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语被模仿以后

文/管剑刚

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张融叹道:“不恨我不见古人,恨古人不见我。”张融也是书法家,以相同的句式,又说了一句:“不恨臣无二王法,只恨二王无臣法。”

妙语被模仿以后

这两句话,前人没有说过,张融这样一说,显出了自己不膜拜古人、在文学和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相当高的那种自负,但并不使人反感,因为他使用了一种人们从来没有使用过的句式,很艺术地表达了那样一种情愫。因为这一句式的艺术性颇高,后人便有了模仿。钱钟书先生列举了这样几个例子:

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不恨子未识和仲,但恨和种未识子。

妙语被模仿以后

除去一句话被模仿的例子,还有诗句被模仿的现象。像宋诗中关于天气的描写,其使用的拟人化手法令人称叹,如诗人王质的《山行即事》诗的前两句: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

妙语被模仿以后

第一句写云彩在空中漂浮着,这比较平常,但第二句说云彩来来往往商量着是让这天空阴呢还是让它晴,像人一样在商量着怎么办,这种写天气的手法就令人感觉很新奇。可接下来的宋人诗词里出现了很多类似的句子来写云,如:

云来岭表商量雨,峰绕溪湾物色梅。(潘牥《郊行》)

商略明朝当少霁,南檐风佩已铿然。(陆游《枕上》)

断云归去商量雨,黄叶飞来问讯秋。(林希逸《秋日凤凰台即事》)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点绛唇》)

妙语被模仿以后

一个诗人说浮云商量着是晴好呢还是阴好,或是下雨不下雨?很形象,很能打动人。可多几个人这样写,就令人觉得索然寡味了。

某一种新奇而巧妙的句式或用语,首次被人使用时,会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可一旦被人模仿使用,就令人感觉俗了,模仿的人越多就越俗。

2019年11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索然寡味   明朝   王法   宋人   句式   妙语   浮云   云彩   新奇   古人   手法   诗人   例子   天气   感觉   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