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小时候,你最不喜欢父母对自己说哪句话?是你考完试后的那句“你看看某某同学的成绩”,还是批评你后的那句“我都是为你好”?

类似的指责背后,都有类似的场景:一个无奈的孩子和一对殷殷期盼的父母。

而当这个孩子长大成人,自己做了父亲或者母亲以后,对自己的孩子也会上演相同的剧情。他会用自己曾经最反感的样子教育孩子,还经常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拿自家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

对于父母的种种做法,孩子实在难以理解和接受。在父母苦口婆心地教导之下,孩子照样不好好学习,甚至异常叛逆。

那么,父母到底怎么做孩子才肯听,如何说孩子才肯学呢?今天分享给大家的这本《如何说孩子才肯学》,就给出了答案。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本书是由两位亲子沟通专家——法伯和马兹丽施共同编写。全书用八个章节的内容,让读者理解哪些话可以鼓励孩子积极上进,哪些话会伤害到孩子;以教师的口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插画形式,传授家长们有关育儿的秘诀。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1.接纳孩子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孩子也不例外。大人会因为繁杂的工作事务而烦躁;孩子会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而烦恼。

小A是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他各科成绩都比较优秀,但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兴趣。因为他觉得历史课没有任何逻辑推理,也没有公式计算,太过单调了。所以他经常不想做历史作业。小A的家长和历史老师对他这种情况相当着急。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家长和老师或许都会和他说这样一句话:“历史是必考科目,为了考个好分数,你必须好好学习。”而作者认为,这样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作者提出: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必须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首先认同孩子的感受。家长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不是批评和指责,而应该先表示认同。

父母可以跟小A说:“历史课确实有些无聊,我小时候也这么觉得。”与孩子建立同理心,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只要孩子愿意开口,父母和孩子之间就有交流的可能。

父母让孩子把心里压抑的情绪表达出来,孩子的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的释放,那么厌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还要注意用委婉的语气,用恰当的语言去感染孩子,孩子才能够对我们敞开心扉。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家长是以一种厌恶的口气跟孩子说话,那么无论内容是什么,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这必然会阻碍亲子之间的沟通,孩子也不会跟我们说出心里话。

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以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很多科学研究表明,从婴儿时期,孩子就会观察大人的微表情了。所以,与孩子沟通时,我们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语气。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2.接纳孩子的缺点


农村有句俗话:“庄稼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棒。”有的家长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眼中,自己的孩子是没有缺点的。

举个例子:小语和婆婆带着10个月的女儿去做体检。体检完后,医生说女儿拿捏小物品的能力还不够,需要加强锻炼。而婆婆却一脸不屑地对小语说:“医生总是要挑点毛病的,那么小的孩子懂什么呀!”

不得不说,让家长承认自己的孩子有缺点确实困难。人无完人,虽然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但我们也不能只喜欢孩子的优点,排斥他的缺点。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试着去接受孩子的一切。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指出孩子的问题,要想孩子能够接受和改进,就需要用到一些方法。

例如: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家长应该用描述性的语言,去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和听到的事情,来替代对孩子的成绩所进行的直接评价。我们可以和孩子这样说:“这些天,你每天都复习到很晚。”

接着,我们可以描述自己的感受:“我觉得你复习的时候,特别认真。”

最后,我们要指出孩子的问题:“你这次成绩不理想,说明还有复习不到位的地方。”

批评指正孩子需要技巧,表扬孩子同样需要一些技巧。作者认为,好的表扬能够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这样的表扬通常包括两部分:第一,描述孩子所做的事情;第二,在听完家长的描述后,孩子会表扬自己。

中国家长通常用“好”、“棒极了”,来表扬孩子。这样的表扬方式,孩子听多了就会觉得无趣,甚至听惯了没有反应。

我们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去表扬孩子所做的事情。比如,当孩子第一次自己整理书包,我们可以说:“你完成了作业,还把你明天上学的书包准备好了。”孩子听到后,心里就会高兴,以后自然会自己收拾书包。

恰到好处的表扬和点到为止的批评,都是促进孩子产生学习动力的推力。我们只有接纳孩子的优缺点,才是真正接纳了孩子完整的人格。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3.和孩子一起想办法


作者指出:表扬,不要贬损;批评,不要伤害。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对家长来说,最困难的不是表扬和批评,而是孩子的厌学情绪。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其实,孩子所有厌学问题的根源都来自畏难情绪。从孩子出生开始,家长们最先扮演的角色就是“问题解决者”。小孩子走路摔疼了,会自然而然地想要找妈妈安慰;玩具坏了,也会第一时间找爸爸修理。

孩子习惯于遇到问题找父母帮忙,但进入学校后,我们却喜欢把孩子的问题推给老师去解决。

家长们会说,老师的工作不就是答疑解惑吗?说得没错,但这并不能替代家长在孩子解决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者在书中提到,如果家长和孩子共同讨论问题、一起制定解决方案,那么孩子就更愿意去实施这些方案。

商讨的第一步,我们要注意倾听孩子的叙说。孩子们对于问题都会有一套解决方案,这时候家长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听。

孩子的方案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错误的、无效的,但我们要耐心地倾听,并用笔记下要点。这样的过程并非徒劳,而是用行动告诉孩子:我正在认真和你一起想办法。

当孩子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家长们可以发表意见,但不要评价孩子的观点。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让孩子做研讨方案的主角。因此,我们在表达意见和建议的时候,要尽量简洁。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假设这样一个场景:孩子英语考试考砸了,非常生气。

运用书中所提的方法,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英语考试不太好,你好像很生气。”

其次,我们来总结孩子的问题:“我觉得你单词没有记清楚。”

接着,我们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如果你记不住单词,以后考试成绩还是会不理想。”

然后,我们可以跟孩子一起想办法,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父母与孩子共同决定,将哪一个计划付诸行动。

也许最终没有得出一个最优的解决方案,但共同寻求办法的过程,就是亲子之间创造的美好回忆。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尊重他人,那么我们就要先尊重孩子;如果父母希望孩子关心他人,那么我们就要先关心孩子。

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传达,还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传输。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了,孩子自然也就想要学习了。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4.写在最后


在这个世界上,孩子信任的人首先是父母,依靠的人也是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认可,就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能让孩子充满幸福感。

作为父母的我们,在让孩子学习之前,自己先学习如何真诚地接纳孩子,学习如何让孩子找到自我认同感。

叛逆的淘气包变成了学霸,妈妈是如何做到的?

父母与子女,正如胡适写给儿子的信中所说:“我养育你,并非恩情,只是血缘使然的生物本能。所以,我既然无恩于你,你便无需报答我。反而,我要感谢你,因为有你的参与,我的生命才更完整。”

生命的每一场相遇都是今生最美的缘分,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守护。教育之路从不止步,你我也从不孤行。愿我们都能够共同成长,育儿有方。

- End -

作者|浮生若茶:业余文学爱好者。执一支素笔,写人生百态,品人间冷暖,愿余生有茶香、有微笑与温暖。

图片 | 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删。

本文由@大鱼带娃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方法论   都会   厌学   作业   书包   叛逆   亲子   情绪   批评   家长   父母   成绩   妈妈   老师   孩子   作者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