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尔森国际美术:发现孩子的艺术之眼,儿童绘画与现代绘画

儿童用稚拙、朴实的手法表达主观的想像和情感,让人们发现具有稚拙美特征的绘画形式。2O世纪现代艺术家们在艺术的探索中将目光投向朴实无华、不事雕饰、自由抒发主观感受的儿童绘画。它们以其感人的魅力,引领我们徜徉在返璞归真的精神世界里。现代绘画中对于表达内在感情的追求深受其影响,也以与之相似的形式呼唤着人类最原始、美好的心灵,并启迪着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深思。

绘尔森国际美术:发现孩子的艺术之眼,儿童绘画与现代绘画

绘画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更具有直观性,因此也更容易为儿童所接受。孩子们往往把绘画当作一种游戏来对待,一旦来兴趣时,他们就会马上拿起画笔,伴随着愉快的情绪,无拘无束,任意涂抹,从中得到满足和乐趣,那是一份童言无忌的“大胆”和可贵的童心。

进入儿童画的世界,你会被一幅幅线条弯弯曲曲、造型夸张大胆、色彩鲜艳夺目、内容富于想像的作品吸引,这些作品令人神往、使人赞叹。

儿童绘画从绘画艺术发展来说,是人类从事艺术活动的一个特殊阶段,它伴随着儿童成长,反映儿童的天性,表现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儿童用于表达思想感情的特殊视觉语言。由于儿童幼稚、单纯,所以他们的画不受任何限制,也没有任何清规戒律,因此形成了儿童所特有的稚拙、梦幻甚至荒诞的特点。

现代绘画艺术以其绚烂多彩的反传统表现形态和在艺术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备受世人瞩目,人们发现有些现代绘画作品的表现形式和风格与儿童绘画有颇多相似之处。人们在惊讶之余不禁会问:现代绘画与儿童绘画怎么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现代绘画大师马蒂斯曾说过,画家毕生都应当善于用儿童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因为丧失这种能力对画家来说同时也就意味着丧失一切独创性,即丧失表达的个性。一些现代绘画大师纷纷从孩子的绘画中汲取灵感,从现代绘画与儿童绘画有趣的碰撞之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到现代绘画与儿童绘画之间存在某种联系。艺术家们开始主动地去感受童年,回忆和搬演童年经验,而不再只是机械地对儿童绘画作品进行琐碎的视觉分析。

“当我是一个孩子的时候,我就可以像拉斐尔那样作画,后来我花费了很多年来学习如何像一个孩子那样画画。”这是大画家毕加索的一句名言。当艺术由再现转为表现,那些掌握了高超技艺的画坛巨匠突然意识到,一向幼稚可笑的儿童画才真正高不可攀。高更称,他的目的是要“像儿童一样绘画”,我们可以开列出长长一串大画家的名字,如卢梭、马蒂斯、米罗、夏加尔、杜布菲⋯⋯他们的作品与儿童的涂鸦之作惊人相似,显然受到后者的影响。

绘尔森国际美术:发现孩子的艺术之眼,儿童绘画与现代绘画

让·杜布菲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向公众展示艺术的“真实性”时也唤起了我们内心里潜在的“原始”情节,正是这一点引发了人们对文明发展的反思。他从1944年公开展出画作起,便有艺评家认为他模仿儿童画,是儿童画的放大版。的确,在形式上他的作品有些近似儿童画,对于儿童画,杜布菲的确也相当下功夫,他在1962年说,他对儿童的素或绘画一直非常感兴趣。同样,那些白发性地作画,不受传统文化影响,相信个人方法而非学院教条的人也是他感兴趣的。

米罗被超现实主义的评论家们称为“把儿童艺术、原始艺术和民间艺术糅为一体的大师”。他的盛期的作品画人、动物和某些象征性的物体,都采用单纯的线,色彩干净、明亮,他似乎用没有受到任何生活尘埃污染过的、天真无邪的眼睛看世界,但不时地对这混乱的世界发出嘲讽的笑。

