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之三 时过境迁

作者 吕东平

第一章之三 时过境迁

第一章之三 时过境迁

第一章之三 时过境迁

这是 2020.4.5 日,清明节的第二天有感所写,的确是那时代“盲 流”生活的真实写照。今昔农民工饥寒潮涌苦奔走,世人鄙称呼盲流,官名乃是官方赐,始于癸已癸未休。灾害难测常降临,田家忙碌粮无收,吃糠咽菜图生存,背乡离井度春秋。撇家舍业闯东北,黑更半夜似贼偷,身背行李奔车站,爬山涉水频回头。多数奔波边远省,偶有进城把亲投,忍饥挨饿睡车站,无人招工昼夜愁。不想富贵求生存,三歺吃饱算奢求,脏活累活抢先干,有地落脚才高手。城乡矿山人匮乏,没有人脉干发愁,攀亲认友找权贵,编个理由许被留。更有万般无奈者,忍痛割爱嫁闺妞,只要换得能落户,负重受辱不是羞。各地都设收容站,专抓盲流查户口,皮鞭高扬徭役重,辛苦劳累如犯囚。受够折磨遭遣返,回到原藉吃苦头,公社粮食刚分尽,东乞西讨忍辱羞。人间时有正道降,几次普查顺潮流,就地落户派活干,能种庄稼会盖楼。此辈为国贡献大,可怜存者已白头,何时政府颁诏令,当念盲流功不朽。如今正名农民工,各项待遇正待有,太平盛世新时代,为国建设显身手。在祭奠先祖的同时,也感到我等晚年正在享受着中华新时代的幸福,欣慰我们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祝愿我们的祖国乘风破浪,走向繁荣富强,走向民富国强!幸福之余,何能忘记因早年当“盲流”永远安息在东北的,一代 又一代的祖辈们,叔父大爷们,全国千千万万的难友们。他们拼博奋斗,为谋生战胜了千辛万苦,走过了坎坷曲折的道路,晚年也都安息在 东北了。尤其是被称为“盲流”的我们那一茬人,也算比较晚的那一波了, 最小的也七十岁左右了。随着社会发展 ,再也没有那种“盲流”鄙称了, 而是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退休”了。尽管有的回了老家 ,而绝大 部分人家仍是在东北安家落户,生儿育女,成为东北人了!幸福之余仍有伤感,尤其想起那些岁月,尽管精神上被时代歧视, 为了生活,承受着非人待遇。但仍想尽一切办法,托人求情找活谋生, 拼博在工地,农村,矿山,林厂等各个场所。其情其景,犹似眼前之 事。而我想起当年自己所为,既觉自豪又似天真。我们不像别人只为自己谋生。我亲自经历并亲眼看到,从关内来东北的流民如此之艰难。我们在万般无奈之下,决定组织并领导流民开荒建屯。“跑马占荒,搞独立王国”是县里开始对我的批评,但我等仍意志坚定,直至胜利。想起来,我对垦荒建屯的痴迷好象武训的“义学症”复发,内容有极相似之处。他是因家境贫寒而不能读书识字,时而惹禍上身。因而下决心,为了让穷孩子能 上学,靠乞讨办义学,三十年终如愿,建了三所义学。 我们眼见成群结队的“盲流”和我们一样,落户无门,衣食无着,露宿街头。我们用自己拼命挣的钱,用自己的关系求援,发挥大家共 同的智慧和才干而组织流民开荒建屯的 。一是解决自己的落户难题, 同时以此接济前来投奔的流民,给他们提供安居乐业的家园。建屯过程中,我放弃了县里“用对我的优惠安置,换取我们的己 开荒地盘”的优待,我的举动赢得了社会誉论对我们的好评,更使无数“盲流”人员感动与敬仰,但也因此被亲朋好友为我惋惜,并视我为“太傻”。不同的是,武训是一生乞讨募捐,奴颜卑滕,乞求权贵,自辱人 格。而我们呢,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大家同心同德,团结战斗。 我们的精神感动了邻村,获得了机械,粮食籽种等支援。我是在政策法规的范围之内,理直气壮地,不卑不亢 地与乡,县,省交涉谈判,依法辩理,最后获得成功的。如今走进并生活在这个新时代,真是幸运啊!尤其看到国家对现 在的农民工那么重视,那么关照,真令人羡慕啊!是啊,历朝历代,农民工都是社会的主要劳动力,拿着最低等的报 酬,干着最沉重的劳动,默默无闻地做出了无人能替代的貢献。我已是夕阳将落,话以吐为快。后生们知道吗?农民工的前身就是那一代又一代的进 城干活,闯外,闯关东,艰难谋生的“盲流”大军们。真期盼有生之 年,国家政府也对过去的“盲流”们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第一章之三 时过境迁

第一章之三 时过境迁


第一章之三 时过境迁


(第一章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田家   黑更半夜   籽种   民富国强   人脉   义学   流民   盲流   万般无奈   县里   时过境迁   权贵   农民工   晚年   矿山   幸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