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有爱的人,一定是充满智慧的”|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上)

“内心有爱的人,一定是充满智慧的”|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上)

一个很需要心理关爱的群体正在悄然庞大起来

原创 | 雪青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总会随之衍生出一些新型的词汇,每一个词汇下面有可能都是一群需要引起一些心理关爱的群体......

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小学生写作文,有一个公式化的开篇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意在表现一种“时光飞逝,时不我待”的意境,为下文准备激情澎湃书写各种要“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决心做一个铺垫。

转眼间,当年的那一批小学生,就真的在不知不觉的“时光飞逝”中被历史的车轮带入了当下这个各方面都高速运转的时代。

在这个先进的科学技术风起云涌竞争激烈的时代,他们的儿女正在每日“996”地让身心都高速地运转着,他们的孙辈有些已如雨后春笋般一个个出生并开始牙牙学语,蹒跚学步,需要有大人看管了。

而这些小小的“天使、“花朵”们刚出生就已被整齐划一地带入到一个个被设定好的格盘,好像都没有时间书写他们爷爷奶奶小时候写的那些考试不考的无用的作文了。

当年那批写着很有时代烙印的充满正能量作文长大又逐渐变老的“小学生”们,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被裹携到了这个时代的洪流中,成了跟随儿女的漂泊一族,来照顾这些隔代的小亲人。

然后,突然发现,在这个实现了他们小时候梦想的“科学技术现代化”的时代,他们的生活包括婚姻、情感、人际关系都需要重新洗牌,一时间,让他们有点猝不及防

“内心有爱的人,一定是充满智慧的”|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上)

有一天,咨询室里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女士,她从进门到入坐都一直是怯怯的,不知所措的样子。

我仍然记得她几天前预约时电话里犹豫局促的声音,反复地不断地询问下面几句话

“我没有病,就是心里有些难受,也可以过去说说吗?”

“这个,我给你说的事,你不会告诉别人吧?我觉得挺丢人的。”

“我只是过去聊一聊,不看什么病,也是要交一样的费用吗?”

“我还要去幼儿园接孙子,不会耽误了接孩子吧?”

我在电话里一遍遍尽量明确地解释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心理咨询与看病的区别,以及咨询时间的设置,费用的设置等等。

最后,她选择了一个足够她不会误了去接孙子的时段。

在我询问怎么称呼她的时候,她说,她的孙子小名叫强强,让我叫她“强强奶奶”。

强强奶奶说自己五十二岁了,已退休两年,半年前,孙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儿子儿媳上班都忙,她就只能从自己居住的另一所城市来到儿子儿媳所在的这个城市帮忙接送孙子上下学,两个城市相距三百多里地,坐动车一天可以往返一个来回。

她叹着气说:“孩子没上幼儿园前还好,我也是帮着他们带孩子,那时还可以把孩子带回去老家住几天,儿子和媳妇想孩子了,我就带孩子到他们跟前住一段,住上半月二十天的,我就又带着孩子回去了。可是,现在孩子一上幼儿园,就把我硬生生绑在这儿了,人生地不熟的,他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就我一个人,一天到晚心里像长了草似的,没着没落......”

说着说着,声音开始哽咽,有点难为情地摸着要涌出的眼泪

她脸上的表情虽然看起来愁云笼罩,但从她的举手投足中仍然看得出年轻时的窈窕气息尚存。

我在头脑里快速地做着各种假设:“她刚退休两年,还处在脱离职场后的失落期?52岁的年龄,正处在女性更年期的缠绵时段?从熟悉的常住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应该有新环境的适应困难?......”

“内心有爱的人,一定是充满智慧的”|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上)

可是,接下来强强奶奶吞吞吐吐讲给我的苦恼,充分证明我刚刚的各种假设推测,不是我想多了,而是想少了。

“强强奶奶”和她的先生是高中同学,同年不同月,在情窦初开的少女时代,她就被对方俊朗倜傥的气质所吸引,一头坠入爱河,并且最终排除千难万阻,在同龄人有的还没有开始恋爱时,她在两人二十二岁时就将初恋修成正果,进入了婚姻

她和他是他们那届高中年级最早结婚的两个。

几十年的情感历程下来,她隐隐觉得她爱他比他爱她更多一些。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她不以为然地说,言语间有着一种明显的洒脱和释然。

正因为她对他的情感投入之深,所以每每看着身侧的他,会觉得一切都是好的。

她觉得生活帆船的桅杆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她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加上唯一的儿子从出生到长大后求学、找工作,再娶妻生子,一切都很顺利,儿子一度还被视为是“别人家的孩子”。