米罗的艺术是对现实的超越,穿过成人的功利主义,找回孩提时代的天真,抛弃文明的一本正经,归于自然而然的原始生命。他曾说过,在每一种构图之中,他都在同时追求一些对比,黑色、猛烈和有动势的线描,与平涂或涂成方块的宁静色彩形式形成对比。但这种对比不是简单的热情的宣泄,而是经过高度幻想的过程,酿成充满诗意的境界。米罗始终具有孩子的童心,活动在幻想的空间,和地球、和河、和极光、和飞禽走兽、和海底与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玩耍嬉戏,他的创作为人类贡献了一个新奇而自由的世界。

儿童绘画与现代绘画从反映生活真实的艺术本质而言具有相通之处,从创作心态上说,他们都进入了一种轻松忘我没有羁绊的自由境界;从创作过程看,他们都是使用同样大胆的笔墨,同样朴实的线条,同样表达发自心底的强烈情感。

抽象画鼻祖康定斯基对儿童画极其推崇,他认为儿童有一种巨大的无意识力量,它在此表达自身,并且使儿童的作品达到与成人一样高(甚至更高)的水平。儿童的无意识力量事实上是直觉与想象力。有时候,我们把一些较为抽象变形的现代绘画作品与儿童的绘画放在一起,的确看不出两者在技术上的悬殊差别。

我们知道,所谓成人的成熟,是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是想象力的退化,而艺术真正本质正是成人已经丧失的想象力。这也正是许多现代艺术家们自觉追求的境界。但现代绘画和儿童绘画是截然不同的。

现代绘画不是简单地模仿原始绘画和儿童绘画,艺术家们在作品中寄予了对人生及艺术的深刻思索,赋予作品以象征意义。从艺术表现本质上看,儿童绘画是儿童视觉感受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无意识的再现,反映的是他们的认识能力,也就是说,是因为他们还不能画得与实物一样,所以其绘画才表现出那种雅拙的趣味和独特的怪诞效果。对于儿童来说,绘画只是他们认识世界,表达对世界理解的一种手段,其根本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提高儿童对生活和世界的感悟。而不少现代艺术大师之所以会被儿童绘画作品所吸引并产生共鸣,显然不是因为儿童绘画的技巧,而是因为儿童绘画中那种宝贵的真实表现和自然流露,其中往往蕴涵着一种感动人的力量,能够拨动人的心弦。毕加索之所以被称为大师,也正是因为他能跳出成人的眼光和心态,用儿童的纯真去看待世界、感悟人生,从而其绘画能触发人们回首过去,回忆童年,重新体验人生的快乐。

艺术大师追求的返璞归真是一种超越生活真实的艺术境界,这种境界虽然是儿童的一种自然存在状态,但这种“朴”“真”的艺术风格却不是儿童的自觉追求。毋庸置疑,在许多现代绘画大师的举世名作中共同存在着一种对艺术本质的思考,他们的作品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是真诚的。他们的绘画以其独特的形式追寻人类永恒的情感,用真挚的、稚拙的绘画语言唤起人类纯朴的感情。

绘尔森国际美术:发现孩子的艺术之眼,儿童绘画与现代绘画

绘尔森用艺术家的标准培养每个孩子!绘尔森国际美术教育致力于3岁至18岁孩子的国际化艺术素养培养,以美式教育方式为主导进行课程设置,优化“DBAE”多元化艺术教育、STEAM课程教学创新、气质美学、艺术治疗等教育教学原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美学思维导图及模块化知觉训练等综合培养模式,融合法、德、意、俄罗斯等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依托强大的美院及国际艺术学院的优质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个性化教学,并研发出适合孩子学习的独有教学课程体系,始终强调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兴趣,拓展孩子的思维和视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注重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同时更注重儿童天赋想象力、儿童画艺术感染力、儿童艺术探索活动的提升,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艺术活动内容。课程分体系分别从知觉、视觉、感觉、造型、色彩、创想、创造、心智、审美、表达、表现、素养、自然、文化、情感等十五个方面对孩子进行阶段性培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实施开放、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主导以人文精神为本的艺术发展理念,能够让儿童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用美完善自己的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毕加索   稚拙   儿童   孩子   艺术   想象力   画家   本质   成人   境界   形式   大师   美术   发现   作品   儿童画   国际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