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3句“客套话”,听起来很温馨,但是细想又很扎心、很虚伪

文章作者:琢磨君

很多年前,鬼谷子说了一句名言: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但是后来,大家发现人一种很虚伪的动物,总是口是心非,喜欢当面说一套背后再做一套。

因此老祖宗总结道:知人知面不知心,画虎画皮难画骨。

就连那么大智慧的孔子也对人心琢磨不透,感叹道:凡人心险于山川,难知于天

老子在《道德经》第81章中更是说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可见,很多话都是不可当真的,要不然我们就会被人蒙骗,要吃大亏。

比如说,人际交往,这三句客套话听起来很温馨,但是细想又很扎心、很虚伪,我们千万不要当真。

这3句“客套话”,听起来很温馨,但是细想又很扎心、很虚伪

1、以后常联系

和“常回家看看”一样,我们也经常和亲戚朋友同学说“以后常联系”,但是后面大概率是没有了联系。

为什么?因为“以后常联系”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句客套话,虽然听起来很温馨,但是细想一下又感觉不现实,因此会觉得此话很扎心、很虚伪。

很多亲戚、朋友、同学,走着走着,就散了,断了联系。

不是因为我们不看重感情,不重视对方,只是生活没有了交集,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也很有限,大家都要各忙各的大堆事情,一忙起来就都彼此相忘了。

这样也好,把美好记忆留在心中,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这3句“客套话”,听起来很温馨,但是细想又很扎心、很虚伪

试问大家:

你的朋友圈当中有多少当初聊得来的朋友,说“以后常联系”,但是好久都没有联系了,慢慢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记得某年回老家,在街上遇到了一位初中同学,相见甚欢,聊了很多。

分别的时候,我们都彼此留了电话号码,嘴上还说着珍惜对方的温馨话——“以后常联系”。

但是一晃都过去了快10年,也没见谁联系谁。

时间一长,人都变化了,圈子不同,很难再次相融。

所以,默默在心中记着对方,祝福对方,也感觉挺好。

我们和陌生人一起吃顿饭,聊得还挺来,然后互加好友,也爱说“以后常联系”;但若是没有利益瓜葛,其实后面也是很难再联系的。

“以后常联系”就像人们常说的“改天请你吃饭”这句话客套话一样,都是听起来很美好很温馨,细想又很扎心很虚伪,我们也千万不要当真。

这3句“客套话”,听起来很温馨,但是细想又很扎心、很虚伪

2、都是为了你好

越是熟人之间,越是关系亲近的人之间,越喜欢说这句虚伪至极的客套话——我都是为了你好。

其实,他们有自己的目的,只是打着为了你的名义对你进行“道德绑架”,让你按照他们的意愿来做人做事。

比如说,老板对员工说:不要再闹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我都是为了你好。

男朋友对女朋友说:你闺蜜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以后别和她玩了,我都是为了你好。

父母也经常对孩子说“我都是为了你好”的话,但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更加无私奉献,只是时不时也有“道德绑架”的嫌疑。

比如说,父母逼着女儿要高价彩礼,逼着儿子早点结婚,好传宗接代。

这3句“客套话”,听起来很温馨,但是细想又很扎心、很虚伪

现实生活中,真正为你好的人,根本不好把“为了你好”的话说出来。

他们总是行不言之教,用实际行动默默关心你、帮助你、尊重你,然后在助你成功后,不居功自傲。

就如老子《道德经》中所说:生而不有,长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真正对你好的人,是不会向你邀功的,也不会用道德绑架这种方式让你内心难受、愧疚。

西方有句谚语叫:“通往地狱的道路,往往是善意的石头铺成的”。

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话让人听起来很温馨、很亲切,但是你若懂得人性规则,细想便会觉得很扎心、很虚伪。

这个世界上,除了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是真正希望你好,其他的人大都是不喜欢你好的,因为你的好会让他们妒忌,会让他们不安。

所以说,下次再有人对你说“我都是为了你好”这句客套话的时候,我们先别着急感动,而是要尽量多留个心眼,提高点警惕,多想想对方说话的目的和动机,做个明白人,也看透不说透。

这3句“客套话”,听起来很温馨,但是细想又很扎心、很虚伪

3、我感同身受

成年人的世界,每个人都不容易,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我们若是能够互相理解对方的难处,互相包容,那该多好啊!

但理想很美满,现实很残酷:

真正能够理解你难处的人少之又少,要想他人对你的痛苦感同身受,那简直比登天还难。

正如鲁迅先生在《而已集·小杂感》中所写: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所以,当我们听见这么一句温馨的话——我理解你的难处,说自己感同身受,而且后面还跟着“但是”二字的时候,千万不要当真,因为只要一细想,我们便可知道这是客套话,是虚伪之言。

这3句“客套话”,听起来很温馨,但是细想又很扎心、很虚伪

正是因为人生不存在感同身受,许多哲人都告诉我们:人生,终究是一场属于自己的修行,冷暖自知,福自己求,命自己立。

杨绛老人更是在“百岁感言”中顿悟人生,写道: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作家余秋雨更是让我们对“感同身受”死心,他说道: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但永远不会清楚你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可见,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他人说理解你,与你感同身受,这些也都是客套话、假话,我们听听即可,千万不可当真。

这3句“客套话”,听起来很温馨,但是细想又很扎心、很虚伪

结束语:

《反经-知人篇》中孔子感叹道:知人比知天还难!天还有春秋冬夏和早晚,可人呢,表面看上去一个个都好像很老实,但内心世界却包得严严实实,深藏不露,谁又能究其底里呢!

同时孔子还说过一句话: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可见,我们从他人言语当中还是可以听出一二的,但这需要方法和技巧。

如何“听其言”呢?

我建议大家可以尝试“正话反听”,特别是某人向你不断强调某些话的时候。

大家看看下面几位大智慧哲人的话,便可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说:

老子说:那些轻易许诺的人,往往信用很差,不能兑现诺言。

孔子说:巧言令色,花言巧语的人,往往仁爱之心很少。

曾仕强教授说:讲话讲得越冠冕堂皇的人,人格越卑劣。

希望这些话对大家有所启迪和帮助,与诸君共勉!

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琢磨君的这篇文章,可以点赞、收藏、转发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客套话   道德经   虚伪   孔子   温馨   目的   人心   知人   感同身受   人际交往   哲人   难处   痛不欲生   你好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