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习惯】坏习惯悄然生长,重建规矩难上加难?

大家好,我是Ada。美国正面管教协会家长、学校双讲师,台湾SI儿童发展师,国际认证催眠师,教育部认证家庭教育指导师,婚姻家庭咨询师,专注力训练师等。这里是16期家庭成长经典系列课程,《孩子是你最大的财富》。对父母而言,看见财富,并把它最大化,是毕生所愿。

Ada|【习惯】坏习惯悄然生长,重建规矩难上加难?

父母忧心的孩子三大问题:情绪,学习,习惯。

小龙是个脾气比较急的孩子,家庭里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不太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经常吵架、龃龉、一点火就着。一天小龙妈妈来找我:“老师啊,我这孩子习惯太不好了,怎么教都不管用,你快帮我看看。”我观察了母子两个的互动。妈妈陪孩子写作业,孩子要求先写语文,妈妈说“你写字那么慢,先写语文得写到什么时候去?先写数学,趁我有时间辅导你,你们老师说,最近你的数学成绩下滑了。”小龙撇着嘴打开数学作业,很不情愿的样子。

妈妈辅导的过程中,小龙表现出明显的不专心,当妈妈也感受到孩子走神时,在桌子上拍了拍:“每回学习都这样,能学好吗?行啦,先把数学放下,换换脑子,看英语。”小龙很随意的把数学书往旁边一丢,很懒散的拿起英语书。妈妈把数学书又放回小龙面前:“看看你,这么大孩子了,书本还乱丢,不能摆放整齐了啊?”小龙也不动。妈妈似乎想起来了什么,深呼吸一下,挤出点微笑:“来,小龙,你看要把书像妈妈这样,轻轻的和原来的书罗在一起,再把需要用的书抽出来,然后整理一下剩下的书,免得倒了。”小龙斜着眼睛,看起来依然是走神的状态。妈妈很明显的压着火:“来,像我刚才一样,你自己做一遍。”小龙把数学书狠狠的往书堆里一丢,再狠狠的抽出中间的一本,把整摞书都带倒了。妈妈终于忍不住暴发了。

和我谈的时候,妈妈强忍的眼泪流下来了。我能看到她的委屈和无能为力,看起来是责怪孩子,却也少不了各种的自责。她问我:“老师啊,我本来想骂他,可是我一想起你说的要和孩子正面沟通,我就忍住了,可是没有用啊,他还是不听话啊?”没错,小龙妈妈是在尝试着使用正面沟通的方法,但是她只用了行为上的正面,忽视了心理和情绪上的正面,或者说,她在心理和情绪上,并没有与孩子产生真正的连接。

这个案例,很好的把情绪、学习和习惯连接起来。

Ada|【习惯】坏习惯悄然生长,重建规矩难上加难?

情绪力影响学习力。小龙的情绪是波动的、负面的, 因此他根本无心听取妈妈的指导,甚至有些隐约的对抗行为。当他没能良好的启动自身的学习机制,加深学习时,他摆书、放书的行为习惯就没有机会通过反复的正确姿势,来最终形成自动化模块。妈妈也同样。她是压着火气去进行亲子沟通的,此时负面的情绪严重影响了她的思考力和判断力,她只能机械的考虑到,有外人在,而且我毕竟是个参加过学习的妈妈,我不能发火,可这只是行为上的沟通,她没有办法有效的启动心理上和情绪上的沟通力,也或者说,她没有机会反复的通过正向情绪调用全身心的正向沟通模式,进而将这种模式形成自动化,其实她与孩子沟通的方法也没有形成良好习惯,一有风吹草动,就打回原型。

