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后,不能忽视的孤独与落寞 |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下)

一个很需要心理关爱的群体正在悄然庞大起来

原创 | 雪青

前情回顾:

“内心有爱的人,一定是充满智慧的”|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上)

的确是无独有偶。

这样想时,就记起去年疫情期间,我曾接到一个网络咨询预约。

对方也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士,自我介绍说她在公众号上看到我的文章,没想到还是老乡,被疫情困在外地多半年了,她特别想听听乡音,就约了我的咨询。

她的故事一点都不复杂。

和刚离开的那位女士一样,她是去了一个更远的城市帮女儿看孩子。

她五十六岁,刚正式办理退休还不到半年,而比她还小几个月的老公同样要等到六十岁才能退休。

她说女儿大学毕业后,跟着当时的男朋友去了对方的城市,她当时想,女儿虽然离家远点,但两个独生子女靠着另一方父母也是好的,就资助两个孩子在那里买房结婚了。

再说,她和先生都是比较开明的家长,认为总不能为了让女儿留在身边,棒打鸳鸯拆散一对恋人吧。

可是,不知道是自己把女儿宠坏了,还是南北方文化差异真的太大,刚休完产假上了班的女儿在节骨眼上把婆婆气走了,在电话里不断向父母哭诉。

年过半百后,不能忽视的孤独与落寞 |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下)

不得已,她国庆假期和先生去女儿家安慰女儿,也看望小外孙女

自然而然,女儿家火烧眉毛的情景她是走不了的,长假结束,先生一个人返乡上班,她留下了。

原本计划待到过年时,到时候那一对婆媳矛盾也缓和了,她再回老家过春节,没想到一场疫情,把她困在了异乡

视频中她眼见着老公一个人把原本有条不紊的家搞成了难民营,特别是疫情期间一个大男人几乎是完全靠泡面,面包度日。

老公不止一次气急败坏地冲她报怨:“咱们生孩子没想过要养儿防老,可也万没有想到,闺女成家了却要拆散父母。

她说除夕夜,老公一个人过年,总不能年夜饭也吃泡面吧,她不指望可以通过手机视频教会老公怎么包饺子,就退而求其次让他无论如何给自己做一条鱼,取一个“年年有余”的好兆头,因为年夜饭仅一盘速冻饺子,一盘花生米,一盘火腿肠也太冷清了。

他们夫妻在年三十下午四、五点就开了视频,她指导老公如何做红烧鱼。

可是她在视频这头还是眼睁睁看着老公的锅冒烟了,老公还在手忙脚乱得切姜片,她提醒他先关了火,没想到他转身关火时,又碰疼了自己的脚。

最后老公气急败坏甩了锅铲一个人生闷气。

她告诉了女儿,原本想要表达对老公一个人狼狈过年的心疼,没想到女儿不以为然地说:“我爸也真是的,那么大一个人连一条鱼都收拾不了,那不吃鱼又能少块肉吗?

她没有吭声,她知道这样的交流如果继续下去一定又是不欢而散,大过年的,她不愿意制造太多的不痛快。

年过半百后,不能忽视的孤独与落寞 |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下)

几个月无缝隙和女儿女婿相处下来,她有些体会到亲家母的心情了。

自女儿上大学离家,再读研,再在外地工作到结婚生子,两代人除了逢年过节时短暂的相聚,已绝少一个屋檐下长久地相处了。

而这一次半年多的朝夕相处,才发现相互之间隔阂实在太深了,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甚至不在一个星球

一方认为匪夷所思的事,另一方觉得理所当然。

她一方面隐忍着女儿的自我,她勉强聊以自慰的话是:“有什么办法呢,谁让是亲生的呢?听说这一代的独生子女们都这样。”

另一方面又心疼在饮食起居上依赖了她半辈子的老公,快六十岁的人了,却不得不又过上了单身生活。

那一次咨询时间快要结束时,她在屏幕的另一端也是这样对我说:“谢谢您听我说了这么多,您知道,我好歹也是从工作岗上退下来的人,普通话还是能勉强说说的,可是这里的方言真是太难懂了,在人家小区广场上和人聊天,差不多像被扔到了国外,只能维持礼貌的假笑。”

通过手机屏幕传递过来的,是浓浓的无边的落寞和孤独

————

身边还有类似的故事。

一位远方的表姐每每回忆起自己两年前遭遇的那场低劣的骗局还有一种咬牙切齿的无地自容。

表姐和表姐夫倒是都没有固定的工作,多年前夫妻双双从一个小企业辞职做生意,什么时候退休自己说了算。

同样,他们优秀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像很多年轻人一样留在了一线城市,可是表姐的公公几年前脑梗后留下后遗症,身边离不开人。

年过半百后,不能忽视的孤独与落寞 |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下)

儿子生小孩后,他们夫妻也不得不长期两地分居,她去了儿子家帮忙照顾孙子,丈夫留在老家照顾老人。

就是在那样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大都市,她在农贸市场被人骗了。

对方的骗术拙劣到不能再拙劣,先是看似不经意却很神秘地搭讪:“大姐,你是XX地方人吧?你现在是住在儿子家吧?”

