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为什么美本申请一直都如此“玄乎”?今年被录取的学生,明年可能就落选?美国大学到底在找什么样的学生?标化成绩、文书、个人特色,对申请人拥有这么多要求的大学最终如何选择“正确的人”?今天的两本专门讲解升学的书,终于把这一系列问题分析透彻了。

作者: 勇敢的特雷西

本文原文来自:爸爸真棒

K12原创国际化教育平台,致力于理性、深度

有启发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我家孩子今年升入上海一所国际化高中,暑假里,学校老师居然还给家长指定了两本书作为家长的“作业”,一本是吴军的《大学之路》,这本书我早就读过,另一本是《升学之道》,这本书乍一看颇为枯燥,不过我现在从新高中家长的角度两本对照着读了一遍,倒是得到了不少意外的收获。”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我们见过太多孩子准备走国际化教育路家长,在孩子升学的问题的上,心态经历过的“范式转移”。

因为我们家长头脑中原先只有“高考范式”,就是努力考一个尽量高的成绩,然后据此获得排名最高的那个大学的录取,虽然很不容易,但是这个“范式”还蛮容易理解的。

然而就好像赫拉克利特说的, 人不可能踏入同一条河流。国内现在的升学之河和我们那首已经不太一样,而美国方向的大学就更不相同了

本文是作者Gauchewood的个人思考和学习体验,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文末讨论。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01.

看懂美国大学申请的关键,

在于看懂大学是个“社区”

很多人都知道申请美国大学,除了考试, 还需要很多文书、活动之类。比较而言,日本和新加坡的大学的录取要求反而更像中国大学。这就奇怪了,都是大学,为何如此呢?

两本书虽然提到了各种具体细节,但是我觉得《升学之道》里提到的一点“美国学校有更强的社区自我意识”,才是整个申请流程和录取标准不同的关键。

与其他国家的大多数大学不同,美国的大学将自己视为一个社区。它们不仅提供学术课程、实验室以及图书馆,还提供管弦乐团、运动队、辩论社团、剧院、校报,以及一些可能会让您感到惊讶的不寻常。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从美国大学的早期历史来看,东部的私立大学主要从他们对口的精英高中招生,而各个州立大学的任务则是为愿意读大学的本州学生服务(到60年代之前,现在很难进的加州公立大学依然会录取申请的所有本州学生,然后再让那些不合格的学生在一年级后退学) 。

这样宽松的入学要求,就使得学校传统上类似一个意气相投的社区,而不是学术上经过精选的教育机构

而亚洲的国家,不管中国日本还是新加坡,都是后发国家为了富国强兵而建立一个好的教学机构, 然后通过严格而且透明的考试,吸收考分最高的学生,以求能培养出学术水平最高的人才。

美国大学这种社区的自我认同,就能够解释对于入学申请标准的很多疑惑。

第一,大学挑学生时,不一定只是从学术的角度,而是从社区的角度来展开挑选;

第二,学生挑学校时,也不一定会去申请TA的成绩能上得了的最好的学习机构,而是会去寻找自己最偏爱的团体。

认清美国大学是个“社区”后,再去理解SAT考试、文书、课外活动等问题,就会有不一样的看法。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02.

SAT和ACT的重要性

“比学生以为的要低,但比大学愿意承认的要高”

在中华文化影响下的东亚,是先出现的科举考试,后来才出现的大学,可能正因如此,我们会觉得考试最重要,大家考虑的也是如何把考试考好,至于进入大学后怎么读,倒是没那么在意。

仔细考察一下一些为人父母者所写的介绍升学经验和子女教育的书,便会发现讲述孩子们如何考上哈佛的书,远比讲述孩子们在哈佛学到了什么或者毕业以后做了什么的书多得多。

但是美国却是先出现大学再出现考试,而且考试的权威性和作用长期也存疑。

大家都知道现代的标准化考试基本上是美国先发展出来的,申请美国大学的标化考试是SAT或ACT。针对这类考试的备考,在国内也已经是显学了,水平估计还超过美国的本土补习机构。

然而这样的考试,和其他国家的统一大学入学考试比起来,却显得非常“不权威”:

第一,美国同时并存SAT和ACT两个考试,而且都是非官方机构。SAT的举办方是ETS,ACT的举办方是“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中心” ,两个考试机构从六十年代就开始互相竞争,到现在也难分胜负 。

第二,SAT和ACT背后的设计逻辑是不同的。SAT,如同它的全名所暗示的,是一种潜力导向的测试,意图测试出学生未来进了大学后的“学术潜能”。ACT则是成就导向,意图测试学生在考试的那个时刻学到了多少东西,也就是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情况。

既然是高校招生,也许潜力比学到的知识更重要,然而通过考试到底有没有可能测试出独立的学习潜力呢?这也受到了多年的质疑。总体来说,美国标化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并没有得到大学和社会的完全认可。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对于标化成绩在录取过程中所起作用有多大,大卫·厄德曼(David Erdmann),罗林斯学院(Rollins College)已故的招生办主任曾经给出过最坦率的回答:“在大多数学校,标化成绩的重要性比学生想象的要低,但比大学愿意承认的要高。”

