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可以说,当下每个家长都需要面对一个灵魂拷问:当前大环境下,还要“鸡娃”吗?“鸡”派是否要被历史的滚滚洪流所抛弃?所谓的“佛”系适合所有的家庭么?

先不论答案如何,看完这今天的这位“立地成佛”的妈妈的故事,可能让您有不一样的思考。

文章的主角是被誉为我们编辑部“史上最顽强实习生”——马基克同学美丽的妈妈,马妈。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马基克和马妈在香港迪士尼游玩

马基克有一个传奇的履历表:

从小在上海长大,一路读的都是名校:

徐汇区某艺术幼儿园 ▷ 著名的高安路一小 ▷ 著名的包校 ▷ 和无数名人二代做同学的瑞士Institut Montana蒙塔纳学院 ▷ 世界排名第一的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传媒系,但他一路都以“学渣”自居。

小马人高马大,看上去像个风流倜傥的“二代”,一开口却朴实憨厚,理想是去做高中语文老师。

最近“佛系育儿”的热度越来越高,让我们觉得必须跟这位“佛系成品”背后的家长好好聊聊。

在微信上联系到马妈,她直爽地发来一句话:“我都不敢相信有一天会因为教育孩子被采访”,哈哈哈。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以下为第一人称叙述)

#01

幼儿园:整三年都在陪琴

现在回想起来,我并不是天生的“佛妈”。新手上路的时候,谁还没有一颗鸡娃的心呢。

儿子小的时候就近读了家附近的吴兴路艺术幼儿园。当时也算很有特色的幼儿园,很难考,但这个幼儿园的一个特色就是要求每个孩子都要会一样乐器。

我们全家都没什么音乐细胞,我小时候是打篮球的,但老师要求你弹琴,演出的时候弹不出来,多没面子?没办法,我只好撸袖子亲自上,当陪练。

当时小马只有4岁,哪里坐得住?于是天天陪练,天天鸡飞狗跳,戒尺、狮吼功轮番使用,家里都说我是“后妈”。三年后我觉得自己都快不正常了。虽然在毕业时的汇报演出他表现得还不错,但是我觉得他到后面是完全靠记忆力在弹琴,他并不是真正喜欢这件事。

所以3年后,我们也果断放弃了弹琴。现在想想,最后悔的是,那是我们母子关系最差的3年,真是得不偿失。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02

小学:前三年都在陪读

然而这种鸡飞狗跳一直延续到了小马上小学。可能是因为从小家里语言环境比较复杂的关系,他爸爸看的电视讲闽南语,字幕是繁体字,家里保姆讲安徽话、他外婆讲山东普通话、我又讲上海话……一直到2岁半,小马才刚刚会叫爸爸、妈妈。

带去看医生,医生说没事儿,就是家里语言太多。所以到了小学一年级,我第一件事就是拜托老师多照顾一下,因为我们可能说话都还不是很利索。好在上学一个月左右,小马突然就能流利地说话了。

当时去高安路一小,因为是对口学校,完全没给小马准备过什么拼音、数学。进去之后才发现,他的很多同学什么都学过了,一对比,我想还是不能放。于是小学前三年,我继续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地陪读。

这样陪读的结果,是小马收获了人生中唯一拿全科满分的一年,代价是母子俩经常一起哭,我打了他,然后自己心疼地哭,没办法,那个火气是真的压不住。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03

立地成佛的转折点:一次手术

就这样一直到儿子三年级,发生了一件事情:体检的时候我查出来得了一个囊肿,必须要手术。之前就查出来有一点,那年发现长大了很多。用医生的话说,那就是长期的精神压力造成的。

我从来没做过手术,身体一直不错。躺在医院的时候,我忽然发现,健康幸福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让孩子读书,还不是希望他幸福快乐?

然后又想到,我现在有个三长两短,以后儿子没人管了怎么办?我就一下子想开了,心想,至少我要保证自己能够一路陪伴他走下去。

那次手术可以说是我“立地成佛”的转折点。从那以后,我决定放手,让他自己来。

要说如何保持心态的稳定?我的秘诀就是从来不跟孩子同学的妈妈们一起玩。

一群妈妈聚在一起,难免就开始讨论孩子:你家在学什么,我家考了几分,而且有的是女孩家长,女孩本来就更会表达,我们男孩家长听了挫败感更强,心累。

这也是我平时交朋友的一个原则,也不是完全不和其他家长来往,合得来的几个妈妈都是聊自己喜欢的东西,比如去哪里吃,去哪里买东西,这个比较快乐。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04

每一个佛系的操作背后,

都是对孩子的理解

其实这么多年下来,作为妈妈,我对小马的性格特点还是有一个比较客观了解的:

