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自杀的新闻,一直都在热议之中。先简单还原一下事件的概况吧,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于10月13日凌晨2点左右在实验室自杀,自杀前写了近2000字的遗书发表在了自己的新浪微博上,并将自己生前的其他微博全部删除,仅仅留下了这一条微博之后,选择了与世长辞。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

从字里行间看得出,这名学生对自己要求很高,是一个很认真、很仔细、很负责、很善良的人,但平时大概也是个不善社交、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人。在外人看来,他所遇到的事单独拿出来好像都不是个事,无非就是研究压力大、实验难做、毕业答辩不容易通过等等,微博评论上不乏嘲笑他懦夫、抗压能力差的言论,当然更多的是暖心的理解和为他而遗憾。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

在这儿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无法完完全全地对他人的生活感同身受,要学会宽容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选择。人都是主观的,一个人的思想认知水平在某个阶段时,必定会有很多事情一时间难以想明白,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既然他选择了离开在他看来痛苦的人世,那我们只有祝他一路走好,愿天堂能让他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

这里,我只想从教育的视角,谈谈此事件对我们的启发:

一,国家层面,高校硕博毕业制度有待进一步合理化。从此学生的遗言中可以发现,他在校读研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一个核心——如何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并毕业。其实很多问题都已经是老生常谈的问题,早就有人提及,诸如高校导师队伍的建设、高校毕业论文制度的僵化教条等等。时代在变迁,社会在进步,国家是否应该将一些高校制度进一步细化、合理化,培养更能适合未来社会生产的综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只会应试、应对导师、写论文的偏才。

二、社会层面,各公司、企业在招聘时应避免过分看重学历、学位。这句话并不是要一杆子打死,说学历、学位完全没用。诚然,学历高的人能力大多数高一些,这应该是大概率事件,我不反对。但是,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难道真的只有参加体制内学校教育可以学习到知识和本领吗?那些学历不高的人,就真的都没有能力吗?学历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的能力,而仅仅只是能表明一个人阶段性的应试学习成果而已。高校学生选择考研、读研,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就是因为社会的学历就职导向,难道不是吗?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自杀事件,告诉了我们什么

三、家庭层面,为人父母,请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只盯着学业。现在社会上成年人工作压力大,学校里的学生学习压力大,这已经是普遍现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本无可厚非,但是做父母的,不要将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尽可能少地给孩子提出那些他们力所不能及的要求。成功的人永远是少数,但是平庸的人并不一定就不幸福,请接受孩子平庸、健康、幸福地度过一生。

四、个人层面,做事要认真、尽力,但对于最终的结果要坦然接受,放平心态。要知道,拿到最终、最高的学历,从学校毕业,从来就不是人生的终点;顺利毕业,不意味着就是人生赢家,毕业答辩暂时无法通过,也不意味着就是不可原谅的失败者,更不意味着没有任何其他的路可走。在此学生的遗书中可以看到,他几乎将能否顺利硕士毕业看成了人生的全部,将学业的成败看得过重,这些都是导致他选择自杀的重要原因。古语有云:“尽人事,听天命。”说的就是做事时尽心尽力就好,最终结果如何,会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制约,只能遵从于客观规律。谁都想自己的努力会让事情朝着自己想象的方向去发展,但事实上却事与愿违,很多事情、很多因素却不是我们一己之力就能够完全掌控的,所以对于任何结果,我们都要以一个良好的心态去勇敢面对它、接受它,如果暂时不尽人意,我们可以另谋他法,去尽力弥补解决它。

最后,希望小伙伴们在遇到困难时都不要过分纠结,放平心态,勇敢地面对任何结果。而在学业、事业的成功与否面前,没有什么比好好地活着更重要,不是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遗书   平庸   导师   学业   层面   大学研究生   大连理工   学历   事情   高校   事件   制度   孩子   学校   人生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