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地铁就踹妈妈6脚”,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错过地铁踹母亲#

俗语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说的是做女儿的一般大多比较细心体贴,能够像小棉袄一样给妈妈温暖。可近期的一段网上流传热议的小视频,却无法让大家印证这句话的绝对正确性。

在武汉市的金银潭地铁站,一名成年女子推着两个行李箱,身上背着大包,手里还提着一个大袋子,旁边的一个年轻女孩双手空空插在口袋里,很用力地连续踢了这名成年女子足足6脚,据拍摄视频者说两人为母女关系,原因是妈妈上错了地铁,女儿很生气于是就边骂边踹,有路人实在看不下去上去劝阻,女儿差点连路人一起打。


“错过地铁就踹妈妈6脚”,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这种类似的事件,相信大家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或听说了,这不是个例,这是不少家庭教育的真实写照,也许情节并没有像视频中的这么恶劣严重,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都是相似的,那就是父母无底线的溺爱子女。

早在隋朝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颜之推就提出了“偏宠有害,严教是爱”的教育观点。可见,无限制地宠溺子女最终会害了子女。到底为什么就不溺爱子女,今天我想跟大家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的底层原因:


“错过地铁就踹妈妈6脚”,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人类社会的形成和运行机制,决定了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够完全按照自然属性去生存。这一点是最根本的原因,也是所有教育问题、社会问题的根本所在。直白点来说,所有人的自然属性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自私、贪婪、懒惰,这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且年龄越小自然属性体现得越明显。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是有社会属性的,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们互相依靠、互相帮助,才能有今天如此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所以社会告诉我们要无私、知足、勤奋。也就是说,当人类社会形成的第一天起,每个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就是背道而驰的,是的,没错,完全相反。所以这就决定了,作为父母,不能因为这是我生的孩子,我就允许他(们)尽情地释放自己的自然属性。所有的美好品德,诸如善良、体贴、勤奋等等,全部都是后天培养形成的,都属于社会属性。

二,子女表面上是依靠父母生存,而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在靠社会生存。有不少家长会说:“我自己养的孩子,我愿意怎么宠他就怎么宠他。”“我家的孩子,我伺候他我愿意。”“孩子是我的全部,我就想把所有的爱都给他,给他最好的东西。”等等这些观点我们周围应该不乏耳闻,不少父母觉得,这是我自己生养的孩子,是我们父母在养他,关别人什么事。难道做父母的真的能靠一己之力抚养子女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敢问,没有社会的医疗条件,孩子是怎么出生的,疾病又是怎么治愈的?孩子吃的东西难道都是父母种的植物、养的动物?孩子穿的衣服都是父母裁剪出来的?表面上是父母在养育子女,然而其实只是父母借助各种社会资源在养育子女,父母仅仅只是养育子女行为的直接执行人而已。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全社会、各行业的人在参与,绝不仅仅是我们每天能看到的父母。所以这就决定了,父母不能够靠一己之力照顾子女的一生,子女也终将会走入社会,做符合社会的行为,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最终依靠社会生存下来。


“错过地铁就踹妈妈6脚”,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知道,子女最终还是只能依靠社会生存,而不是仅仅依靠父母就能生存,那么就一定要把孩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他人有价值的人。所以做父母的,绝对不能够毫无原则底线地去迁就孩子,过度保护孩子,无条件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这样做最终只能毁掉孩子,最终变成类似于视频中那个嚣张跋扈、毫无教养的女孩子。这种人,在步入社会后,无疑是不被欢迎的,那么很好地生存也就无从谈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贯穿孩子人生始终的重要领路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永远不容忽视。育人先育己,请每一个做父母的,冷静、理性地利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养育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很好地适应未来社会,这样才能在社会中很好地生活。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追问。你的收藏、转发和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家庭教育   妈妈   溺爱   底线   勤奋   路人   重要性   子女   属性   地铁   父母   女儿   原因   自然   孩子   社会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