孩子日常的各类行为习惯,思考和行动模式,都受到“情绪——学习——习惯”关系链的直接影响。进一步延伸,当人没能在某一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他在这个部分的生活、工作、学习就处于混乱状态,没有规律、时间效率不高、自身容易收到非期待性结果、也易收到不良反馈,如此一来,又进入到新的情绪影响学习影响习惯的关系路径中,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反过来,当习惯不良时,一个人就难以高效的完成学习,因为学习需要建立在有条不紊之上的。如果小龙不能将书本摆放整齐,那么桌上的杂乱就会影响他的学习,比如找不到笔、花时间找本子,如此一来,他的情绪也不会太好,着急、烦乱、气恼……如果整齐的桌面他能专注40分钟作业,那么杂乱的桌面,他可能就只做了20分钟就烦躁起来。

并非“重复就能建立好习惯”

很多人简单的认为,只要反复重复,就能建立好习惯。现在很多人每天在忙活“21天”、“打卡”,不就是在做一件重复的事情嘛。应用在孩子身上,妈妈自打想让孩子练好刷牙习惯起,就每天陪着笑脸,把孩子塞进洗手间,笑着不好使,就改成严厉,再不行就强制一下。看起来是养成习惯了,过个节,发现打回原型,21天,也没起多大作用啊。

写作业也是,放学后就催着孩子写作业;要不一回家就问,今天考的怎么样?考不好还不赶紧复习去。满心想着要给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孩子说妈妈我要喝水,“不行,写完再喝。”孩子说我想玩一会再写,“不行,写完你再玩。”如此坚持21天,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轻松了,有一天回来晚,发现孩子已经在家里玩疯了,完全没有把作业放在心上。

重复,确实是习惯养成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如果不能配合其它关键点,我们依然没有办法实现对孩子良好习惯培养的期待。另两个关键点,就是“情绪”、“学习”。这里的学习,指的是孩子的学习力,包括心态、能力、动力等。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情绪、学习和习惯三者的相互影响,因此在孩子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父母们需要重视正向情绪的调动,和高学习力的挖掘。而重复,不是压迫,只是监督提醒。

Ada|【习惯】坏习惯悄然生长,重建规矩难上加难?

Ada老师接受电视台采访

比如小龙整理书的问题。首先小龙是否处在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倘若他此刻很累了,心烦意乱,再怎么把他按在课桌上,他也无法高效发挥学习状态。今天的一个咨询,小拉妈妈说到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假期刚过,小拉妈妈考虑孩子放了这么长时间假,很多学习都落下了,人也松散了,要赶紧给他补上,不如把课业安排的紧一点吧。于是工作日第一天,妈妈就把孩子一周七天所有的兴趣班都恢复了。当然,妈妈其实也在试着尊重孩子的意见,出门前问小拉,今天的课你要不要去。因为兴趣班都是小拉喜欢的,所以每每都说要去上。可是第三天,问题出现了。小拉在上乐高课的时候,无精打彩的样子,老师问你怎么了,看起来没精神,小拉说老师我累了。老师说你去休息会吧,小拉说不,老师我要上课,不上课我妈妈会生气的。可是课程不到半程,小拉就和同学起了争执,原因只是两个小朋友同一时间拿了同一个乐高块,两个人吵的不相上下,当老师过来劝架时,小拉还指着老师,很没有礼貌的说“你讨厌”。

这个过程里边,小拉看起来是主动学习,但因为身心的疲惫造成情绪不佳,即使是他主动要参加的学习,事实上也是特别低的学习力。就像打游戏,你带着满管的血去PK,信心满满。可是你带着见底儿的血去PK,你的精力、能力、持续力都是截然不同的,即便你跟着大部队一起,尽可能躲着不去消耗,但你会发现,紧张的心情和四处躲藏的折腾,也让你消耗的所剩无几,而你真正想要的装备、经验、干掉大BOSS的结果,却几乎都没能实现。

何苦呢?花着钱吃自己最不喜欢的食物,耗着精神做着最低效的事情,浪费不说,还容易给自己整出阴影,这个功课没意思,烦,以后不要学了。

所以你看,当你帮助孩子建立各种习惯时,有没有注意到他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试着帮他先把情绪调整好,再进入到习惯的学习与培养过程中?

