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出台学生减负新规,学生乐了,家长有乐也有愁

#太原出台中小学生减负新政#

本月26日,太原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从学生、学校、教师、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减负的若干具体措施。

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以下6大方面:

1、为学生减负,实行“每周一日无作业”制度;

2、将记作业的权利还给学生;

3、为家长减负,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

4、延长托管时间不得超过18:30;

5、为学校和教师减负,严格控制各类“进校园”活动;

6、托管经费全部用于托管服务人员。


太原市出台学生减负新规,学生乐了,家长有乐也有愁

政策新闻一出,太原市的家长甚至全国的家长对此都热议纷纷,大多数家长对后4条没有太多异议,热议的焦点基本集中在前2条政策。通过观察网上的家长评论,不难发现,大多数家长的担心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种典型:

“现在的孩子普遍厌学,让他自己记作业,就等于没作业......”

“老师在微信群给家长发作业,也是为了起到一个家长监督的作用......”

“只是每周一天无作业,还不是把总作业量均摊到其他6天了呗......”

“学习的总任务在那儿放着,考试、升学压力在那儿摆着,光减少作业就能减负了吗?”

“现在社会的竞争这么激烈,学校里减负容易,最终走向社会谁给你减负啊?”

以上的5条评论,是评论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家长看法。在此,我想从教育学的角度,谈谈大家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减负这件事。


太原市出台学生减负新规,学生乐了,家长有乐也有愁

第一,教育一定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应“揠苗助长”。

近些年来,在幼儿园和小学段,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些“难度较大”的作业吧?这些作业形式上是布置给学生的,实则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需要家长才能完成。事实上,这些作业的难度已经超过了低年龄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出发点是好的,希望早一些锻炼和开发学生的智力水平,但殊不知,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人的身心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体差异性这些基本特征,如果所实施的教育超越了当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阶段,不但不会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第二,人生是一场长跑,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才是适应未来社会的根本所在。

家长作为已步入社会的成年人,能够看到当前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从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多学本领应对未来的社会竞争,这点本没有错。但事实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一个思想误区,刷再多的题、完成再多的课内作业、考试得再好的成绩,也至多能让孩子拿到一个漂亮的文凭而已,孩子的这一生能否成功、能否过得幸福,与文凭并无直接且必然的联系。并非说文凭完全没有用,也不是说作业不该好好完成,而是提醒每个做家长的,不要把学习简单地视同于完成应试科目作业,而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现在的社会是终身学习型社会,学校的应试学习,仅仅只是人生中学习的一部分内容,更多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的每一处地方,在孩子未来踏入社会之后的每一次实践。

正如政策内容中所提到的,“可以布置多样化学生作业。学生每天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作业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作业。各中小学校每月至少布置一次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的亲子活动作业,如欣赏文艺演出、踏青、参加体育活动等,鼓励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太原市出台学生减负新规,学生乐了,家长有乐也有愁

第三,所有的负担其实都是自己给的,负担轻或重,最终还是取决于个人的追求。

大多数家长都觉得,自己孩子不学,别人家孩子也照样不少学,不学就会被淘汰,这种负担靠减少作业是减不掉的。诚然,客观地说,一定程度上的学习和进步当然是必要的,这是人社会属性的体现,该完成的基本学习任务还是要完成。这里主要想说的是,不要因为过分焦虑、过度担心,而给孩子设置过多的学习负担。例如,给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布置过多额外作业,导致每天写作业时间在4小时以上;给即将中考的孩子报很多课外辅导班,导致孩子每周末除了赶课外班,连完成基本作业和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设定合理的目标和个人追求,不盲目地焦虑和跟风,不给孩子增加多余的课业、思想负担,是我想给大家的建议。

第四,优秀的、成功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请接受孩子的平庸且幸福。

即使是学习成绩优异,最终从名校毕业的人,也大多数平淡、平庸地度过一生,能够成功的毕竟是极少数人。优秀、成功不一定等于快乐、幸福,平淡、平庸也不等于失败。尚且不说成绩优秀、能够考上名校的本来就是少数人,即便是考上了名校,也不见得就一定能获得大多数人眼中的成功,更不见得就能生活得快乐和幸福。曾经那些成绩平平、学生时代表现平平的孩子,也一样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使自己幸福地生活。


太原市出台学生减负新规,学生乐了,家长有乐也有愁

第五,尊重孩子,支持和鼓励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完成家长的使命、承载家长的梦想。

曾不止一次地听家长这样说道:“我们这辈没学下啥文化,读书太少,没受过太高等的教育,就希望孩子能够替我完成这个遗憾,一定得学好,学出个样子来。”正因为带着这种思想理念,导致了很多家长过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学业成绩看得高于一切,甚至超过孩子的健康甚至生命。

孩子终究会长大,会在社会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位置。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不仅仅隶属于父母,更不是仅仅为了完成父母的梦想而存在。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什么,就由孩子自己和社会给出最终的答案吧。

以上就是我对各位家长的真诚建议,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补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追问。你的收藏、转发和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太原市   家长   学生   作业   文凭   中小学生   名校   平庸   负担   成绩   政策   孩子   幸福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