥寒交迫的国情来说,红一点的肉无疑是人们健康的救星。

对于一些缺铁性贫血问题,身体需要增加血红素的含量或者肌肉薄弱、血压偏低、身体怕冷的人,适当增加红肉的摄入量是有好处的。

不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特别是美国的研究结果,红肉吃得太多了,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肠癌的风险。尤其一些烧烤牛肉、烤牛排、烤羊肉串之类,因为含有高温产生的致癌物,更让人担心。

如今,研究没发现白肉有害健康,甚至有些研究还发现日常用白肉替代红肉有利降低全因死亡率,换句话说,就是有利于长寿。


无处不在的加工肉类

相比国外,中国人在平常或者是节日前后都对一些经熏制、腌制等方式加工过的肉类情有独钟。这些加工肉类在我们的生活中如今越来越普遍,因为便捷、易保存等原因,有人甚至常年用加工肉类替代天然的肉类食材。

日常食用白肉比红肉更易长寿?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当天发布的一份新闻公报中说,经过来自10个国家的22位专家对800多份现有相关科学研究的深入分析,有足够证据表明,食用加工肉制品会导致人类患结肠直肠癌,因此决定将经过腌渍、烟熏、发酵或其他用于增强口味或防腐处理方式制成的加工肉制品列为“致癌物”。

这些加工肉制品既包括以猪、牛、禽类肉为主要成分的热狗肠、火腿、香肠、熏肉、牛肉干等食品,也涉及肉罐头、肉制酱汁或配料,以及含有动物内脏或血液的加工食品。


三、吃多少肉,怎么吃肉才健康?

在8年的时间里,每天多吃至少半份红肉,与未来8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0%相关,要是多吃的是加工过的红肉的话,那风险就会增加13%,而未加工过的红肉则增加的稍微少一些,为9%。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减少食用加工肉

如果可以选择未经加工的肉类,就尽量不要考虑加工肉。虽然说食用加工肉致癌的危险远低于吸烟等习惯,但是要长寿的话,最好还是减少食用加工肉类。如果实在想吃加工肉的话,请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


适当减少红肉比例

除了刚刚提到的特殊人群,普通人的饮食应考虑适当降低红肉的比例。有研究发现,适当减少一份红肉,同时用一些别的“健康食物”来代替,那就与死亡风险下降有关系了。效果最显著的是坚果,下降了19%,其次是鱼,下降了17%,其他的还包括全谷物、不带皮的禽类、蔬菜、乳制品、鸡蛋和豆类。

从性别与爱好来看,建议需要补充血红蛋白的女士们要注意补充适量红肉,一些无肉不欢的男士们则适当减少吃为妙,就按膳食指南的建议,每天有40-75克足够了。


白肉也要注意烹饪方式

白肉本身是很健康的食材,但如果不注意烹饪方式的也会变成健康隐患。例如鸡肉,很大一部分人偏爱的的炸鸡,重油重盐的烹饪方式同样会增加各项风险。因此,我们建议在白肉的烹饪方式上,还是要以少油少盐,清蒸慢煮代替油炸为主


日常食用白肉比红肉更易长寿?

天然的食物各有各的好处,没有什么绝对好或坏。关键在于,是否适合你的身体状态和日常膳食搭配,结合自己的实际状况,吃出健康远离隐患还是很容易的。


END


参考文献:

[1] Lo Jamie J,Park Yong-Moon Mark,Sinha Rashmi,Sandler Dale P. Association between meat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breast cancer: Findings from the Sister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2019.

[2] Zheng Y, Li Y, Satija A, et al. Association of changes in red meat consumption with total and cause 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US women and men: 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J]. bmj, 2019, 365: l2110.

[3] Alshahrani,S.M., Fraser,G.E. et al. Red and Processed Meat and Mortality in a Low Meat Intake Population.Nutrients, 2019,11,622. doi: 10.3390/nu11030622

[4] GBD 2017 Diet Collaborators. 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Health effects of dietary risks in 195 countries, 199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长寿   白肉   血红素   牛羊肉   禽类   肉制品   家禽   鱼类   鸡肉   肉类   猪肉   日常   风险   加工   方式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