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吃酸菜鱼吃出癞蛤蟆,店方回应系被鱼吞食,这到底是谁的锅?

对于大多数经常光顾餐馆的食客而言,在饭菜中发现异物无疑是最令人扫兴的体验,而在过往报道中,饭菜里吃出异物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小到苍蝇、虫卵,大到蟑螂、老鼠,而头发、指甲这类污染源更是司空见惯。同时,根据很多媒体暗访披露,很多餐馆前厅看似整洁卫生,在顾客看不到的后厨却藏污纳垢,暗藏祸源。

近日,社交媒体上“一女子在酸菜鱼中吃出一只癞蛤蟆”的爆料视频引发网友围观。民以食为天,餐馆作为满足人们生活难以绕开的刚需功能,餐盘里赫然出现整只癞蛤蟆,着实会引发群体性犯呕。而对于食用者而言,除了心理层面引起不适外,更多的是对生理层面造成危害的担忧。

女子吃酸菜鱼吃出癞蛤蟆,店方回应系被鱼吞食,这到底是谁的锅?

癞蛤蟆作为一种长相丑陋,能够分泌毒性液体的两栖动物,很少被摆上餐桌成为美食选择。即便餐厅经理回应已安排顾客到医院检查身体,并答应以8000元现金作为赔偿,但无论从食用者的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从消费者利益角度分析,以及映射出餐饮行业乱象的意义上,草草了事绝非正确选择。

对于来路不明的癞蛤蟆,公安、食品安全、卫生等部门调查结果尚未公布前,店方却回应癞蛤蟆疑似系被鱼吞食卡在鱼头里。对于店家的解释,网友纷纷表态“瞎扯”,显然是在娱乐大家智商。也有网友猜测,癞蛤蟆可能是被卷在酸菜中带进后厨的,在烹饪过程中,未细心清洗而被倒入锅中。

其实,无论癞蛤蟆以什么方式进入餐盘,一整只癞蛤蟆被混在食材中经历多道工序而不被识别,由此可见该餐馆烹饪流程和卫生标准多么粗糙。假如,这一事件在事发后,食用者未及时取证,或取证后与店方选择直接交易,那么,这起隐患将不会被公众知晓,后续消费者无疑会继续深受其害。

女子吃酸菜鱼吃出癞蛤蟆,店方回应系被鱼吞食,这到底是谁的锅?

放眼整个餐饮行业,当餐盘出现异物时,消费者的维权动机更多的是基于索赔,而非曝光;而经营者更多时候会以破财免灾的心理予以满足,这种私下交易的现象似乎已经成为买卖双方之间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而有些被曝光的案例中,也不乏有因“谈判失败”而撕破脸的情况。因此,从这角度来说,那些别有用心的食客借题发挥敲诈餐馆的行为,似乎也是一种以错误、不人道的方式“给予教训”。

每当这类新闻成为舆论的焦点后,短时间会聚集多个责任部门的跟进调查和处罚,但对于饮食安全的隐患却始终难以有效扼制。即便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惩治力度与日俱增,有些商家被媒体或食客取证维权成为矫正典型,但对于整个餐饮行业的震慑却微乎其微。为了规避风险、欺瞒消费者,经营者早已探索出一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博弈路径。

女子吃酸菜鱼吃出癞蛤蟆,店方回应系被鱼吞食,这到底是谁的锅?

除了被端上桌的饭菜可以进入食客检验环节,而在此之前的所有的程序都不在消费者视野范围之内,即便那些开放后厨的餐厅,他们的对外展览也不过是增添一种卖点而已,其中暗藏的卫生隐患又有多少人能关注的到,发现的了。食材是否新鲜,器皿、餐具是否有清洗杀菌流程,应该是大多数餐馆敷衍的环节。试想,厨师或操作员在参与烹饪过程如厕或挖耳挠腮抠鼻孔后,是否会有主动洗手的觉悟?

对于看不见完全可以脑补出的场景而言,食客大多心知肚明,但出于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无奈,也只能以一句“眼不见为净”来自我消解,然后闷头干饭。但在一时之快后,我们也该想明白一点,当这种饭吃多了是不是真的是享受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癞蛤蟆   异物   食客   经营者   隐患   饭菜   餐馆   层面   角度   消费者   女子   餐饮行业   卫生   网友   媒体   酸菜鱼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