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人生太不完整了

以下文章来源于认知行为治疗与自杀干预 ,作者认知行为治疗李献云

自己的人生太不完整了

一些人经常会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完整,为此苦闷、焦虑甚至烦躁。别人能满世界旅游,看遍国内外奇景;别人能一步步高升,获取期盼的职位;别人能住别墅养宠物,生活别有洞天;别人养育孩子成长,欢声笑语陪伴;别人有伴侣一起生活,打发寂寞时光;别人硕士或博士毕业,学富五斗……自己没出过国,没什么职位,住在很小的房子里,没有孩子,还没找到理想的伴侣,甚至连高中文凭都没有……自己真的很不幸,没法把该有的人生体会全,自己的人生太不完整了!

自己的人生太不完整了

很多人从小到大生活在跟人的攀比中,希望别人有的自己都有,自己各方面都能够占据上风。可努力来努力去,却发现,很多东西依然是别人有而自己没有。这种攀比可能源于家庭的养育和生活的环境,“你看某某某,从小就乖巧懂事,你要有她十分之一我就谢天谢地了”、“你看看人家的某某某,从来就不让父母操心”、“你表现那么差,不配得到我的喜欢”、“你现在不好好学习,就等着将来受苦吧”、“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跟他一样去捡垃圾”……也可能源于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了”、“你看三班的同学,多踏实多努力”、“只有站在最高处,才不会仰望别人的风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抑或源于人类或物种的遗传基因,因为进化论明确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丛林法则,在竞争中取胜是物种得以延续下去的根本……抑或更多源于三个方面因素的叠加影响,没人能说得清这些影响中孰重孰轻。

不过,早在十八世纪哲学家康德就指出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理性判断,挣脱自我施加的不成熟。他在“什么是启蒙运动”一文中谈到,“任何一个个人要从几乎已经成为自己天性的那种不成熟状态之中奋斗出来,都是很艰难的……因此就只有很少数的人才能通过自己精神的奋斗而摆脱不成熟的状态,并且从而迈出切实的步伐来……我把启蒙运动的重点,亦即人类摆脱他们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在当时的欧洲,这种“自我施加的不成熟”强调的是革除宗教和封建王权思想施加在人类身上的被奴役、被指挥的思想枷锁。其实,人类“自我施加的不成熟”或“思想枷锁”是伴随着人类历史而存在的,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特色而已,而“摆脱不成熟的状态”虽然困难,却是有可能的,因为人类历史发展本身就是逐步“摆脱不成熟的状态”的过程,康德也指出“很少数的人才能通过自己精神的奋斗而摆脱不成熟的状态,并且从而迈出切实的步伐来”。

那么我们再回头看所谓“完整的人生”和“不完整的人生”这一说辞或思想枷锁的荒谬性,果真人生有一个标准答案,符合它就是完整的人生、不符合就是不完整的人生?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因为有人是“老婆孩子热炕头”,有人“独身主义”,有人“丁克”生活;有人 “随遇而安”,有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有人“走走歇歇”、“多走少歇”或“少走多歇”的生活;有人一辈子固定在一个地方,有人喜欢不停地迁徙……放眼看去,我们找不到完整或完美人生的标准答案,因为那只是我们的思维陷阱,以为是对的却经不起推敲。或者说,其实我们任何人的人生都可以是完整的,只要我们学着乐在其中,无论跟其他人相比缺少了什么,因为笛卡尔的名句“我思故我在”早就说透了这一点。

我的一个患者曾经跟我说:别人都有孩子,甚至还有二胎,我现在三十好几了,却怎么努力都没有孩子,我的人生就没有了像人家一样养大孩子的幸福过程,也不能跟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不能跟孩子分享感悟,让自己的思想延续;自己将来年龄大了,也没人陪伴。一想到这些,就觉得自己没人家幸福,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自己的人生不完整,人生没体会全,于是郁闷、纠结和焦虑。我的患者在认知治疗下通过“自己精神的奋斗”,逐步摆脱了“几乎已经成为自己天性的自我施加的不成熟”,即突破了自我设置的“思想枷锁”,学会平静地接纳和享受自己所谓的“不完整人生”,无论最终是否如别人一样拥有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笛卡尔   康德   完整   启蒙运动   人生   枷锁   不成熟   认知   将来   人类   状态   自我   努力   思想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