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回到宁静的心,顺应生命的旅程


11月17日上午9点,蔡志忠先生在嵩山少林寺藏经阁举行了剃度仪式,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为其剃度,并取名释延一。自此,曾经标志性的及肩长发彻底落地。


蔡志忠先生今年72岁,是华语世界顶级的漫画家,作品在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销售量超过5000万册。他的作品涵盖了无数智慧经典,包括《老子说》《庄子说》《列子说》《佛陀说》《漫画六祖坛经》《漫画金刚经》等等,影响了千万读者。他爱打桥牌,爱喝咖啡,热衷深夜工作,曾经一天内喝过35杯咖啡。


2014年的一次采访中,蔡志忠打趣說,「也许我会出家少林寺,等我老了,我就葬在少林寺。」6年前的一句話,如今成为现实。


今天,以他的一篇旧作「全像宇宙观」和大家分享。再读,依然很受启发。在此衷心祝愿这新的选择引领他证悟终极智慧。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蔡志忠谈全像宇宙观:万物相互为变,你我皆整体


2500年前,印度的觉悟者佛陀说:“人由于无知,误以为这个由肉体和心灵所构成的身心是个完整的自我,他一生的一切行为都以这个我做考量,他的观念也都是站在这个自我的立场去坚持片面的是非观,于是他有了一己之私的分别心,因而痛苦便产生了。”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禅是要以整体性去看待宇宙的一切。禅的修行最重要的是打破自我的偏见与分别心,从个人的立场转变为全时空的融入,去体验生命的意义。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这种整体性无自我立场的境界,也可称之为 “无”,也可称之为 “空”,空无的境界其实也可以称之为全像宇宙观。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宇宙是一团不可分割的整体物质,气体、光子、电子等基本粒子,热、电流、磁场、光等只是它所呈现的片面性表面。


生命和人类的智能也如同光、热和电、磁的转换一样,只是片面的一时现象。现象只是一刹那的波浪,而波浪随时将恢复还原为大海的基态。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自古以来,人被教育成为习惯于由一个角度去观测思维一切事物,但由一个角度只能看到非常有限的局部。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因此人应打破从前的习惯,观测、思维应采取最宏观的思维,时空内外左右上下六合去看清事物最可能的本质。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庄子》这本书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一天晚上庄子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一只蝴蝶翩翩飞舞…… 这时候,他完全忘记自己是庄子。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过一会儿,庄子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子,梦中的蝴蝶已经消失……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这时候的庄子分不清一件事:到底是庄子梦到自己变成一只蝴蝶呢?还是蝴蝶梦到自己变成了庄子?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一是睡梦,一是醒觉

一是庄子,一是蝴蝶


庄子与蝴蝶一定是有所区别,这就叫做万物的相互为变。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现实世界的我,此时此刻和一个不能完全看清自己的我,而梦境是个包含无数意识和潜意识的无限时空记忆,何者为真?何者为妄?哪一个才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我们不只是我们自己,我们是整体之一,我们是全部。”一个人全身一共有十兆个真核细胞,每个细胞中藏有1.7公尺长的基因密码,可以用来做无性生殖,重新诞生一个完全一样的自己。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就像我们可以截取一棵树上的任何一段树枝来插枝培育成长成另一棵属性完全一样的树。原本的这棵树上的任何枝干、任何一部分,每一小部分里都隐藏有整棵树的完整本质,没有哪一部分有丝毫遗落。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人的十兆个细胞的每一颗都包含了整体,也无异于整体每一颗细胞都可以像树的插枝培育一样可以重塑一个自己。如果其中有个细胞误以为自己只是自己,从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一切,那么他便是偏见,不知道自己不只是自己而是整体。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每只手指头都是手,只是他们不知道。”人由于过去的观念形成了自我的偏见,就像树的一小段枝误以为自己只是自己而不是整体,其实人也像一粒细胞包藏着整个人的真理一样,人处于宇宙,但一个人也包藏整个宇宙的真理,只是自己不知道。


人误以为自己只是自己,那么他的可能性便很低。如果人自己知道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全像宇宙真理,那么他便可以做到无所不能!