在这种情况下,标准化考试,其实只是提供了进入大学的某种门槛,也就是说,超过这条线就可以进入大学这个社区,但是因为超过这条线的申请者很多,社区具体要邀请谁进入,还需要有其他方面的衡量。

甚至,由于发现标准化考试和学生的家庭收入水平过于相关, 导致社会不公平,所以今年加州大学甚至已经取消了提交标准化考试成绩的规定。

标化考试的门槛意义,吴军在《大学之路》里简洁地总结道:

SAT并非所谓"美国的高考",SAT得满分的人每年有90%左右会被哈佛拒绝 。今天,哈佛大学录取的学生,其SAT中值成绩只有1500左右,全美有5万名左右的高中生能达到这个成绩。

因此,对于申请者,《升学之道》里也这样建议:

最明智的方法就是尝试通过合理的备考来获得力所能及的最高分数。在这里,我们想着重强调合理这两个字。

最好的备考方式是在不扰乱正常学业和课外活动的情况下合理地进行,如果备考成为您生活的全部,那这就有点过了,与大学的申请过程一样,最好能合理权衡各个方面并以理性的态度面对整个过程。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03.

“社区”看文书是在看什么?

既然美国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只是判断标准之一,而且没有像我国高考那样“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区分度, 那么大学还需要什么样的资料来评判学生呢?一个非常有特色的要求就是文书。

文书其实是个很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东西。首先,它测试的肯定不是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是不是用来展示学生的标化考试之外的厉害之处呢?可是类似竞赛、夏校那些,也都有其他更可靠的资料来证明。

那么,如果既不能用来发挥文采,又不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强,那么文书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升学之道》的回答是“能够帮助招生官将您与其他学术表现非常相似的申请者区分开来。”

因为作为社区,大学要吸收的是将会在这个社区度过几年的年轻人,所以除了学术能力,也需要了解这个年轻人和社区是否合拍。那么怎么了解海量的申请者呢?文书也许是个办法。

文书是一个分享自己独特性的机会。大学招生官到底想通过文书了解什么信息?无论您选择哪个题目来写,我们都在试图寻找——您是谁?什么对您最重要?以及您是如何到达最后的目的地的?

申请大学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充满自我探索的过程,而文书是能够将您的个人历程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地方。

从这个逻辑来说,申请者应该致力于通过文书让自己展现得独特有趣, 而并非优秀能干,来获得心仪的社区的接纳

写作的关键就在于要让自己的故事生动起来和变得有趣,您需要让审阅者觉得。我特别想认识这个人。或者"教她这样的学生应该会非常有趣,她应该会是一个很好的室友和队友"。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04.

有“钩子”才能跳上大学这条船

学业之外,其他的才艺技能当然也会给大学的申请加分,但绝对不是才艺越出色就越好。

因为大学是个社区, 一个社区总不需要一大堆钢琴家或者是一大堆短跑运动员吧,反而需要互相搭配各种各样的才能,每种才能只需要几个人。

而且,既然美国大学是特点不同的社区,也就对于不同的才能有所偏好。这也就是所谓的HOOKS (“特殊吸引力”或者直译为”钩子“)。

这种HOOKS指的是某所大学在其学生群体中格外想要获得的特质,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尤其是在那些热门大学。

除了体育特长之外,各个大学对学生的特长也有自己的偏好,不过大致可以概括为这几个方面:文艺、创造力和领导力

在文艺方面,演奏和表演艺术(比如音乐、话剧,在美国统称为Performing Arts)特长比视觉艺术(绘画、摄影和雕塑,在美国统称为Visual Arts)特长重要,因为前者要代表学校出演,通常是集体活动,后者更多的是个人行为。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在演奏艺术中,靠钢琴弹奏得好被录取的概率极低,除非是全国性比赛的前几名,因为钢琴弹奏得好的人有很多,而一个管弦乐团只需要一位钢琴手。

相比之下,小提琴特长就显得重要多了,因为学校的管弦乐团需要多位小提琴手。

这样,对于申请者来说,押宝某个名校需要某种才艺而花费大量时间准备,就会变得不太靠谱。因为别的申请者也会特别加以准备,而每个学习需要的HOOKS的名额都是有限的。

这样,很多申请者都具有的才艺,比如高水平的钢琴技能,就不算是"特殊吸引力",也就没有钩住的能力了。

就美国私立名校重视的学生特长而言,每个申请者最好能钩住大学的一个点。也就是说,学生有某种特长,而大学正好需要这一特长,彼此钩住了,这样申请者就能跳上学校这条船。

毕竟,一个有活力的社区,需要的是多样性和互补性。所以在申请时可能需要问自己:我是否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才能,而不是仅仅更强的同质化才能?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05.

