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开学了,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本文回答三个问题

多大入园好?

家长的焦虑对孩子意味着什么?

可以做哪些微小的工作?


年轻妈妈看过来


这一点就还蛮纠结的。小孩子差几个月都感觉很不一样,入园时候是两岁半还是三岁半,直接影响了入园时候孩子的状态以及家长的状态。很多人会以生理准备为标准,比如认为,孩子必须要完全脱离纸尿裤,完全可以自己吃饭,完全可以听从老师口令,等等,总之就是完全准备好了一切才能入园。可以抛开这种凡事需一切条件完备才开始的想法,考虑一下进入幼儿园的本质是什么?

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2到3岁,正是父母与孩子剪短心理脐带的好时机,这个时间段里,孩子逐渐具备了客体恒常性,逐步开始学会整合好与不好的体验。


心理上,在客体不在眼前的时候知道,“妈妈虽然不在我的眼前,我知道她仍然是存在的,我仍然能感觉到她的爱”,认知上是稳定的,开始学会整合对同一个人愉快与不愉快的体验。


“妈妈虽然刚才不让我吃那个零食,但是妈妈在我心里仍然是个还不错的妈”。(这里用了妈妈代替对孩子来说的重要客体/他人,除了妈妈之外也可以是爸爸奶奶姥爷老师好朋友等等)这种整合能力既来自于理智上对客体恒常的认知,也来自于日常足够多的美好经验积累,整合的过程中,孩子会有办法不让小别离压倒自己。

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另外,2到3岁的孩子逐步从父母身边走开,把注意力逐渐转向外部世界,注意到这个奇妙的世界除了自己还有他人,注意到自己和妈妈(或其他人)是不同的,在他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产生更多的有建设性的、互利互惠的应对模式。一颗在培养皿中培育的小种子发芽了,此刻正是移植到大小合适的盆中的好时机——要离开原来的土壤,要有点挑战,同时不能给他们还不能承受的风雨。进入幼儿园是此刻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是上幼儿园的意义。


现在的幼儿园既有混龄班,也有适合幼儿的托班,如果孩子满足以下这些条件就可以考虑送园了。


首要,积极的条件:孩子本人有很强的社交需求,比如特别爱玩假装游戏,或者明显渴望和其他小朋友互动,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是挺好的社交场合,老师同学都相对早教班来说要稳定一些,容易产生比较稳定的关系。孩子也要能大致描述一天中发生的事情。


️分离焦虑基本完结或者进入到对分离焦虑耐受度比较高的时期。一般来说8个月到两岁期间小朋友都会多多少少的有点分离焦虑。

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如果家里的小朋友在和主要抚养人(假设是妈妈)分开的时候,已经没有大哭大闹了,或者是有情绪,但是是可安抚的,等妈妈回来也可以跟妈妈愉快的玩耍。分离焦虑对孩子来说确实是一种压力,但是如果孩子对压力反应能够得到积极响应,也会得到缓冲。


相对这些,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放在第三位考虑,尤其是开设托班的幼儿园,一般已经有一个基本设定就是入园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就是参差不齐,到了幼儿园,有样学样,除了“不好”的习惯,也会学到其他小朋友的好习惯。


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逃不掉的开学焦虑”,请这样解决


当孩子融入环境向外探索的时候,抚养人的支持非常重要。抚养人在表达支持的时候,包含了言语支持还包含非言语的支持,同时这两者的一致性也非常重要。

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发展心理学上有个概念——社会性参照(social referencing)很好的说明了他人非言语的表达对孩子的影响。当婴儿处于陌生的、不能肯定的情境时,他们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搜寻表情信息,然后再采取相应的行动或作出相应的反应。


举个生活里的例子,我每天遛狗都会遇到不同的人,一般蹒跚学步的孩子,一看到狗是很喜欢的或者是充满好奇的,都想上来看看摸摸。很多孩子的第一反应是看向成人,此刻家长突然紧张地抓住小孩,小孩的脸上会浮现出紧张的表情,如果说不敢去,狗会咬你,有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甚至会由紧张变为恐惧继而大哭,即使当时我牵着狗距离他很远。


如果家长的身体比较自如,不太僵硬,或者简单的说“哇是个大狗狗哦”,孩子也会相对冷静。家长还没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自己先眼湿湿,想落泪,提到对孩子的适应问题自己都语速加快,气息短促——这些当然都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正常表现,只不过这些都被善于观察父母的孩子看在眼里,情绪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教你如何面对


其一,学会轻推。客体心理学主要奠基人,玛格丽·马勒提出,当孩子学会了走路,他已经有能力离开父母了,所以作为父母的要相信孩子的能力,父母对孩子的这个能力和离开的恰当的反应,应该是温柔的、稳定的、抱有情感的和他接触,推这个孩子一把,让这个孩子进一步的进行快乐的实践。


推的关键点是把孩子带到情绪临界点(EmotionalEdge),在这个点位,孩子有点恐惧,但是仍然可以应付,可以面对。不太用力,也不回避,一起向前迈一步,然后再迈一步。如果孩子太害怕不能继续,就暂停下来,等他放松下来之后,再继续前进。每一步都给予感情支持。

孩子第一次去幼儿园,你真的准备好了吗?

其二,借助绘本,动画片的力量。现在有很多绘本和动画片,在幼儿入园前就给予了美好幼儿园的憧憬。家长无法具体描绘的幼儿园场景,绘本上有,有一些小朋友自己说不清楚或者不好意思表达的感觉,动画人物可以说出来——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你猜猜佩奇会怎么办?你猜猜在教师节的时候道奇老师希望收到什么样的祝福?


0-3岁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关键的时期,入园是剪短心理脐带的重要步骤,以上,送给各位家长,祝福孩子们都能顺滑入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马勒   幼儿园   孩子   都会   脐带   客体   焦虑   小朋友   言语   家长   父母   稳定   能力   妈妈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