她惊异地点点头。

事后想一想,一个本地人对另一个外地人说出这两句话太容易了。

可是,有可能是对方煞有介事的表情先催眠了她,或者是她原本就心神不宁正中下怀。

总之,后来她就非常配合地跟着对方走完了全部流程,不告诉任何人从自己的银行卡上取出一个四位数的吉利数额,用对方递给的开过光的红手帕包了,恭恭敬敬交给对方,让对方放在一个神秘所在,口中念念有词为她的亲人免去灾祸。而她则是虔诚地跪着,闭了双目,跟着对方的引导一句一句乞求神灵保佑她各方亲人都躲过灾难。

等方方正正的包了钱的红手帕如对方承诺的“不要你的钱财只为做善事”完璧归赵后,那两个从天而降的大仙在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时,她突然灵魂归体,她颤抖着手打开红手帕,呈现在眼前的果然变成了整整齐齐的一摞点钞纸。

她不知道她是怎么样失魂落魄地回到儿子家的。

所有的家人都没敢指责她,表姐夫专门飞过去陪她。

她一见丈夫即嚎啕大哭,有数年积蓄瞬间归零的痛心,更有一个人在陌生城市的孤独寂寞

在众人眼里,表姐一直是个谨小慎微的人。从困难年代走过来,勤劳节俭,从不会轻易地把钱交到别人手中。

可是,当她从生活了半辈子的小城市到了一个开方的大都市时却很容易地翻船了,还是一场用脚丫子都能识破的拙劣骗局。

几年来,她在儿子所居住的小区里认识的有限的几个朋友,也都是外地人。都和她一样,被那座城市所孤立。

年过半百后,不能忽视的孤独与落寞 | 老年群体心中的情愁(下)

在这样的状况下,人的思维往往是狭窄的。

等能够比较平静地讲述这场被骗的耻辱时,她叹息着说:“其实这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骗子,而是孤独。我感觉我像是一株被移植到大城市的庄稼苗,严重水土不服,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我有时甚至盼着老人赶快过世了,他爸爸能和我一起带孙子,两个人在一起总能好过一些。”

这样说时,她又用力地捶打自己,觉得自己失德,非常作孽。

几十年下来,她已习惯了他在身边的呼噜声,他也已把她的唠叨当成了热烈的烟火气。可是,年过半百了,他们却无奈又自愿地成了“牛郎织女”式的夫妻

————

管一窥而知全豹,也许一个很需要心理关爱的群体正在悄然地庞大起来。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变迁,总会随之衍生出一些新型的词汇,每一个词汇下也许都是一群需要心理关爱的群体,比如“农民工”,比如“留守儿童”,比如“失孤家庭”,比如“空巢老人”......,包括最新的“疫情过后出现了抑郁、自伤、自杀高发潮的青少年”群体。

那么,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漂泊在家乡之外而出现的这个不得不异地分居的中年夫妻群体,也是真的需要被关注的

他们不得不分居的主要原因也就两个:一个是女方到了退休年龄,而男方还在工作岗位;另一个原因是在外地的子女的孩子需要照顾,他们在老家年迈的父母也离不开人。

也许对已成年婚嫁的子女而言,需要意识到:“你们尚不到老年的父母于你们而言,不仅仅只有一个爸爸妈妈的身份,他们还是一个有社会属性的男人和女人,他们还有自己的梦想,他们还需要夫妻间的相濡以沫,他们还有和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常走动的需求。

对于父母而言,也要有根弦——如何在照顾好儿孙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兼顾下自己。

期待有社会学家、心理专家们能研究出来一个相对合适的策略,不求万全,但求可以让这个已辛苦半生却还在壮年的群体能好过一些。

——END——

关注“心理社工”公众号,更多最新行业消息等你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泡面   群体   年过半百   拙劣   手帕   疫情   表姐   落寞   老年   没想到   儿子   孤独   父母   女儿   老公   夫妻   心中   身边   心理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