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尔森:读懂儿童画,儿童绘画与绘画治疗

绘画在本质上就具有对内在心理、人格、感情、人际关系、文化和社会影响的表征功能。“绘画治疗”正是利用绘画本质功能,将人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在世界进行情绪的宣泄、缓解,并以视觉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人们调节身心,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绘尔森:读懂儿童画,儿童绘画与绘画治疗

绘画治疗的概念

“艺术治疗”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治疗形式,它是在艺术治疗师的指导下,利用诸如音乐、雕塑、剪纸、绘画等艺术形式进行艺术创作,进而探索治疗对象个人内在情感、内心冲突等的专业服务形式。关于“艺术治疗”的历史记载,在古代中国和古埃及时期就有利用各类艺术活动形式对精神疾病或心理健康问题对象进行治疗的描述。

绘画治疗是艺术治疗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绘画作为各类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在本质上就具有对内在心理、人格、感情、人际关系、文化和社会影响的表征功能。“绘画治疗”正是利用绘画本质功能,将人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内在世界进行情绪的宣泄、缓解,并以视觉的形式展现出来,进而帮助人们较好地身心调节,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绘画疗法是让绘画者在绘画的过程中,利用绘画这种非言语的途径,将自己潜意识中压抑的感情障碍与心理冲突转化为具体形象呈现出来,传递出个人的需求与情绪;并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释放不安的情绪,获得心理满足,经过作品的创作和分享讨论,从而达到诊断与治疗的良好效果。无论是成年还是儿童,都可在方寸之间呈现完整的内在表现,又可以在“欣赏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满足心理需求。

儿童绘画的“三个阶段”

儿童不同时期的绘画能力,对“绘画治疗”采用何种绘画工具和绘画形式及绘画作品分析与评断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其绘画能力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3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手部运动能力开始增强,热衷于无序线条的绘制。伴随着心理和生理的成长,线条开始倾向于水平线、直线、闭合线条,但是他们还意识不到所画线条和图形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个阶段只是儿童绘画的基础时期。第二个阶段(4~9岁):简称儿童“图示时期”。初期,儿童能用简单的不规则图形代表具体的形象,并开始具有造型意识。随着身心的成长,在5~9岁时,儿童所画的形象会越来越具体,并开始有一些细节装饰。第三个阶段(10~12岁):儿童会注重绘画的合理性,绘画形象倾向写实。这个时期创作的儿童“绘画治疗”作品,对儿童心理问题的分析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儿童绘画内容分析

儿童绘画作品元素包括构图、人物形象大小、造型形状等。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这些元素对儿童情绪困扰、心理健康问题分析的参考价值并不明显。相反,绘画作品的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及最终对作品内容的讲解,使我们能察觉出该儿童存在的心理和情绪问题。以下是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欢欢是一名9岁的男孩,被诊断有抑郁心理问题。在绘画治疗的创作中,不愿意配合我们的创作主题。他自由选择想画的创作主题,并在绘画的过程中表达了他目前的焦虑。他说:“一个巨人拿着一把大弓箭,嘟嘟嘟……发射。来了一个怪物向他扔东西,他受伤了。”

小敏,被诊断为情感障碍的13岁男孩。在绘画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慌乱不安,不停地说:“我不会画,我画不出来……我要画一把斧头把前面这个人劈成两半,血流出来,内脏都可以看见了。”

这些案例表明,儿童在主题绘画创作过程中的内容描述表达能展露出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的心理问题,为心理治疗和诊断提供有效参考。

儿童绘画治疗的医学根据及心理学原理

儿童绘画治疗作用的医学根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颜色对人的身心影响。色彩作为绘画的元素之一,对人所引起的身心反应,在医学实践中得到验证。红色让人联想到太阳、成熟的果实、火,使人感觉到温暖,血压升高,食欲增强,可以增强人的免疫能力。绿色让人联想到绿草、植物,属于健康色,使人情绪放松,对情绪抑郁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黑色让人联想到黑夜、阴暗,让人视线模糊、情绪压抑……可见,色彩作用于我们的思想和精神,对心理和身体具有治疗应用价值。

绘尔森:读懂儿童画,儿童绘画与绘画治疗

二是医学研究早已证实,当我们的大脑分泌“脑内吗啡”的荷尔蒙时,人的情绪会趋于平静和安定。要使大脑常常分泌脑内吗啡,人们就要更多去做让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而当人们绘画时,个人情感是无法掩饰的,整个人处于毫防备的放松状态,右脑开始分泌脑内吗啡,让人产生明朗、愉快的良好情绪,免疫力得到增强,从而让身心系统得到调节,形成良性循环。

儿童绘画治疗的理论基础来自大脑偏侧化理论和心理投射理论。人的大脑右半球控制着情感、绘画、身体协调等心理机能。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大脑右半球控制的绘画创作,能够影响及修复同属于右半球控制的情绪机能障碍。心理投射理论作为儿童绘画治疗的理论基础,它认为绘画可以作为一种心理投射技术。绘画创作能让儿童用非语言的形式无意识地主动表现自我潜意识。绘画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比言语更加丰富,它将人们内心深处的深层次潜意识视觉化。在绘画作品中,内心的情感冲突、创伤、喜好、价值观等都投射在其中。

研究发现,人们痛苦的回忆、创伤经验通常是前语言的或是被压抑的,往往以视觉的方式呈现。那些痛苦不堪的回忆无法用语言来准确表达,甚至被选择性遗忘在心底的某个角落,不容易被提取,无法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但是这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却可以通过绘画来“诉说”,因为艺术是中立的,可以无所顾忌的,容易被接受的。具有前语言特征的绘画治疗在面对语言表达方面欠缺的心理健康问题儿童时,这种语言可视化治疗方式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儿童通过绘画来表达他们内心世界和情感的语言。但是在儿童绘画治疗的诊断中,我们要避免通过一两张绘画作品来断定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要结合儿童的背景资料、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绘画过程、系列绘画作品等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对年幼儿童来说,绘画可以取代语言的交流;对于其他的儿童,绘画是与其他人情感沟通的重要途径。在治疗的过程中,治疗师通过主题绘画帮助和鼓励儿童理解自己的信息,让儿童能够主动地表现和释放内心的情绪,去获得更多自尊和内心的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儿童   吗啡   心理治疗   用语   线条   身心   大脑   情绪   内心   时期   形式   语言   心理   情感   艺术   儿童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