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老子眼中的“道”和“德”

先说道!

《道德经》上篇开头便说:道可道,非常道。

即:可以言说的道,并非真正的、恒常不变的道。

道的最大特点就是变化,道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就是老子所说:反者道之动。

道的运动规律就是循环往复,就如日出日落,天亮天黑,一年四季一样。

你认为天气一直冷,后面变暖和了。

你认为老天一直下雨,后面雨过天晴了。

你认为天气一直晴,没过几天又下雨了。

如果把道的这个规律应用到人生,便是:福兮祸兮,好事到头了就是坏事,坏事触底了又要朝好的方向发展。

原来,这就是老子眼中的“道”和“德”

塞翁可以算是一位领悟了大道运转规律的人:

他家丢了马,左邻右舍都来宽慰他。他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福气呢?”

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邻居又来祝贺他。他又说:“这怎么就不是一种灾祸呢?”

果不其然,没多久,他的儿子骑着胡人的马掉下来了,还摔断了腿。

大家又慰问他。他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

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众多。只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塞翁深知道是循环往复运转的,所以他能够看淡人生得与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所以说,真正得道的人,应该知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坦然面对,尽人事听天命即可。

原来,这就是老子眼中的“道”和“德”

再说德!

《道德经》下篇开头便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在一般人看来,有德之人就是品德高尚,身上有许多美德。

但是老子却说:上德不德,最有德行的人,往往不去刻意表现自己有德行,这样才是真正的有德之人。

就像水空气阳光风一样,它们总是顺其自然,自然到让大家没有感觉,忽略其存在,但是它们对于万物的伟大作用毋庸置疑。

庄子逍遥游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番话与老子所说的上德不德如出一辙,都是告诉人们:真正厉害的人,不会刻意表现自己的厉害,而且以不居功,不占有,不炫耀的方式低调存在,以不争无为去表达,最后不争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无为而无所不为。

原来,这就是老子眼中的“道”和“德”

真正有德之人,从不炫耀自己多么品德高尚,更不会跑去领道德模范奖章,因为他们虚怀若谷,深知自身渺小与无知。

他们在大自然和大道面前,哪里还敢以有德之人自居呢?

就如曾国藩,他被人称作德行完美的千古第一完人,许多人还说他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可以比肩孔子和王阳明。

但是他临终前却说自己是:我做官做了三十多年,官职已经到了最高等级,可是学业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没有可赞许的地方,到岁数大了只有伤悲,不胜惊慌惭愧。

可见,曾国藩修为和品德的确很高,如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原来,这就是老子眼中的“道”和“德”

曾仕强教授说过一句话:讲话讲得越冠冕堂皇的人,人格是越低劣的。

喜欢说漂亮话的人,就是为了自我夸赞,好显得自己品德多么高尚,其实他们是没有什么就强调什么,很有可能是品德败坏,也极具讽刺滋味。

西汉的王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总是以道德模范自居,言行举止处处流露着仁义道德,最后发现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

他在篡汉成功后,马上卸下来道德模范的面具,变得残暴不仁,排除异己。

难怪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原来,这就是老子眼中的“道”和“德”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冷眼观人,对于那些总是以道德自我标榜的人,多留个心眼,其实他们往往最没有道德。

就如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说:下等德的人是有心施“德”,所以他无德。

这也是人们常说:无心积阴德比有心行阳善的功劳,要更大的主要原因。

看到这里,大家就会发现:原来,老子眼中的道和德到底是什么样子。

与诸君共勉!

阅读更多关于道德经的文章,大家可以查看我的专栏文章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建议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胡人   王莽   道德经   老子   仁义道德   边塞   循环往复   德行   品德   模范   高尚   坏事   所说   规律   眼中   道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