不要看排名,

而要寻找那个你最偏爱的“社区”

前面是从大学招生的角度,来理解大学这个社区对于招生官造成的影响。那么从申请者的角度来说,这个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启迪呢?

我们现在很习惯谈论大学排名,这样一来,好像去排名越高的大学就越划算。

但是,当不同机构可以准确可靠排序的时候,说明它们有个指标是可以数据化的,而且这个指标是占据了绝对的重要性

比如说,假如中学的主要指标就是高考平均成绩或者SAT成绩的话,那么就很好排序。但是大学并非如此 。

20多年前,斯坦福大学校长格哈德·卡斯帕曾向美国新闻的编辑表达了他对排名的担忧:

“作为一所一流大学的校长,我觉得我有这个底气来告诉您——这些排名非常具有误导性,尤其是那些似是而非的公式和人为制造的'精确度'。”

每年那几个著名的大学排名一出,都会发现排序各不相同。然而它们的标准到底哪个更可靠呢?其实也都只各有侧重,所以也只有部分参考价值。

当然了, 因为信息不对称,不管是对于学生、家长还是未来的雇主,排名是很重要的, 但是归根到底,众多大学排名的存在,就如同SAT和ACT的并存那样, 说明了这些排名的不客观和模糊性 。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正如《大学之路》指出的:

与亚洲一些国家,如中国和日本在办学上(相对地)喜欢按照一个标准的模式(心目中理想的大学)进行努力所不同的是,美国的名牌大学,尤其是有较长历史的名牌私立大学,比较强调自身特色和优势,并且会尽可能地把这种特色放大,或最大程度强化自己的优势

也就是说,社区不仅有强弱之分,也都各有特色。而申请者也都各有特色和偏好。那么申请大学也就未必就要进入选拔性最强的社区,而是要进入最适合自己偏好的社区。

所以,如果只是追逐排名尽量高的大学,其实“这种想法通常建立在未经证实和未经检验的假设之上,即将某件事物的优劣好坏完全建立在其他人对其的渴求度上” 。

而事实上,没有什么能够取代亲自花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真正适合自己的大学。仅仅是因为某个大学录取率很低,或者它的排名很高而去选择它并不能保证您能在这所大学里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06.

申请美国大学,

就好比面对“真实的人生”

“社区”意识带来的录取标准的不确定性,确实会让申请者非常焦虑。不要说我们外国学生和家长了,《升学之道》中引用了一名美国母亲的抱怨:

“我真的搞不懂大学到底要什么。我的女儿成绩很好,课外活动也不错,还得了两项州级冠军,年级排名和SAT分数也很高,但还是被XX大学推迟到了下一轮……难道非得我们在她刚出生时就开始教她在水上行走的绝活才行吗?“

其实,就是因为好的大学每年都会收到足够多优秀的申请,但这些孩子除了学术成绩 ,并没有过于突出的优势,用招生行业的术语来说,就是DSO(don’t stand out没有优势)或者LMO(like many others跟其他人一样)。

那么,要录取哪个学生,就得更加依赖审阅者个人的感受,这也让录取结果变得非常没有确定性,也因此让外界觉得整个录取过程充满神秘感。

上海国际高中开给菜鸟家长的升学扫盲书,一文看懂规划之道

在我们的传统体系中,家长只要想尽办法付钱让孩子上补习班,把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包下来,让孩子在人生中那个高利害性的考试中获得尽量高的成绩,就自动解决了申请大学的问题。虽然艰难,但是背后的逻辑流程相当简单清晰。

但是假如孩子申请的是美国大学,那么家长在很多地方都帮不上忙,也就会陷入更多的焦灼中。而且:

被录取的学生同样不知道自己成功的经验在哪里,因为假使第二年他们拿着同样的申请材料来,就可能被拒绝了。甚至招生办的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他们衡量学生的准则——很多大学招办的老师退休以后给高中生们做升学指导,但是家长和高中生们发现他们除了可以让申请者们避免犯一些非常愚蠢的错误外,也找不到一个必胜的策略。

其实这种申请,可能更接近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你要申请一个职位、获取一个订单,结交一个朋友,都不能依赖标准的测试,都需要寻找和展示自己的特质 。

所以美国大学的申请过程,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对孩子逐渐放手的阶段,这个阶段正好可以作为孩子学会独立判断和行动的训练期。

而美国大学申请对于个人特质的强调,也可以给孩子一种启迪。个人特质,更多的是应该一种发现和发展,而不是一种凭空塑造和迎合 。而且个人特质不仅应该被发掘,而且需要被呈现出来,这其实也是成年人需要达到的状态。

这样,也许经过申请季,我们家长就可以相信,这个经过磨练,开始接受不确定性的孩子,将会毫不畏惧地踏进生活之流,那条家长和孩子都不了解的永恒流动之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家长   哈佛   菜鸟   申请者   美国   上海国际   文书   特长   学术   成绩   高中   孩子   标准   学校   考试   学生   大学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