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哈佛博士给出了5个技巧

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哈佛博士给出了5个技巧

通过上一篇文章,我们知道,情商是一个人事业成功和幸福最重要的因素,培养孩子的情商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一个懂得管理情绪,能够很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高情商孩子呢?

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哈佛博士给出了5个技巧

哈佛大学博士、塔尔萨大学教育系终身教授王涛,在《规矩和爱》这本书里,分别从5个维度,讲述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接下来的几期文章,我们会结合这本书的内容,连续分享培养孩子情商的方法。

本期我们先来谈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以及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感受和认知。

一个人的情绪感受是建立在对自我的评估和自我形象的基础上,比如一个成功的人往往是自信的人,他的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建立在对自己优点和缺点的客观认知基础之上。

人们如果对自己的认知不客观,就无法建立客观而稳定的自信。我们认为“自己是谁”,会影响到我们怎么认知环境,怎样感受环境,以及产生怎样的自信。

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哈佛博士给出了5个技巧

所以,父母应帮助孩子形成客观积极的自我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他建立客观的自信。这是提高其他四项情商能力的基础。

关于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王涛教授给出了5个技巧


01结合规矩和爱

规矩可以让孩子懂得敬畏,约束自我意识的不客观膨胀;爱能让孩子获得尊重和安全感,从而懂得尊重他人和看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您想知道在家庭教育中,规矩和爱相结合的具体方法,不妨读读《规矩和爱》这本书。另外,可以看看“大鱼带娃”的这篇文章——《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教子是人生至要,4点让你成为合格的父母》。

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哈佛博士给出了5个技巧


02了解自我意识发展的年龄特点

父母懂得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规律和需要,能在孩子不同的人生阶段,帮助他健康发展自我意识。

在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岁左右,婴儿开始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把自己作为活动的主体,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

一岁半到两岁是孩子自我意识迅猛发展的阶段,孩子开始用“我”来代表自己。很多孩子用两个基本的手段来确立自己和别人的差别:其一,对别人说“不”,通过否定别人,来突出自己的特别;其二,用对人和物的占有来标志自己的权力。

这个时候,父母除了要态度温柔而坚定,还要学会让孩子选择,比如对孩子说:“宝宝是先吃青菜,还是先吃饭?”

到了三岁,孩子开始上幼儿园。环境、活动和人际关系都发生变化,对孩子的挑战较大,会让孩子自我意识产生巨大的变化。有的孩子有一种突然被父母抛弃的感觉,安全感下降。所以,父母要帮助孩子完成入园过渡。

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哈佛博士给出了5个技巧

在开学前,父母可以帮孩子找到一个或两个同班同学,接着开始相互交往,建立家庭间的大人和孩子的关系。在入园的第一个星期,这几个家庭先在外面集合,然后父母们一起把孩子送进教室。这样能让孩子之间产生相互的情感支持,他们入园的过渡就会比较平缓。


03 对孩子客观具体的评价

孩子产生怎样的自我意识与环境中得到的对自己的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在孩子的发展早期,父母对孩子的表扬和批评,对孩子形成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有着直接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地提高表扬频率,并不能帮助孩子产生积极客观的自我,而表扬的效果取决于为何表扬和如何表扬。也就是说,父母表扬孩子是有技巧的。

首先,有效的表扬,要建立在孩子真正付出努力的基础上。比如,五岁的孩子通过认真上英语课,以及课后练习,能够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父母就要表扬孩子。

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哈佛博士给出了5个技巧

其次,表扬的内容要具体客观。比如上面的这个例子,父母可以这样说:“宝宝通过认真听课,努力练习,能够用英语介绍自己,妈妈/爸爸为你点赞!”如果父母总是动不动就表扬,而且简单笼统地说“你真棒”、“你真聪明”,对孩子的积极作用就会越来越弱。

和表扬一样,批评也要考虑孩子的行为动机,需要就事论事。

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最常见的就是贴标签,比如“又错了,你真的是笨蛋”。我们可以换种说法,让批评具体而客观,比如“你好像已经三次忘记进位了,是因为特别难吗?”这样不仅可以引导孩子注意需要改进的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对孩子自尊心的伤害。


04对孩子积极而又客观的期望

孩子有怎样的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怎样看待他,怎样期待他。

《小欢喜》里,在学期第一次考试中,因为英子只考了年级第二名,宋倩就生气地跟英子说:“都年级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这让英子脸上罩上一层乌云。

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哈佛博士给出了5个技巧

王涛教授在书中指出,积极而又客观的期待,加上爱的鼓励,能形成孩子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并使孩子作出相应的努力。

所以,宋倩首先要对女儿有一个理性的期待,而不是主观上要让孩子达到某个目标;并且在情感上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她就会不断朝向母亲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05 让孩子学会谦卑

谦卑,不是自卑。谦卑是一种美德,是建立在稳定而客观的自信之上。

王涛教授指出,没有爱的规矩造成的结果是自卑,而带有爱的规矩培养的是谦卑。谦卑和敬畏是分不开的。

他在书中用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怎样为孩子树立一个谦卑的榜样。

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哈佛博士给出了5个技巧

小学生卡罗·诺琵斯,因为自己的父亲是上等人,很是高傲。

有一天,诺琵斯和同学培谛互相骂对方。诺琵斯骂道:“你父亲是个叫花子!”

培谛回家后向父亲哭诉,父亲就到学校把事情告诉了老师。

老师见到诺琵斯的父亲,就说:“诺琵斯对这位先生的儿子说‘你父亲是个叫花子’。”

诺琵斯的父亲听了老师的话,问自己的儿子有没这样说。诺琵斯低下头,没有回答。他的父亲拉他到培谛身旁,说:“快道歉!”

培谛的父亲说“不必”,可是诺琵斯的父亲让儿子照着自己说的道歉:对于你的父亲,说了非常失礼的话,这是我所不该说的。请原谅我。让我的父亲来握你父亲的手。

于是,诺琵斯低下头,向培谛道了歉。诺琵斯的父亲跟培谛的父亲握了手。

在这个故事中,诺琵斯的父亲,不仅用严厉的规矩告诉孩子对和错,还用他那谦卑的态度,以身作则引导孩子从高傲的误区中走出来。

培养孩子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哈佛博士给出了5个技巧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王涛教授告诉我们:建立客观积极的自我意识,是高情商的基础和核心。只有规矩和爱的结合才能培养出客观积极的自我。

- End -

作者|立行妈妈,毕业于广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爱好阅读写作,专注研究儿童发展8年。

图片 | 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删。

本文由@大鱼带娃 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哈佛大学   客观   哈佛   谦卑   认知   规矩   情商   自信   批评   父亲   教授   博士   父母   期待   自我   孩子   环境   技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