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既“孤独”,又“充实”

文章作者:琢磨君

年少的时候,我们总是喜欢热闹、爱群居,更加感性,就如古人诗句中所写“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中年以后,我们更爱独处,更加理性,也时常觉得孤独,就如古人诗句中所写“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情感#人生,走着走着就成了我们一个人的修行,因为孤独是一种人生态。

如杨绛老人在“百岁感言”中所写: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那么,为什么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孤独是一种常态呢?下面琢磨君为大家分析一二。

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既“孤独”,又“充实”

第一:为生活所迫,把精力都花在了工作上;

年轻的时候,有父母替我们负重前行,我们不用辛苦赚钱,只需要安心读书即可。

时不时,约上三五个好友,或喝杯奶茶,或喝点小酒,一边散步,一边聊人生,我们便可好好享受着“岁月静好”,感觉十分满足。

但是步入社会以后,生活的重担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承担。

特别是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我稍微偷点懒,没有赚到钱,就会觉得愧对了家人。

于是乎,我们便会在无形中把生活重心从“交朋友谈感情”转向了“努力赚钱发展事业”。

中年人的时间和精力很有限,我们要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努力赚钱,照顾好自己的小家庭,自然而然也就减少了与朋友的来往,对友情的投入也减少了,最后导致自己朋友也越来越少。

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既“孤独”,又“充实”

不是因为我们世俗,而是因为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吃穿住行都需要花钱,我们要想好好地活着,就必须每天努力工作。

听过这么一段扎心的话:

我们为了整天忙忙碌碌,不过是为碎银几两;可偏碎银几两,能解世间万种忧愁,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能给家人提供保障。

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中年人的世界,利益和感情、家人和朋友就像这“鱼和熊掌”一样,大多数人都是不得已地选择了前者,而放弃了更加偏向于精神层面的后者。

因此,最后我们有得必有失,得了利益丢了感情,顾了家人丢了朋友,朋友越来越少,人生也越来越孤独。

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既“孤独”,又“充实”

第二:中年人的所有苦和累,都需要独自承担

人生充满了许多“自以为是”,最后发现“人算不如天算”。

当初,我们以为自己放弃了朋友,可以全身心地照顾好家人,与家人一起报团取暖。

但是,到了我们自己感觉痛苦或无助的时候,却发现生活所有苦和累都需要独自承担,不能依靠家人,也靠不了家人,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家中的顶梁柱。

正如作家张爱玲在书中所写:“中年男人时常觉得孤独,因为每天早上当他醒来,四周都是需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古语有云: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无忧无虑,享受着岁月静好,而父母为我们挡风遮雨、负重前行;

等到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又要为子女挡风遮雨、负重前行,让他们无忧无虑,享受岁月静好。

这是每个人都要走的人生之路,无需抱怨,只管负重前行即可,更何况“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于牺牲和奉献。

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既“孤独”,又“充实”

男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他们永远是家人的避风港,但自己却要在风雨中默默忍受孤独,忍受海浪的拍打。

诗人艾青的《礁石》写出了大多数男人的心境: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为了让妻儿有个温馨的家,为了让自己不断强大,中年男人所有苦和累都只能埋藏在心里;

他们无论与谁关系再好,也无法与人诉说,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就如电影《教父》中的一句台词所说:女人和小孩能够粗心大意,但男人不行

这就是中年人时常感觉孤独的第二个原因。

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既“孤独”,又“充实”

第三:人越优秀越孤独,

刚开始,我们从热闹转为孤独,可能会觉得不适应;

但是时间长了,我们便会慢慢享受孤独,在孤独中自我疗愈、成长进步;

最终形成良性循环:越孤独越优秀,越优秀越孤独

就如鲁迅先生所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作家周国平更是在《独处》一文中写道: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

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既“孤独”,又“充实”

我思故我在!

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便是灵魂不断成长的最佳时刻,也是我们做出大事的人生高光时刻: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道:

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去视力,才有《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兵法》才撰写出来;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懑而写作的。

大家便会发现:人越是孤独,内心越是充满大爱和大智慧,因为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他们通过文学创作发泄内心感情,表达自己的思想,让更多人了解他们、理解他们。

正因为如此,周国平先生在《孤独》一文中写道:原来,孤独也是一种爱,因为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

如此看来,中年人的孤独,不仅是一种常态,还是一种充实,更是另一种人生福气。大家觉得呢?

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既“孤独”,又“充实”

结束语: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人,认为别人的事就是你的事;但是到了中年以后,才觉得世界上除了家人,自己已经一无所有。

人到中年后,回顾四周,会发现真心朋友越来越少,甚至连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其实,这也说明你成长进步了、理智成熟了,越来越优秀了。

成长需要做人生加法,成熟需要做人生减法!

中年人朋友越来少,经常感觉孤独是一种正常现象。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我们终究会明白:所谓朋友遍天下,不是一种诗意的夸张,就是一种浅薄的自负。社交场上的主宰从来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无聊。

所以说,人到中年,朋友越来越少,我们既孤独,又充实,这也是一种人生福气。

大家觉得呢?

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琢磨君的这篇文章,可以点赞、收藏、转发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人到中年   碎银   孤独   朋友   欲说还休   熊掌   中年人   所说   家人   内心   感情   感觉   优秀   发现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