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尔森国际美术:少儿美术,儿童绘画中的美学价值

儿童画是儿童生活中的绘画,是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绘画特点的艺术形式,它是儿童最直接的“游戏性”的活动。无论是儿童想象画,还是儿童版画或者儿童水墨画等其他艺术形式,都具有独立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它充分体现了儿童的个人意愿,在儿童几乎不具备任何专业知识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能够毫不犹豫的直接依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创作。儿童作品如此丰富美妙,那么美术教师或者家长如何认识评价儿童画呢?这将直接影响美术教师或家长对孩子艺术教育的导向。

绘尔森国际美术:少儿美术,儿童绘画中的美学价值

绘画不同于其他学科科学化的交流模式,因为绘画的部分意义是由视觉形象表达的。一棵树的画法,不仅仅是一棵树的客观存在,同时也传达了一定的意义。绘画图形通常要表达我们的思想感情,如积极向上、悲伤失落、平静和谐等。这些不仅是成人,同时也是儿童绘画的根源。

事实上,艺术家创作的形象在一个整体结构中表现了三种相互交织的因素。

首先是叙事因素,即图画所表现的主题或“故事”是什么。无论图画是客观还是抽象,这部分都不可或缺。

其次是情感因素,即叙事要素和视觉图形要素传达怎样的感情。

第三是构图因素,即视觉图形要素(线条、形状和颜色)的组合创造了怎样的视觉趣味与统一性。以上三点无论是在成人作品还是儿童绘画中都是显丽易见的,还有一点却是我们欣赏和评价儿童绘画必须注意的,那就是儿童对材料的理解和使用,这一点也是儿童绘画的最初动力。

通常,人们通过评价上诉各种因素及图画的整体意义和机构,来决定一幅画的美学价值。那么如此对待儿童艺术恰当(或有益)吗?一眼便知,将各种因素交织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对儿童来说似乎太难。

关于儿童绘画方法的研究表明,儿童的绘画仅以少数观念为基础,他们组织这些观念的能力是逐步发展的。但是,该研究同样表明,儿童创作的形象的确能够传达情感,并且也力图实现统一性。事实上,儿童整合叙事、情感和构图等因素的能力超乎多数成年人的预料,因为这些因素对儿童来说是从未分离的。

由于儿童的天性与视觉图形的形象联系紧密,这些形象所传达的情感特征对于他们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他们可以感觉到线条在纸上欢快地跳动,或某种颜色大声地呼喊。

另外,当儿童首次发现新形象时,他们作为描绘依据的正是这些表现特征和少量简单的空间特性。当描绘大象的巨大躯体时,他们所使用的是一组隆起的拱线,而不是一个勾画出的轮廓。

在这种描绘模式中,隆起便是隆起,并没有内容和图形形式之分。最终,儿童开始意识到构图的必要性,他们选择并排列图形要素,来创造简单的秩序和趣昧,先在非具象图画中创造,然后在具象图画中创造。

因此,虽然儿童的叙事和组织方式简单,但他们能够(并且的确已经)在他们的图画中创造意义和美学秩序。在这一框架下研究儿童的作品,是大有帮助的。

随着儿童思维组织能力的发展,成年人的观念对他们的影响逐渐加深。对他们来说,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差异也日益明显。在6~8岁之间,儿童最关注的似乎是内容,他们集中精力来“讲故事”。

一般说来,虽然他们所选的话题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但他们并没有刻意使用表现特征来表现情感特质。他们会把看牙医的经历描绘得和看祖母的经历一样鲜亮。然而,即使在这个阶段,如果问及或提及一幅画所表现的情感或构图,他们也能够理解,并且会饶有兴趣。

此后,在9~10岁之间,一旦能够把情感和内容截然分开,儿童便开始有意识地使用视觉图形要素,创造形式和内容之间更加微妙多样的关系。例如:他们会有意识地运用较深的色调来表现不快的情绪,用平缓、优美的线条来表现事物的雅致精美。

按照西方的思维模式,认知和情感因素是截然不同的 、但是,无论试图变得如何客观,认知和情感在我们成年

人的思维中都是相互交织的。绘画和其他艺术都认可并发扬这种相互依赖性,而没有将其忽视。在成年人的绘画中,认知和情感保持平衡,两者都必不可少。他们的图画通过构建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来表现认知和情感的关系。意向中思维和情感的区别,与我们所发现的形式和内容之问的融合、分离和重新整合等方式类似。

对于四五岁的儿童来说,主题与心境是同一的。到六七岁,他们可能会真实描绘与叙事重点相关的情感:伸手够物体的胳膊会更长,重要的人物会更大,新衣服的装饰会更多等等。这些都是在表现方面对意象的慢调,他们与具有表现力的线条、形状和颜色所传达的情感特征是不同的,在青春前期阶段,儿童开始描绘情感,并把它作为图画的主题。他们把一个形单影只的人的形象命名为“孤独”。把两个人的形象命名为“友谊”。虽然儿童曾经一度将思维和情感截然分开,但他们最终通过材料的表现特征和主题之间的关系,有目的地将两者联系起来。

