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孩子很难爱上学习

经常有家长找到我,愁云惨淡:老师,我的孩子就是不爱学习怎么办,打也打了,骂也骂了,但就是没有用,反而越来越差劲,怎么办?

这是现在大多数孩子的现状,虽然“棍棒”教育早已成为历史,但推崇“说服教育”、“正面管教”的家长们,恐怕也难逃“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看到考试成绩告诉自己活着就好”这样的无奈、暴躁、自我麻痹的恶性循环,孩子也永远失去了学习兴趣。殊不知,孩子天生都爱学习,只不过妈妈不了解孩子拥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天性,错失了让孩子爱上学习的良机,让自己一不小心成了“坑娃”家长。

忽略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孩子很难爱上学习

这个可以力挽狂澜的天性:就是想象力!

逻辑可以把你从A带到B,而想象可以把你从A带到任何地方。

想象力是人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和智慧。哲学家狄德罗说,“想象,这是一种特质。没有它,一个人既不能成为诗人,也不能成为哲学家,不能成为有思想的、有理性的一个真正的人。”

忽略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孩子很难爱上学习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同时,美国一个权威咨询机构调查结果表明:孩子1岁时,想象力、创造力高达96%,可这种情况在7岁上学以后发生逆转。到10岁时,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只剩下4%。

而造成想象力急速退化的原因,跟我们的教育密切相关。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场景:上学路上,坐在后座的孩子突然兴奋的跟妈妈说:

“妈妈你看,路上的车很像一张脸!”

“别整那些没用的,有时间赶紧背一背你的乘法表,今天检查背诵,背不过看我不收拾你”!

“妈妈,我将来要当宇航员,去外太空看一看到底有没有三体人?”

“你好好学习是真的,将来别让我操心!”

“妈妈,这个泡泡的图案,和月亮上的嫦娥一模一样!”

“快点洗,洗个澡那么墨迹,赶紧睡觉明天早起!”

这些场景是不是每个妈妈都似曾相识,现在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妈妈们心里的焦虑感与日俱增,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用来学习,“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像魔咒一样让每位家长神经紧绷,殊不知,每个孩子本来都有一对飞翔的翅膀,可以飞到终点,但现在只能苦苦的跑到终点。这对翅膀,就是“想象力”。


忽略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孩子很难爱上学习

那怎样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其实这事儿并不复杂,我们家长只需做好这三点就够了。

1、 璐瑶妈妈情境法,玩转诗词

目前孩子们学习的课程大多枯燥无味,怎么能让孩子从一堆毫无温度的数字、文字当中找到乐趣呢?怎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呢?秘诀就是情境法。拿背诵古诗为例,古诗在语文学习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很多家长和孩子头疼的问题。我们怎么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并且让孩子爱上古诗呢?首先,要让孩子了解诗人的生平和生活背景,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然后发挥孩子想象力,和孩子一起动手把古诗“画”出来,或者通过“手工”将古诗场景做出来,把古诗编成舞蹈演出来、谱上曲子唱出来,这样古诗对孩子来讲不再是死的文字,而是变成了头脑中想象着的活的画面,从而激发右脑外层最高级神经,产生愉快和经久不忘的效果,并能够融汇贯通,有见到场景就想作诗、就能作诗的应激反应和能力。

忽略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孩子很难爱上学习


忽略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孩子很难爱上学习

1、 璐瑶妈妈情境法,角色互换表演

中华5000年历史文化积淀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头戏,在应试教育中考核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让孩子爱上历史这件事迫在眉睫,如何让让孩子爱上历史?璐瑶妈妈情境法,角色互换表演,就是让孩子有代入感,例如,在我的小课堂上,当学到安史之乱,我会要求小朋友们想象自己就是唐玄宗,来表演这样一场戏:如果我是唐玄宗,我会通过什么方法来避免安史之乱。小朋友们都异常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小朋友思考如何避免安史之乱,必须先了解安史之乱的诱因:土地兼并严重、节度使权利过大、中央统治集团的腐朽,以及去了解每个诱因涉及到的人物故事,口蜜腹剑的安禄山、专权误国的杨国忠、美貌祸国的杨玉环以及“心里没数”的唐玄宗……,然后小朋友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把这段戏表演出来。此时的“学”历史更带上了趣味性,孩子发挥了想象力去呈现自己的作品,也会获得分数上的提升。


忽略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孩子很难爱上学习

1、 发散思维,以点带面,融入生活

如果想让孩子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发散思维,将想象力融入生活。所以当孩子在上学的路上遇到汽车,“妈妈你看,路上的车很像一张脸!”你可以这样引导,跟宝贝说:宝贝你真的太厉害了,你竟然懂得汽车的仿生学,你知道吗,这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说明你和设计师达到了心灵的共鸣。汽车的仿生学有仿龙的,可以跟孩子聊聊各个民族的图腾;有的仿生熊猫的,可以聊聊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最早的仿生学可以联想到伏羲结网捕鱼,可以结合希腊神话故事跟孩子去聊一聊懂神话故事里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此外和孩子讨论一下仿生学对人类进步的巨大作用, 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从电鱼与伏特电池,从水母的顺风耳,从蛙眼到电子蛙眼……,然后跟孩子讲,为什么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为什么要保护濒临生物,因为,有些生物他存在着人类未知的基因,除了食用、药用之外,他存在着推动人类进步的潜在功能。这也是大咖知识学堂一直在做的STEAM教学法,借助孩子的想象力,帮孩子一科通全科,

建立全科思维,这样,孩子想不爱上学习都难。


忽略了孩子的这一天性,孩子很难爱上学习

当然,这些过程对我们的家长也提出一些要求,“由孩子学习的监督者,变成孩子学习的同行者”,这个早已被大多数的家长所接受,大咖知识学堂也一直按照这个理念去培养家长和孩子,让家长能够轻松融入到孩子的学习当中,毕竟,把学习扔给孩子一个人,让孩子自己去拼,真的很累。

想象力爆棚的孩子,不仅仅是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在未来社会,也将占据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就像刘慈欣在被授予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时说的一段话:

想象力是人类所拥有的一种似乎只应属于神的能力,它存在的意义也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在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人类的智力时,想象力也许是我们对于它们所拥有的惟一优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仿生学   孩子   安史之乱   神话故事   诱因   古诗   情境   创造力   想象力   天性   场景   路上   家长   人类   妈妈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