学习也很重要。Ada说的学习,关键点在于是否是适合孩子的步调的学习。比如刷牙,父母们经常教一两遍,然后丢给孩子:“你快去刷吧,都已经会了,别磨叽我了。”孩子学习的只是刷牙的基本技能,没有学习到当不自在来临时,如何去面对和突破那个点。如果此时,妈妈也拿着牙刷进来,一边放音乐一边说:“刷牙挺烦,不过跟着音乐刷既有趣又能保持牙齿清洁,有没有人和我一起快乐刷牙?”那么结果会不会有很大的不同?

Ada|【习惯】坏习惯悄然生长,重建规矩难上加难?

坏习惯不是“先破再立”,而是“先立再破”

坏习惯是块难啃的骨头。我们常常在发现孩子坏习惯后,不断的想要打掉他,用各种方法阻止。最常见的,就是跟孩子说“不许”,经常还附带着条件,“你要是再怎样,我就怎样怎样”。有趣的是,太多的父母已经给出了经验和结果,不好用!即使是最开始孩子因为害怕或者想获得期待的结果而执行,却也不是长久的作用效果。

坏习惯“破”是对的,不破怎么有机会立。但我们要试着倒过来,按常理出牌,不一定结果是自己期待的。什么是“先立再破”?简单的说,就是你先造好让孩子建立新习惯的路径,然后再把人家的老路堵住。

孩子咬笔头。你告诉他“不许咬了,你什么时候不咬笔了,什么时候可以吃棒棒糖。”可是效果不大。如果你,在他写作业前,把棒棒糖给他:“把糖含在嘴里写作业,让它慢慢的化开,作业写完,糖才吃完。”孩子嘴巴里有了东西,他还哪有机会再去咬笔。

我遇到过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很要强,但就是有撕手咬手的习惯。妈妈很头痛,我见到孩子的时候,她很懂事的跟我说:“阿姨,你说我咬手的坏习惯怎么办?一写作业的时候我就忍不住,可是这样不好。”很多学龄段的孩子,已经有很强的意识,什么好什么不好,只是坏习惯想要打破,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后来我给了她一个建议:在本子的塑料外皮上粘一个宽松的皮筋,每次写作业时把左手套进去,这样手一抬起来,就会带动本子,影响右手写字,很容易将孩子不经意的行为,转变成意识上的自我调整。一个月后,孩子妈妈反馈说,孩子的变化很明显。

遇到不好的事情,我们第一个想到的是不要或者阻止,这反而将所有的通路都堵住了。像大禹治水,如果只堵住,水越积越多,终究解决不了水患。想堵,就要先打通一个引流的渠道,让水有路径可去,然后再堵住原来的通路,就事半功倍了。

总之,好习惯养成不易,因为它要对抗惰性;坏习惯养成很快,因为它配合了惰性。惰性的克服,与人是否愿意改变现状的勇气相关,而勇气,需要在积极情绪和较强的学习力下,才能完美的突破。所以,任何习惯的养成,请综合考虑情绪、学习和重复三个关键点,这样父母们在子女教育问题上,就又精进了一大步,轻松了一大截。

Ada|【习惯】坏习惯悄然生长,重建规矩难上加难?

父母忧心三大难

情绪学习和习惯

习惯养成并不易

单纯重复不顶事

积极情绪学习力

配合重复成习惯

陋习打破先开渠

先立后破效果好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感谢收听,明天我们的课程主题与夫妻有关。我们知道,夫妻关系,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对人际关系的看法、对婚姻的认识、以及其在人际交往中以何种形式完成沟通,树立关系,都离不开从父母关系中的学习。因此夫妻关系如何和谐非常重要。明天主题:《【吵架】没有不吵架的家庭,只有不会恢复关系的夫妻》。感谢收听,别忘了分享给更多父母,让孩子的朋友们,也有一个正面的家庭环境,为我们孩子营造一个正面管教的同龄世界吧。

Ada|【习惯】坏习惯悄然生长,重建规矩难上加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习惯   作业   难上加难   惰性   本子   小龙   规矩   生长   情绪   不好   父母   期待   关键   妈妈   老师   数学   关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