另外,我们必须注意,在一个审美、艺术化过程中,若只表现情感而很少或不考虑构图,是无法创造出作品的,并且从中也表现不出思维与情感或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从此类作品中看不到矛盾或冲突的消解,若长此以往,这会不利于儿童绘画的健康发展。

第三种组织方式构图要素——即视觉图形要素的组织,反映了人类追求秩序的内在欲望。

所有方法都是通过建构事物或事件之间的系统化关系,来达到秩序的统一。任何艺术家选择、排列线条、形状和颜色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秩序或统一性。

儿童主要通过图形要素的重复和变化来创造秩序。他们组织要素的能力是自然而然的发展的:三岁的儿童在纸上一层层的重复画相同的线条和形状,无意中创造出一种秩序;后来,儿童将同样的线条和形状画满整张画纸;再后来,他们可以将各种要素画在画纸上大致相同的位置;最终,四五岁儿童便可以创作出构图美观、具有该年龄段典型特征的图案,而这些图案是以线条、形状、颜色和位置之间的异同为基础的。从此以后,在再现性绘画中,儿童组织这些要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描述事物或事件,也是为了获得有趣、统一的图案。

第四种儿童多材料的使用。

儿童绘画中的生动性和新奇性令我们甚为惊讶,我们从中感受到作品背后的表达欲望,以及他们体验材料和完成作品时的喜悦心情。但是儿童作品中的部分本质因素往往为人们所忽视,那就是儿童对材料日益深入的理解。人们经常会留意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然而却一直没有充分关注儿童和材料之间的交流。在使用材料的过程中,儿童发现了生活中人与人的情感,自我满足感,因为材料使用过程中传达着儿童的喜怒哀乐等。儿童发现和体味橡皮泥的可塑性,然后形成自己的想法 其实儿童之问的交流也是如此。通过体味材料,儿童认识物质世界,并产生 绘画的原动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作品和艺术家作品之问的联系更加直接,同时也更加深奥。在这种联系中,艺术的基本原则以更为简单纯粹的方式表现出来,我们叮以将艺术的基本特征一直追溯到他们的心卫起源,例如:运动是线条的内在特性,速度和方向是它的本质。在儿童美术作品中,

线条就如同运动中不经意问留下的一条痕迹 同样,节奏也是绘图重复的一种内在特性。在儿童最初通过手臂挥动而画出的符号中就存在这种特性。这些绘画特性、运动和节奏是人类感知的基础。当儿童非常小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能够理解,并且在艺术中加以使用。

许多例子都表明:儿童作品展现了艺术的基础,这种基础以材料的自然特眭、感知和人类情感为根源,其存在不受任何历史变换的影响。然而在儿童艺术和专业成人艺术家的艺术之间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幼儿画天空是黄色的,花树是红色的,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用自然色的技法,还不懂得怎样把物体画的接近它表达,不会控制色彩、明暗、强度之间的凋和。

绘尔森国际美术:少儿美术,儿童绘画中的美学价值

成人艺术家为了他们表达上的目的,或许会不顾他们已非常熟悉的自然色的传统技法。不像儿童,成人艺术家他们已有了足够的处理材料和技巧的能力,他们的眼睛和手都是受过训练的,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他们有能力先计划好,然后再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作画。成人艺术家知道其他艺术家的作品,知道这些作品是怎么创作的,知道他们在其文化和传统中的地位。

在这种艺术的技巧范围和表达范围之外,还有成人艺术家个性的发展,在这方面儿童是没有的,因为他们缺少阅历。生活中的事件、危机、责任、艰苦和满足是艺术取之不尽的素材,只有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才最有可能创造出富于意义的作品。

考虑到这些差异,我们可以既赞美儿童艺术有赞美成人艺术。我们可以为儿童的艺术作品感到高兴,因为从他们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未来的成就极其重要的苗头。儿童艺术作品的价值由观众的看法所决定,教育工作者把他看作是透视美学发展的一条道路,心理学家把他看作理解儿童行为的一把钥匙,艺术家把它作为儿童最直接的内心情感的表达方式。但是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家和艺术家都有将儿童的艺术发展看作是他们整体教育中一个独特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用艺术家的标准培养每个孩子,绘尔森始终强调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激发孩子的兴趣,拓展孩子的思维和视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注重儿童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儿童   构图   图画   美学   线条   要素   少儿   艺术家   秩序   图形   成人   形式   因素   美术   价值   材料   情感   艺术   作品   国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