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之四 参山老林,思乡祭祖

作者 吕东平

第七章之四 参山老林,思乡祭祖

第七章之四 参山老林,思乡祭祖

第七章之四 参山老林,思乡祭祖

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一点也不假。从我们工棚往下走,也就是山的下半腰,就有一条小溪,水流还不小。还发现了好几个泉眼,那泉水咕嘟咕嘟地、一直有节奏冒到小溪里,那水真清甜好喝!
小溪里,有鱼,虾,蛤蟆。鱼不好抓,那蛤蟆笨,便乖乖的被我们捞到筐里了,不一会捞了一半筐。
我们坐在溪边,一会就处理干净了。因为小时候 烧过青蛙的大腿吃,所以只留下蛤蟆的腿,别的都扔了。
回到工棚,没多大会炖好了。头些天生产队剩的一瓶北京露酒还在那里,那时候北京露酒,两元多一瓶,很时 兴。
他俩不喝酒,其实那时我也不会喝酒,一时兴奋,就学着喝了几口,然后整整睡 了一下午,醒来感觉,睡得好香甜啊。
我们经常到泉阳去玩,但大部分还是下山到砬子河玩,顺便买些油盐酱醋 之类的东西。因为我们承包釆伐的山头属砬子河林场所管。
砬子河原名三道砬子河,是松花江上的一条支流,美丽的松花江来自长白山天池之水,浩浩的天池水穿山越谷绕吉林市经黑龙江汇入大海,江水滋养着两岸勤劳的人们。
相传,三道砬子河边的一个小镇上生活着一对铁匠夫妇。他们以打铁为生,直至暮年才喜得一子,因孩子是腊月出生,便取名叫腊子。小腊子天生神力,三五岁便能抡锤打铁。他从小就嫉恶如仇、抱打不平。一天,小腊子在院里玩耍,他双手举起打铁用的三百斤重的砧板练功。一位仙人看到后,将他带到深山老林中的仙人洞去学艺。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这年天逢大旱,一群百姓来到山神庙求雨未果,便诅咒山神,打翻供奉。百姓的举动激怒了山神,山神劈山移石,将松花江上的支流全部堵死。松花江干涸了,使两岸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弄得民不聊生,苦不堪言。
为了解救百姓于苦难之中,腊子决心开山引水。他提前拜别师父,背着师父送他的开山神斧下山,逆江而上,开始劈山引水,一座、两座、三座……汗水洒满了江河,鲜血映红了江水,但为了父老乡亲,他一刻也没有停下,最终累死在山脚下。腊子的执著感动了山神,山神将剩余堵在河口的大山全部移走了。涓涓的山泉喷涌而出,盈满了江河,松花江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两岸的百姓又能安居乐业了。
后人为了纪念腊子,将他最后劈开的那座峭壁用腊子的名字命名,从那里引出的河流被依次称为头道砬(腊)子河、二道砬(腊)子河、三道砬(腊)子河……
我经常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山水土木,思念家乡的父老乡亲们。清明节那天,我买回了一捆烧纸。回到山上,对着家乡的方向, 给爷爷奶奶,还有列祖列宗们,烧纸磕头,给他们送些钱花。特别是 奶奶,一生不容易。一边烧着纸,一边祝愿爷爷奶奶九泉安息。还让他们 放心,告诉祖辈们,我们都很好。我在心里默默地请求爷爷奶奶, 保佑他们的子孙后代健康兴旺,能过上有吃有穿的好日子。
从那次起至今的几十年里,我一 年也没落下过。每到清明和春节前,我都会向西南方向祭奠的,每次也默默地祷告几句,我心灵 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安慰!
我对奶奶的感情最深,我是奶奶的大孙子。 从小奶奶就带我,喂我,视我为掌上明珠。奶奶一生与人为善,助人为乐,艰苦耐劳,深受大家爱戴。 庄 上的人,提起奶奶,没有一个不夸的,并对奶奶一生遭遇的不公平深感同 情,村邻对奶奶的好评和同情从小就影响了我。
这一带有很丰富的矿产资源,但主要还是以“中国人参之乡”而闻名。山上有很多名贵药材,人参,天麻,白母等等,当然最出名的也是人参了。
人参,百草之王,中药之首,是关东三宝中的第一宝。
这里是人参生长的主要区域,素以人参之乡闻名于世,所以我们称这座山是“参山”。
自唐朝以后,居住在东北的各部落进贡朝廷的主要贡品中就有野山参。到明末清初,长白山地区采挖野山参己形成规模,成为当地人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
进山采挖人参叫放山,放山有拉帮,进山,压山,抬棒槌,下山等等等不少的仪式和规矩。
上山挖参的,都是一帮一帮的,谁来参加都得收,不 欺生,不以相貌取人。他们讲究的是谁有没有福气,说不上谁能发现人 参,不管谁发现也不能私吞的,这是山规。
当谁先发现后,先看看是什么年龄的参,几品叶,然后即大喝一 声,例如:“五品叶”!这般大喝,把人参吓得一愣怔,就跑 不了了。然后把早准备好的红线绳拴在人参的脖子上。这时周围的人 听到了,就都围拢过来用木橛子开始挖,挖得时候得离人参远一点,防止 碰掉人参的胡须。
放山的学问,放山的故事,五花八门,丰富多彩。我知道的也不多,这只不过是我听说的一知半解。
人们都说,哪个山头的树木郁郁苍苍,非常茂盛,周围定会有人 参。我们采伐的这个山头就是那么郁都苍苍的,但我转了好多地方也没遇上人参。
我倒不怪人参不见我,也许我还没时来运转,到时也许就见到人参了。
其实,我对人参并非十分渴求,只是说说而已。我只求国泰民安,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不再文攻武斗,不再无端斗争;社会安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到时所有农民工们,可到任意地方放心打工,不再担心被抓“盲流”,也就心满意足了。
春耕要开始了,生产队也给我们三个人安排了住处。接到生产队 的通知,我们怀着对前景的向往,回到了四道岔这个新家,开始了新 的生活。我们满怀信心,准备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拼搏奋斗,争取大有作为。

第七章之四 参山老林,思乡祭祖

第七章之四 参山老林,思乡祭祖

第七章之四 参山老林,思乡祭祖


第七章之四 参山老林,思乡祭祖


【第七章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野山参   松花江   长白山   天池   露酒   工棚   山神   生产队   山头   人参   蛤蟆   两岸   老林   奶奶   家乡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