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你家孩子不会,是不是智力有什么问题?”

当往日的故事在咨询室里被重新演绎时

原创 | 雪青

咨询室里的这些人,那些事、那些人,这些事一直在继续发生着,于是,也就有很多很多小时候令人嘘唏的各种故事不断被当事人讲述着。

倾听这些故事时,我有一个很细微的感受是,有的人是充满不以为然的:“你总问这些过去的事情有什么用啊?它们都过去了,我要解决的是现在的麻烦和苦恼。”

有的人则是深陷在过去的经历里辗转反侧痛苦难捱,心中有无数个不甘心的在隔空质问:“凭什么他们可以这样对待我?!”、“为什么我就这么倒霉?!”

一个心理工作者在这份职业中沉浸许久后,会有种心理学理论不断被生命故事洇润的感觉。

就像《红楼梦》里描写的:“花园里,树木山石,也都还有葱蔚洇润之气。”

一如墨水沿着宣纸一点点向周围散开一样,各种基于理论框架下的、每一句的分析诠释的字里行间都被情感洇润到了。

所以,很难纯理论地将前者定义为“防御、阻抗”,同样很难说后者是一种“沉溺或退行”。

于是,我尝试着在方寸咨询室里和故事的主人公们一点点重新演绎他们那些往日的故事——

“就你家孩子不会,是不是智力有什么问题?”

她是带着“产后抑郁”的标签来到咨询室的,之所以说是一个标签,是因为这四个字是她自己在网上查到的,并没有经过专业精神科医生的诊断。

而且查出这四个字时她的孩子已过了一周岁生日,她已重返职场半年了。

只是在重返职场的这半年里,她发现自己在工作中举步为艰,昔日面对面办公的同事已一跃成为自己的直接上司,自己原来得心应手的工作也已被其他人接手,重新分配的工作岗位对她既生疏又排斥。

曾经劈头盖脸的自我否定、自我贬低再次卷土重来,直把她击入到“抑郁”的深渊。

万不得已,她自己给自己封了一个“产后抑郁”的“头衔”艰难迈进咨询室。

因为她很清楚地知道,自己一点都没有嫉妒比自己还小两岁的同事的升职,她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嫉妒他人,她觉得自己回家生孩子去了,人家承担了部门更多的工作量,被领导重用是理所当然的。

至于被重新调整了工作岗位,用昔日的同事现在的新领导的话说,重新分配给她的工作岗位是比原来的岗位轻松许多的,也是考虑到她有宝宝要照顾,她也是认可的,并且还礼貌地给对方表达了感谢之意。

虽然老公知道后很生气地认为这是对方排斥异己以权谋私有意为之,她还是觉得有可能是老公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所以,半年里日渐加重的如乌云般浓密的苦恼郁闷似乎只有用“产后抑郁”这个理由才能解释得通。

在咨询室里,我的确很小心地询问她:“这份对自我的全然否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的想法最早的记忆是什么时候?

她说从有记忆起就有,她又说自己有时候也是恍惚的,她不太确信自己的记忆是否有拼接的成份,毕竟年代已经很久远了。

“就你家孩子不会,是不是智力有什么问题?”

她说如果必须要说个相对确切的时长,应该差不多至少三十年了吧?

她今年三十五岁,那么最早的记忆应该在5岁左右吧,还在上幼儿园。

一个没有任何异样的惯常的放学时刻,在幼儿园门口,妈妈来接她

她的带班老师是一个瘦高苗条的年轻女老师,很干练,有没有结婚她不记得了,或者是当时的她也不清楚。

她记得女老师用尖而高的声音告诉妈妈:“你家XX小朋友不知道怎么回事,总是把数字‘7’反过来写,怎么纠正都纠正不过来,这个应该不难啊,全班其他小朋友都会了,就是她不会,是不是智力有什么问题呢?请你们家长注意一下。