第一,他的竞争意识不强,性格比较忠厚老实。

这点小时候就看出来了,幼儿园里如果一群孩子在排队,如果有人在他前面插队,他也不会生气。

针对他竞争意识不强这点,从一年级开始,我有意识地一直在让他培养下围棋的兴趣爱好。围棋不但是一种竞技,更可以培养大局观。这点他一直坚持下来了,到初中毕业他已经考到了围棋两段水平。

这么多年,每次围棋考级,一考就是两天(一个周末就搭进去了),两天下七盘棋,赢五盘才能过。很庆幸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其实关于兴趣班,从小到大,小马因为是个比较随性的孩子,我们也试过很多,游泳、高尔夫、网球,每次都是哄着他去上课,但是他后来都说不喜欢,我也没有强迫他继续下去。曾经也怀疑过自己,是不是当初坚持一下,现在孩子也能走下来?

不过现在事实证明,孩子确实运动天赋比较有限(就像当初他弹琴是靠记忆力,下棋可以背棋谱,他运动也只是模仿一些动作,而不是真的很擅长),去了瑞士也没见滑雪多好,我也就不纠结了,哈哈。

而在他试过的这么多兴趣班里,只有围棋他没说要放弃,而且他很有成就感,所以兴趣更重要。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第二,他成熟慢,需要空间去呼吸,不适合高压迫感的学习方式。

我觉得学习是一个终身的事情,今天在学校学的东西不单单是为了升学,对他一生都有益处就够了。所以我后来对小马的要求就是“70分万岁”。他也不是一个擅长考试的孩子,但给他一点时间,他能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这个信心我从未动摇过。

第三,他的思维发散,不擅长考试,但艺术感觉好。

至于学科补习方面,我反正整个小学阶段真的什么也没有给他补习过。只有上过一次小记者班,有老师教一些阅读分析,他很感兴趣,这个可能还埋下了一颗种子,他现在能到新媒体公司来实习。

一到寒暑假,我们就到处去旅行。世界各地我们基本都走遍了,到现在我们就只有非洲没去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后半句话执行得比较好。

还有一点,因为小马思维发散,我总结下来,他这样的孩子如果要学什么课外兴趣,更适合一对一,而不是大课培训。

比如刚开始学围棋的时候,他上的是大课,后来我发现他坐的那个椅子的皮都被他撕了下来,说明这孩子没法在那种环境里专注,上海话俗称“闷皮”。后面干脆给他换成了一对一的老师。

我一直跟他说:如果某件事情你不想做,妈妈是不会花钱的,因为这是浪费我的钱,也是浪费你的时间。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05

初中:从包校到瑞士

小学毕业那年,大家都去报名华育、世外了,个个手里拿着厚厚一沓奖状和证书,我们呢,只有一张围棋考级证书。当时去面试了世外,结果可想而知。而如果去对口中学,又是一所理念和我完全不符合的传统公校。

这时候我们找到了包校,当时是包校中学部创校第二年,很多海归家长加入,氛围很好。很幸运地,我们通过了面试。

我们那几届的家长牛人不少,甚至有家长是home school孩子的。小马在包校那几年过得很开心,虽然成绩不是最出挑的,但是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可能是环境的耳濡目染吧。

本来我们一门心思想让小马在包校读到高中毕业的,但是初三的时候,小马有个同学的妈妈申请了瑞士的高中,也问我有没有兴趣,我才对瑞士的高中关注了起来。

那年秋天,我们就飞去瑞士考察了一圈学校。最后敲定了蒙塔纳学院,就是小马说“瑞士最穷国际高中”的那所。都知道瑞士的国际学校全球最贵,很多瑞士的国际高中都是皇宫贵族的子女,这所高中倒还好,以高管子女居多,所以学风相对更好一些。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老马的高中在九百多米的山上,从市中心出发乘公交车到终点站,然后在半山腰搭一个斜45度的小火车上山,就到了

这是一所IB学校,它的中国学生比例会控制在10%左右,后面慢慢中国孩子多了,学校还专门找了一个中文老师开中文IB课。这个老师很有意思,是个小有名气的诗人,也是上海人。她对小马的影响很大,也成为了他入门诗歌的“引路人”。

小马差不多成了她的“关门弟子”,半年后老师帮他投稿到中国最有名的诗歌期刊《绿风》,一下子就中了。老师自己都很激动,她说在瑞士教过很多人,只有小马这么有天分。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小马的诗集

