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与蒙牛的“七年之痒”

文/张志伟(微信公号:food-gnosis)

前两天网络上有这样一篇文章:《蒙牛:和中粮在一起的这七年》,虽然是新闻通稿,但是标题起得真好,总叫人有一种想点开查看全文的冲动。

中粮这回除了吃好还要穿好,趁着中纺并入中粮这个新闻热点,我们今天来回顾一下中粮入主蒙牛后的“七年之痒”。2009年7月6日,中粮接管了危机重重的蒙牛,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随后在中粮宁高宁做大做强的战略指挥下,七年间,蒙牛通过自身增长和并购,实现了从300多亿年营收到500亿的跨越。

事实上,从2009年到2012年,虽然中粮入主蒙牛,但是蒙牛还是在老蒙牛人的掌舵管理下行进,直到2012年4月,孙伊萍出任蒙牛总裁,才意味着属于中粮的蒙牛时代的到来。

中粮与蒙牛的“七年之痒”

从多篇报道中可以了解到,孙伊萍上任后主要在企业文化、国际化和数字化等方面改造蒙牛。2012年以来,蒙牛开始对标国际化品质,以“引进来、走出去”的节奏,从不同战略层次,先后与Arla Foods、达能、美国WhiteWave、新西兰政府独立食品安全检测机构AsureQuality、美国名校UC Davis等全球优势企业及机构达成战略合作,有节奏地推进国际化的进程。

其中数字化也是重要环节。在国内,蒙牛是率先实现LIMS系统和SAP系统高效协同工作的企业,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制造过程到终端提供智能化、系统化的品质保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蒙牛建立了数字化的“食品安全质量实时监控平台”,这个具有国际水平的数据看板覆盖到蒙牛的牧场、生产工厂和销售大区,能够实时监测每一环节的食品安全状况。

蒙牛的洗心革面离不开中粮的支持,从先进的管理经验,到对外合作以及各个业务的布局,中粮都给予多方面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让蒙牛能抓住市场的关键点完成布局。

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从2009年到2015年底,蒙牛的大股东中粮集团,都是在宁高宁的执掌下,随着宁的离任,中粮新任掌门人赵双连的风格和战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左右蒙牛的发展。

6月13日,上任半年的赵双连明确提出中粮“瘦身健体”计划,以“小总部、大业务”为原则,压缩管理层级,实现三级管控。中粮集团称,通过三年攻坚规划,计划旗下法人单位减少20%,亏损企业亏损额减少50%以上、亏损面显著下降。

从这一点来看,赵氏风格与宁氏特色截然不同,赵双连深深懂得,如果继续延续宁高宁高举高打战术,他可以发挥的空间很有限,这不仅不是自己擅长的,同时有可能因为扩张而让中粮体系内部问题爆发。于是,他果断选择了瘦身路线。

不管怎么说,蒙牛乳业在中粮整体板块来说,都是重点公司,干得出色将为赵双连增光添彩,干得一般也不至于亏损。所以,问题是中粮如何去引导蒙牛的发展。

2016年7月8日,蒙牛金华工厂正式开业,这个拥有15条生产线的新工厂,是蒙牛集团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节能化程度最高及规模最大的单体车间,也是所有工厂中为数不多的常低冰全品项的工厂。

作为大股东,中粮集团董事长赵双连也在开业当天发来贺信,称赞金华工厂的开业是蒙牛走向智能化、数字化管理的又一个里程碑,表示中粮会不遗余力地给予蒙牛全面的支持,并希望蒙牛能够继续加强与消费者的沟通,增进消费者对国产乳企的了解,增强对国产乳制品的消费信心

看见黑体字的这一句话了吗,事实上,这是赵双连对蒙牛的希望,同时也是态度。作为央企一份子,责任远比业绩重要,当然,并非说业绩不重要,没有业绩和盈利能力,责任履行也将打折扣。

有经销商反映,目前市场竞争太激烈,但喝牛奶的人还是那么多,于是各企业都在打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并没有想着如何一起去培育市场做大市场。

如今,我国人均奶类占有量不到30公斤,与欧美国家200-300公斤的水平相比,差距太大。其实,随着社会发展,很多消费者已经对牛奶的营养有了充分认识,但为何买牛奶的人依然没有大幅增长,作为央企和国企,蒙牛伊利光明三元是需要花点时间考虑考虑了。(国内首家乳业资讯社交新媒体《乳品之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标注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亏损面   新西兰   双连   美国   食品安全   瘦身   布局   牛奶   环节   业绩   节奏   消费者   工厂   战略   集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