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搞好养心

专门搞好养心

摘自《辩证养心》文稿,李崇军/文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总认为,只要搞好养德就能搞好养心,专门去搞好养心没有必要,其实这是一个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想法。

因为,搞好养德确实能起到搞好养心的作用,然而其作用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或有效无效,如果其作用是“有小”、“有少”或“无效”,那么搞好养德对搞好养心就没什么实际意义,所以,人们要搞好养德的同时要去搞好养心,更重要的要花较大精力去专门搞好养心,只有专门搞好养心,才能真正搞好养心。

中国古人比较注重搞好养心,其养心理念主要反映有四个字——“静”、“虚”、“无”和“空”,所谓“静”则指“内心沉静”、“宁静致远”、“平静心神”或“清心寡欲”等,所谓“虚”则指“虚怀若谷”、“大智若愚”、“心境空明”和“淡泊明志”等,所谓“无”是指“道”(《道德经》中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人生中,人们看似无“道”而处处都有“道”,做人做事要遵循“道”,使自己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顺其自然”、“上善若水”、“不争为争”和“无为而治”等;所谓“空”是指“四大皆空”——人生不要贪上“酒、财、色、气”(其“气”是指盛气凌人、怒气冲天、气急败坏、灰心丧气和意气用事等之“气”),又指修心养性要“性空”、“虚空”、“心空” 和“法空”,又指人的内心不要有太多的杂念,如果有太多的杂念,像杯子满了东西,再想装进东西就难了,因此一个人要有“空杯心态”。

总之,中国古人讲搞好养心,最重要一点是希望人们不要贪图利益、争来争去,而要清心寡欲、淡泊明志,保持人心平静、人品平和和人生平安;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人们面临着许许多多的现实矛盾问题,如何通过搞好养心来理解、把握或解决许许多多的现实矛盾问题?本人提出了要搞好“理性养心”、“内涵养心”、“辩证养心”、“情商养心”和“乐观养心”的理论思想,如果人们能按其理论思想去搞好养心,就一定能让自己的心理、思维和思想发生质的飞跃,从根本上能较好地理解、把握或解决许许多多的现实矛盾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养心   道德经   装进   淡泊明志   清心寡欲   杂念   中国   古人   平静   内心   矛盾   现实   作用   思想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