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孩子这道“题”|一万个道理,不如一句“懂你”

审孩子这道“题”|一万个道理,不如一句“懂你”

文|橙子妈妈

1.

我想分享四个小故事

(一)

娃:妈,笔今天又用完了,哎,用得可真快哦,昨天才用的新笔。

妈:没事,笔无限量供应,现在要不要给你买?

娃:啊…….哦…….不用

这是上周听到的朋友的孩子和妈妈之间的对话。孩子说这段话的背景是周末他终于从作业堆里抬起头来,甩了甩生疼的手之后。

他真的是在抱怨笔用得快吗?妈妈听懂了他的心理语言吗?

审孩子这道“题”|一万个道理,不如一句“懂你”

(二)

有一段时间,在忙了一晚上后,儿子会在9点左右甚至更晚约我下楼散步。我们绕着楼下走一圈,他总会在途中“顺道”去一趟便利店,买些吃的,喝的,饮料,方便面。他有敞开挑的机会,而我会很配合地默默收起“8点以后最好不吃东西尤其是垃圾食品”。

他是真的饿了,想吃东西才买的吗?

如果打开壁橱,1个月前晚上出去买的方便面,可能还在孤独地等待着他的主人。

(三)

小时候,每到暑假都会去姨妈家住上一段时间。后来有一年,刚去了几天就哭着闹着要回家,要立刻回家。我妈显然有些生气,急匆匆地赶来接我。回去的路上说了我一路,她怎么也不明白我“想家门口的篱笆”是个什么鬼。

我是真的放心不下那排“篱笆”吗?还是我想家了,想妈妈了?

审孩子这道“题”|一万个道理,不如一句“懂你”

(四)

孩子做一道很难的题,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正确”的解题方法,但结果却是错的。

他很不甘,回过头去又检查了一遍解题步骤,没有发现任何瑕疵。

他很迷惑,非常迷惑,直到回到起点,把题目重读了三遍,才发现是自己理解错了题意。

审题错误,再完美的方法也只能得到错误的答案。

审孩子这道“题”|一万个道理,不如一句“懂你”

2.

读懂孩子这道“题”

你会吗?

有人说,这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不是我爱你,而是我懂你。这在亲子关系里也同样适用。

理解孩子,是一切教养的前提。审孩子这道“题”,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用心、用脑、用爱、用智慧。青春期的孩子往往“口是心非”,和我们玩着捉迷藏的游戏。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听到”,而没有“想到”,“悟到”,理解,消化,就很容易审错题。

当孩子和妈妈说他的笔那么快就用完了,他其实并不是说他缺笔,而是在表达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他写了很多字,用了很多力,他的辛苦希望被妈妈看见,他可能需要的是一句安慰,或者一个拥抱。

当我的儿子深夜去买一包方便面,他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找一个出口,让自己“满足”,来调和均衡一晚上的疲惫。这是他的自我补偿。他当然知道深夜不要吃垃圾食品的道理,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给他语重心长的提醒或者阻止,他可能真的会暴饮暴食,或者寻求另外“进攻”的方式。

现在看来,当我那年暑假哭着闹着要回家时,是真的想家,想爸爸妈妈。但那时我表达不出来,不知道自己怎么了,或者我是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的真实想法,可能觉得想家是个丢人的事吧。“篱笆”成了我的借口,也是我心里家的象征。当多年以后我把这个一直记忆犹新的故事讲给我妈听时,她恍然大悟热泪盈眶。

审孩子这道“题”|一万个道理,不如一句“懂你”

3.

最匹配的那块拼图

你能找到吗?

理解,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设身处地,真正体验他,感受他。被理解的孩子,像被从几千块拼图里挑出来的最吻合的那一块,完美地贴合,归位。他是被理顺的脉络,不需要在烦乱里挣扎,心安,是最温柔的疗愈。

当他们被理解,他们也可能同时感受到被接纳:不管我是好的,还是差的,都有一个懂我的人,理解我,接纳我,还有什么可以比这更能让我从中获得勇气和力量。即便我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我走过风暴,我似乎都不认识自己是谁了,我犯了很大的错误,我不知道怎么才能振作起来,我最亲近的爸爸妈妈,他们站在我身边支持我不仅说说而已,还保持理解的姿态,我会觉得天不会塌下来。

理解是一种双赢。父母因此赢得孩子的信任,亲子关系得到滋养。孩子因为父母的理解和信任赢得更多自由开放的空间,他们不要和谁抗争,只需和自己对话,与自己和解。

审孩子这道“题”|一万个道理,不如一句“懂你”

4.

让“我妈懂我”

成为孩子最高级的炫富

当我们剥开一切被覆盖着的花花绿绿,站在一个最冷静的角落,想一想我们曾经对孩子一些行为的看法和反馈,发现其实我们是可以理解孩子的,但我们却将这份理解深深地隐藏。

我们理解孩子学习累了想放松一下,当他闲逛时,我们忍不住就去指挥甚至责备。

我们理解孩子在和我们有不同见解时的争论,当他铿锵有力义正言辞时,我们常常控制不住去泼他的冷水。

我们理解孩子心情不好不想说话,当他甩门或者对我们爱理不理时,我们却总是生气责备他的目无尊长。

审孩子这道“题”|一万个道理,不如一句“懂你”

我们理解他,但表现出来的却并不是这样。我们口口声声地爱孩子,为他付出一切,但常常放不下自己。我们总和孩子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们互相商量着来,但如果孩子的选择真的在我们的意料之外,有多少父母依旧可以淡定地保持尊重。孩子的话总是直击要害,他们中的一个说:你们给我的选择都是经过了你们的“筛选”,这是有条件的尊重;另一个说:我的父母理解我,但我必须按照他们的来。

我承认这样的问题也常常在我身上发生。我一直想,是什么让我们披着美丽的外衣喊着高昂的口号裹挟着自己和孩子向前。我们是父母,最难的是我们能否身在其“位”却能放下父母的称谓,放下我们的权威感、控制欲,真正地回归养育的起点。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知易行难。这也可能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正确的命题,正因为没有答案,我们才会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在父母的岗位上。

不求做到完全的理解,但我们可以一起再努力一点点,让“我妈懂我”,成为孩子最高级的炫富。

审孩子这道“题”|一万个道理,不如一句“懂你”

*作者:橙子妈妈。媒体人,家有13岁青春期男孩,专注学习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目无尊长   被覆   孩子   最高级   橙子   篱笆   拼图   方便面   青春期   暑假   道理   父母   晚上   答案   错误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