从此小马在学校里就有了个“诗人”的称号,诗人在欧洲还是很有地位的一种身份,毕业典礼的时候,他还印了几百本自己的诗歌集,发个同年级的同学。校长还亲自给他颁奖。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我觉得这对小马的自信是一种很大的鼓舞。

#06

我的佛系,有一半是在欧洲养出来的

因为小马的关系,我时常要去瑞士。在欧洲生活过才知道,这里才是真正的佛系。我觉得美国和中国有点像,就是社会都比较“慕强”,大家都会盯着最有钱的、最顶端的人看,但是欧洲文化就比较不同,也关心弱势群体。大家也不关心你是从哪里来的,你挣多少钱。相对比较平和。

有段时间小马膝盖要开刀,我飞过去陪护。正好和同学的妈妈一起住在山下的镇上,我们每天就去德国买菜,法国泡温泉,孩子们周末下山来吃个饺子,那真是岁月静好。

说实话,瑞士已经算是全球最贵的地方了,就那样我们也觉得在那里的生活压力不如上海的大。

小马在学校里也“混”得不错。听他说,同学也不怎么攀比,他还学会了做寿司卖给日本同学吃,也不知道他是从什么时候这么有经济头脑的。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高中毕业典礼

#07

大学申请:全家都慢半拍

至于怎么去的阿姆斯特丹大学,有时候想想,所谓佛系真是老天的安排。

我们全家都属于“慢半拍”的,瑞士的节奏也慢,他们瑞士高中的老师也没让我们找升学顾问,全都是跟着学校的节奏走。结果到12年级的12月,老师才想起来说,现在你们可以开始第一批申请了。

小马当时决定自己真正喜欢的是艺术,所以当时申请了英国的UCL,到了2月份的还没消息,这时候我们有点着急了,再一看申请加拿大的时间已经过了。老师说不要急,荷兰也很不错,然后就申请了荷兰最好的阿姆斯特丹大学,同时还来得及申请的是在海牙的莱顿大学。

最后阿姆斯特丹大学的Offer来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他同学的妈妈突然发了个信息,祝贺你儿子录取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传媒专业,我才知道原来他被阿大的新闻传媒学录取了。

真是稀里糊涂就上了大学。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在2020QS世界大学传媒学科排名中,荷兰阿姆斯特大学依旧是稳稳的世界第一,接下来才是南加大、伦敦政经、斯坦福等

#08

继承家业有望

在荷兰念书一年多了(虽然这当中大半年是网课),虽然小马是个晚熟的孩子,但我还是发现他的变化。

我们家一直做艺术品收藏和拍卖,手里虽然过了很多国宝级的艺术作品,但却很难留住。我一直说等他长大了就可以多留住一些这样的珍品。

我发现小马的眼光和品味,这两年忽然有了飞速的成长。他刚到荷兰那会儿,为了克服寂寞,经常去逛画廊和博物馆,居然在好几家画廊交到了朋友,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画。他一次看中了一个日本当代女画家六角彩子的作品,深思熟虑后,决定购买她的一幅作品。而且画家正好是那个画廊签约的,两人还合了影。

他觉得喜欢,就果然出手收了那幅画。没想到过不多久这位女画家就在国际上爆红了。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老马和日本女画家六角彩子的合影

现在这幅画的估值已经翻了5倍不止。当时我就觉得,这孩子出息了。

这一届家长,是时候学习“立地成佛”了

「 写在后面的话 」

和性格直爽而不乏智慧的马妈聊天,实在很欢乐,采访最后我问了她一个看似敏感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有钱人才能“佛系”养娃,普通人只能鸡娃。你怎么看?

以下是她的回答:

我以为的“佛系”不是放弃,不是不作为,而是没有目的和功利心地去学习,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代替鞭笞,让他在成长的路上学会遇到困难再爬起来,直到学会自己独立。

就像小马这一路,成绩几乎从来没有出跳过,但是有几个原则我卡得比较紧:比如诚实守信,比如说要有责任心。他16岁就可以喝酒了,我觉得只要一些做人的基本底线抓住,孩子不会出大问题的,要对他们有信心。

另外就是,我们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教育孩子的本质是什么?成人把社会生存的压力提早放到了教育上,教育还是存粹的教育吗?中国太大了,贫富悬殊也太大,还有很多社会问题,实在很难一概而论地回答一个问题。

所以我认为无论有没有钱,都可以当“佛系”父母,只要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注重思想和道德观念,抓大放小,先成人再成才。自己尽力而为,做好孩子的榜样,总能获得一个问心无愧的结果。

文章作者:爱娃,转自:爸爸真棒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高安   阿姆斯特丹   家长   女画家   立地成佛   瑞士   荷兰   小马   围棋   同学   高中   妈妈   老师   孩子   学校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