例如一个田字,如果他误以为自己只是个田字,那么他可以变化的可能性便很低,最多可以形成天地、田野、田舍、耕田等等田字的应用,或者它也可以和别的字合作形成新的字,例如:思、畜、略、界、里、男、由、申、番……


田如果能忘记自我的形体只是一个田,那么他便能看清自己本身其实还隐藏着非常多的字,例如:一、二、三、干、工、王、土、口、上、下、力、七……


由于田受困于自以为自己只是个汉字,那么他的变化就只能像以上所举的例子那么多而已,如果他能忘记自己是汉字这个偏见,那么田字便可以再折成 B、P、D、M、W、T、E、A、U、O等等英文字母,田也可以折成金鼎文里的“ㄇ、ㄩ、ㄈ、ㄣ、ㄒ、ㄖ、ㄅ、ㄎ、ㄐ、ㄕ、ㄓ”等后来被采用为注音符号的古字。各种化形,简直无所不能。


田的变化只有这样么?不是的,只要田能真正舍弃自我,使自己变成最基本的元素(CHIP),那么将这些CHIP无限的组合成无限的方格,那么他便可以显现无限的字与图形……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如果再把这个CHIP组成3D立体的结构,那么在这个立体三度空间里面便可以显现任何宇宙间的3D图形。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有人问大珠慧海禅师说:

“智慧大吗?”

“大!”

“有多大?”

“无边无际。”

“智慧小吗?”

“小!”

“有多小?”

“无形无影。”

“什么是智慧?” 那个人要大珠例举。

“什么不是智慧?” 大珠慧海回答说。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同样的,如果我们自知自己包含了宇宙全部,也忘了自己的形体,那么如果有人问我们:“你可以做什么?” 我们便可以自信地回答说:“有什么我不能做吗?”


就像那个“田”字忘了自己的形体,而变回最基本的本性,他也会回答说:“什么字,什么图形,有我不能变的吗?”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佛陀说:“一切苦恼皆产生于无明,人由于无名而产生了偏见与固执,由于错误的认知而看不清事实,苦,就因而产生了。”


如果我们的心对准了天空,我们便看不到大地;如果我们的心对准了岩石,我们便看不到花朵;如果我们的心对准了过去,我们便看不清现在、未来;人唯有无心无知地把自己溶入所处的时空中,这时没有主观,也没有主观所产生的偏见,由无我无立场地无所住心地出发,这时我们便能够看清最大的事实。


蔡志忠 | 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如实地过每一刻


蔡志忠解读经典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金刚经》)


翻译成白话文是:看见金光闪闪的神奇,期望从我身上获得什麽福报,这个人不会开悟,这个人走了错路。什麽会开悟呢?


「若见诸相非相,既见如来。」(《金刚经》)


翻译成白话文是:如果把相看成非相,那麽就是开悟者。什麽叫见诸相非相?我们现在看到这裡的法相,是眼前情境。一般人站在一己的立场,评估眼前情境好坏胜负。比如一会儿听完了,走楼梯(出去),你想,蔡志忠讲的好烂。这是站在你的想法。说蔡志忠讲的好棒,那也是你的想法。就是蔡志忠坐在这裡讲了一席话。


今天下了雨,就是下了雨,不是因为你心情不好;今天天气好,不是因为你心情好。这个叫做无相。所谓无相,就是没有站在自己的立场,分别眼前情境好坏。用心经来讲,这样的态度叫做空。无相皆空,空则无相。


「云何为第一义空经?诸比丘。眼生时无有来处。灭时无有去处。如是眼不实而生。生已尽灭。有业报而无作者。」(《金刚经》)


翻译成白话文是:当我们看的时候,不要想这个情境怎麽来;当情境消失以后,不要想它要怎麽去。只有随著变化而变化的行为,而没有行为的那一个我存在。这是空的最高境界。


就像今天你们听我说话,你就听著听著,然后听完就好了,没有那一个我说蔡志忠讲的好烂或讲的不错。这是空的最高境界。


庄子讲得更简单:「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万物而不伤。(《应帝王》)」


行为最高准则的人,使用他的心像镜子一样,不期待,不追悔,事情来了完全反映,事情过了恢复成空,照一百万次也不会裂开。就算破到只剩一点点,或者葬了,蒙了尘,它用能照的那个部份,还是能照出完全的情境。照大便不觉得臭,不觉得丑;照花不觉得香,不觉得美。我们的心要像镜子一模一样。


六祖慧能讲过:「迷人口诵,智者心行。佛经不是用来念的,是要用心去行。你的心要跟镜子一样,要先想通了。」


佛陀说,天堂地狱就在六尺之躯,你是自己的天堂,你是自己的地狱。现在好不好,都是你自己想的,而非事实。


天空下雨好不好?看你站在哪个立场。如果天空连续下雨三个月,那麽就不好。如果天空已经三年没有下过雨,那就好。《禅说》里有一个哭婆的故事,也是我编的。下雨天和晴天,是哭还是笑,看你怎麽想。


看待世间,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只能了解,今天是下雨或晴天。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可以改变自己。


面对任何,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去反应,而是如实地过著每一刻。100%投入,心像镜子一样。然后就可以体会到,其实生命不需要那麽多。


~ end ~


版权声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宇宙观   白话文   金刚经   佛陀   少林寺   形体   庄子   情境   偏见   细胞   宇宙   镜子   角度   立场   蝴蝶   智慧   蔡志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