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月楼论书随笔》全译(一)

​文/管剑刚译

《初月楼论书随笔》全译(一)

作者吴德旋(1767~1840年),字仲伦,江苏宜兴人,清代儒生。三十多岁后开始学习研究书法、诗文,擅长行草。除著有《初月楼集》外,另有《初月楼论书随笔》一卷。现据民国刊本标点、译成白话。

《初月楼论书随笔》全译(一)

【原文】十年前见杨少师书,了不知其佳处何在。近习《步虚词》数十过,乃知后来苏、黄、米、董诸公,无不仿佛其意度者。黄涪翁比之散僧入圣,可称妙喻。然涪翁又云:今人见杨少师书,口是而腹非也。在宋已然,何况今日?然余既已深知而笃好之,即以此当出世法矣。

【译文】十年之前见到杨凝式的书法作品时,一点也看不出他写的好在什么地方。近一段时间,我把他的《步虚词》临习了几十遍,才明白后世的苏东坡、黄庭坚、米元章、董其昌这些大家,没有一个不是受到了杨凝式书写风格的影响的。黄庭坚比喻为“散僧入圣”,可以说是很好的比喻。然而黄庭坚又这样说:现在的人们见到杨凝式的书法,嘴上说好,可心里却不说好。在宋代已经是这样了,何况今日呢?然而,我既然已经深切地了解它,并且实实在在地喜欢它,那就把它当做出世法来学了。

《初月楼论书随笔》全译(一)

【原文】山谷论书,于晋人后推颜鲁公、杨少师,谓可仿佛大令。此言非也,鲁公书结字用河南法,而加以纵逸、固是大令笔。少师笔意直接右军,而不留一迹。董华亭谓其古淡,非唐人所及,可称笃论。

【译文】黄庭坚评论书法,对于晋朝以后的书法家,推崇颜真卿、杨凝式,称他们的风格算是接近王献之。这话说得不对,颜真卿书法的字体结构用的是诸遂良的方法,并且加以纵逸,这固然是王献之的笔意。杨凝式的笔意是直接学的王羲之,而且不留学习王羲之笔意的痕迹。董其昌称杨凝式的风格为古淡,不是唐朝其他人所能够达到的境界,这可以称之为切实的评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初月   来苏   黄庭坚   王羲之   宜兴   刊本   实实在   笔意   晋朝   虚词   译文   书法   原文   随笔   风格   今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