说到这儿,她补充说她尤其记得老师当时用很重的音调说她的名字,后来长大后一度她给陌生人介绍自己叫什么时,总是刻意将名字中的那个多音字说成一声,而不是四声。

她继续讲述说:当时妈妈的神情是非常不自然的,回过头瞪了她一眼,是很嫌弃的眼神,她到现在都记得

妈妈是一所著名重点高中的优秀班主任,属于高知人员,女儿被人称为智力有问题,对妈妈而言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妈妈根本不能接收“凤凰”生的女儿是“丑小鸭”。

她不能确定的是妈妈嫌弃的眼神是不是那次在幼儿园门口第一次出现,还是在那之前就有,或者是在她总不能系好鞋带,扣扣子总是错位时那样的眼神就一直存在的。

“妈妈在她的兄弟姐妹中是最要强的一个,一直是被亲友们津津乐道的,很有名,是好多人学习的榜样。”她补充道。

好像当时在幼儿园门口老师那样大声地给妈妈数落她时,旁边还有嘲笑声,当然也可能是自己后来脑补的,或者她觉得应该有嘲笑声,因为老师的声音很大

她喏喏地解释,对这些画面的记忆她有时是清晰的,有时又是模糊的。

我回应她:“当然,这有点太为难那个当时才四、五岁的孩子。”

她清楚地记得的是,那天到家后,妈妈没有像往日一样先让她放下书包去洗手,而是让她背着书包直接坐到了桌子前,告诉她:“今天把‘7’写不对,不能吃饭,不能睡觉!

她从书包里掏出皱皱巴巴的田字格的小本子,翻出彩色图画书上有“7”字的那一页,边哭边念“7像镰刀割青草”,旁边站着黑着脸的妈妈。

她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妈妈是教育工作者,她当时比同龄的孩子早半年上了幼儿园,至于是妈妈想让她早点开发智力,还是因为没有人带,她也说不清楚。

“就你家孩子不会,是不是智力有什么问题?”

然后再说,不知道是不是比同班其他孩子小半岁的缘故,还是就是她的智力有问题,当时她初学写字时,怎么都不会连笔写,尤其妈妈严厉地站在身边时。

她写好‘7’上面的一横,总是战战兢兢不知道把那一竖按在左边还是右边,只要按反了,妈妈就会用尺子敲一下手。

因为害怕,使的劲太大,把田字格的纸张都穿透了,铅笔芯更是断了不知道多少次。

当第二天她遵照妈妈的嘱咐把满满一页一百个正确的“7”交给老师时,老师笑了笑,说:“不错,那现在再在小黑版上写一个让老师看看。”

她怯怯地接过老师递过来的彩色粉笔,小腿颤颤走到悬挂在窗户边上的小黑板前,写了一横,却鬼使神差把那条竖线又按在了左边。

老师又用尖而高的声音大声问:“你看看和你本子上写的是一样的吗?”

她哇地一声哭了,边用小手把左边的竖抹去,边颤抖着手在右边又画了一竖。

她至今还记得她用淡蓝色粉笔写的那个“7”,因为左边的竖擦得不干净,右边的竖又写得太浅,看上去就就像一个怪异的歪歪斜斜爬着的倒扣的筐。

讲到这儿,她深深地低下了头。

我轻声对她耳语:“事隔这么多年了,你想到那一幕还是很难受。

她抬起头,已是满眼泪痕,哽咽着说:“又害怕又羞愧,您能体会那样的感觉吗?真的想钻到地缝里去永远不出来。”

这种害怕感,羞愧感,你这一段又体会到了,是吗?面对一点都不熟悉的工作岗位时,以及办公室里重新调整后的上下级关系时。”

她点点头,眼神茫然而忧伤。

看着这样的眼神,我的心是抽疼了一下的。

——未完待续,明天精彩继续——

关注“心教育”公众号,学习心理学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高知   智力   孩子   粉笔   产后   往日   抑郁   幼儿园   眼神   害怕   门口   记忆   妈妈   老师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