她觉得自己的幸福指数是恰到好处的,她一直知足常乐着。

而时光好像还更眷顾她的先生,和她一样年过半百的年龄,把他放在四十岁左右的人群里仍然是摘不出来的,可他眉宇间那股经历各种阅历后的成熟气质又是小他一个时代的男士们所没有的。

她也是很善于经营婚姻的,许多年来,她不动声色以四两拨千金之势,将一些婚姻外的诱惑以及先生情感的细微动荡都消灭在了萌芽中,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守护着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感情。

在他们双双跨入五十岁的年龄时,她退休了,而先生是要工作到六十岁才能退休的。更何况如此优秀的男人想在单位不出众都难,所以五十岁的他还正值事业的高峰期。

而现在为了缓解儿子的压力,她来帮忙接送孙子,他们这一对三十年几乎形影不离的夫妻不得不长期两地分居

“内心有爱的人,一定是充满智慧的”|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上)

她不放心他的饮食起居还在其次,因为他在单位位居高层,应酬的饭局颇多,一个月原本就在家吃不了几顿饭。他又是很注重外在形象的人,所以自己打理自己得体的着装也是他一贯的风格。

她最难捱的是自己情感上的不安,这些年,她总觉得自己之与丈夫,像极了张爱玲小说中的描述:“她第一次见他,便欢喜得心里开出花来,便自觉自己低到尘埃里去。”

而这句话最早是被她抄在高中时带锁的日记本的扉页上,那时她对他还是暗恋。

及至后来两人进入婚姻还处在蜜月期时,她曾满目娇羞让他看自己的日记,少女纯真的暗地里的热恋很深地感动了他,但也把自己对他怯怯的自卑低微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他。

当她过了50岁,为了接送孙子不得不寄居在儿子、儿媳家时,思念着还非常意气风发的先生,这份差不多已完全忘怀的自卑和低微就又浮上心头,像蚂蚁啃骨头般整日啃噬着她的心田,她变得郁郁寡欢,茶饭不思,陪孙子玩游戏时有时会很心不在焉。

可是,如此隐秘的心事,是无处诉说的,也是不能向人诉说的,就是一个人悄悄在内心想着,她都觉得自己很荒唐

我听着她絮絮叨叨的讲述,认真地回应着她,表达着对她在陌生城市孤独失落的理解,肯定着她多年经营婚姻家庭生活的智慧和用心。

同时也在头脑里联想了一点所谓心理学的理论:“也许从精神动力学层面去分析,可以探讨她内在对两性情感不安全的渊源。”

可是,又忍不住想借用她的话,问:“那又怎么样呢?”

是啊,如果不是为了帮忙带孙子,她和她始终如一热爱着的先生原本可以朝夕相处地永远相濡以沫下去,不需要去做什么“一层层剥洋葱式的”个人成长,去强大内心。

所以,我只是尽量地适时地回应着,让她尽情地诉说。

“内心有爱的人,一定是充满智慧的”|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上)

然后,给她澄清,以现在人类寿命特点,五十岁左右的人群,是正值中年阶段的,需要两性情感的依恋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生理需求,不应该被忽视,更不应该被压抑

再和她讨论,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和先生重新开启一场异地的热恋,比如每天微信问候,每天定期视频;如何努力创造机会和先生有定期的“七夕相聚”,比如在儿子儿媳调休的时段,自己回去探望先生,或者先生过来短期度假......

最后,告诉她:“内心有爱的人,一定是充满智慧的,你这么多年深爱着你的先生,你的家庭,这份真挚的爱首先滋养的一定是你自己。”

她说:“谢谢您听我说这么多,说一说感觉心里畅亮了许多,其实我也知道他不是随便的人,但就是忍不住自己吓自己,自己烦自己。”

目送着她离开,我体会着她内心深深的无奈,她爱她的先生,也心疼她的儿子,更心疼刚上幼儿园的小孙子,她并没有责怪任何一个亲人,可是她的生活在走到人生下半场时却被迫打乱了

又想到她在咨询中讲过的话,她说:“我知道,一代一代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我那会生儿子,产假只有三个月。对工作,我也是争强好胜的,不想拖小组后腿,儿子不到一百天我就上班了,也是婆婆帮着带孩子。可是那时我们就生活在一个小院里啊,婆婆和公公一起帮忙带孩子做饭,一家人是在一起的啊。”

但是,当若干年后,她也尽心尽力履行婆婆的职责时,她却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城市,来到了异地他乡,和先生成了异地夫妻。

我突然想,这样的现象应该是这个号称“地球村”的时代特有的吧?也许已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因为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选择不回家乡成了一种流行。

——未完待续——

关注“心教育”公众号,在线学习不用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内心   孙子   儿媳   异地   时段   婆婆   幼儿园   老年   奶奶   群体   儿子   年龄   心中   婚姻   智慧   孩子   情感   时代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