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胡特治疗理论框架之下的治疗策略

理想化的自体客体,比如说理想化的好爸爸就是一个战天斗地,可以把顽石打穿的形象,这是因为“我”心里有个理想化的好爸爸。毛主席就是理想化的英雄、巨人,是有无限神力的形象,给了“我”一种满足感;镜映的自体客体满足自大的需求,自大的需求要“恰当”的被满足,就像一个好妈妈对孩子有及时恰当的回应,妈妈的脸色、态度、肢体语言都是对孩子的镜映;另我(孪生)自体客体体验需要有伙伴。这三种不同的需要,有三种不同的客体反应。

科胡特治疗理论框架之下的治疗策略

这些需求会在治疗中出现,这三种需求会相应的发生在咨询的移情反应中,也就是说来访者会把这种需求投射在咨询师身上,比如有镜映移情需要的时候,他特别在乎你对他的反应、态度。今天换了新发型,或者今天换了一件亮丽的衣服来了,“哦,这件衣服看着很不错,就这一句话,看似不经意,实则很有用。咨询师有时候说话不需要太多,都在点子上就行。


理想化的需要,比如最近遇到什么事情,可能解决不了,我想请教你帮我说说这个事怎么弄?我想听你的意见和建议。这话就把你想象的非常能干,好像你能解决一切困难。孪生的自体客体需要,有些来访者会有意无意的模仿咨询师的着装风格,言谈举止,甚至和你讨论相关的心理学术语,了解你在哪里上课?他也想去上课。这些反应都代表着他内心的这个特点。


科胡特理论框架之下的治疗策略


科胡特认为治疗需要我们有恰当的回应,恰当的回应需要以共情的方式为基础,共情是经由其内在世界的同调,咨询师形成对来访的理解过程。恰到好处的回应是指咨询师向来访表达对他的理解。恰到好处的回应包括来访体验到与预期的重大差异,来访原本预期咨询师的方式将重复病理起源的问题或创伤体验;和来访体验到咨询师的回应方式促进成长,增强提升自体感的活力。

科胡特治疗理论框架之下的治疗策略

所以,在这样的框架下要特别注意共情在治疗中作用与价值,共情的回应可以满足来访者夸大的,理想化的,孪生的需要,当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之后,自体停滞的部分就得到了发展和修通。这就是科胡特框架思路之下特别强调的共情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战天斗地   框架   同调   客体   来访者   自大   恰到好处   恰当   态度   爸爸   衣服   策略   形象   需求   理论   妈妈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