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资源|被藏起来的“内疚”

青春期资源|被藏起来的“内疚”

文|橙子妈妈

青春期的刀光剑影里,藏着很多稍纵即逝的情感。当我们陷入某些情绪,我们在当下很难真正分辨,那些带给我们的复杂感觉,可以被准确归位于哪些词汇。

词穷,不仅可以用于被震撼后的语言匮乏。在情绪系统里,更代表着单一而非丰富的情绪体验。这同时也是孩子,以及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陷入混乱,感觉一团糟的重要原因:缺乏感知多元情绪的能力,不能分辨不同的情绪,更无法用语言将它们表达出来。

当我们无法用更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的时候,我们用得更多的有气愤、无助,迷茫、矛盾、痛苦,似乎并没有更多了。在陪伴孩子的青春期旅途中,我们在情绪体验上的词汇原来是这么的贫乏。当我们一直周旋在这些负面的有限的定义里,我们无疑也用一张无形的网把自己绑得死死的,无法挣脱。

在这其中,有一种被隐藏的情绪往往不易识别,或者被有意忽略,但它却是很好的资源。如果我们可以思考这个情绪背后的心理意义,并以此来调整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与孩子的关系、沟通方式,这也许大概率会成为我们打开青春期迷局的窗口。

这个被“遗忘”的情绪,是内疚。今天,我想谈谈三种不同类型的内疚表达。

青春期资源|被藏起来的“内疚”

1.

被藏起来的

父母的内疚

被藏起来的内疚在一部分父母身上经常出现。它们主要表现在:

(1)向孩子发了火,说了伤害孩子的话之后,内心很自责。多少妈妈都经历过责备孩子后独自流泪的时刻,懊悔、心疼多于愤怒。这种自责也可能发生在我们发泄情绪的过程中,一边告诉告诉自己现在马上立刻就停止,一边无法控制自己再说下一句。很多情况下,这种愤怒确实会从孩子的某个不当行为开始,但在过程中被加入了父母的自我投射,本质上是对自己的迁怒。而这种迁怒又更加深了父母的内疚。

(2)有些父母会认为孩子身上发现的所有问题都和自己的教养不当有关,尤其青春期孩子的表现作为养育成果的验证被无形放大了。孩子对父母的质疑在这个阶段达到顶峰,这是他们颠覆权威,实现个体化的重要时期,是他们走向成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父母可能会将此质疑理解为孩子对自己的否定,这更加深了对内疚的体验:都是因为我没有做好,才导致孩子遇到这么多问题,我真的很失败。有这类体验的父母,往往本身也是缺乏自信和价值感的。

青春期资源|被藏起来的“内疚”

父母的这些“内疚”其实是很好的资源。 每一次“内疚”都是机会。

如果我们可以借由此更深入地思考我们作为父母的角色,在教养上可以怎样育人育己,怎样接纳那个“不好”的自己,怎样去繁为简给孩子更直击要害的支持而不仅仅流于形式,我们就多了和孩子同频成长的机会。同频成长很重要,事实上,青春期很多问题的本质,是孩子已经走出去很远,而父母却还固步自封只停留在原地。

和孩子坦诚地表达我们的内疚,是打开和他们沟通的窗口。如果我们不说,孩子只会把我们的愤怒理解为真正的愤怒,把责备理解为失望和对自己能力的否定,而不是心疼。亲子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或者青春期问题的化解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是否充分地表达。

但是,父母的内疚常常是被隐藏起来的。一方面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洞察自己的内疚,它们常常会被藏在各种复杂混乱的情绪里,我们无法有效剥离和辨识,对此更没有语言表达的能力。更重要的另外一方面是父母无法放下自己权威的角色定位,这本质上是我们的“自恋”。不管属于哪种情况,都需要我们做为父母这个角色的持续学习和成长。

青春期资源|被藏起来的“内疚”

2.

常常被转为愤怒的

孩子的内疚

一个浑身长满刺的孩子,常常用愤怒作为武器来宣告自己的领地。他们的愤怒有时候来得特别快,有时候持续时间特别长。

当让他多吃点蔬菜,当问他今天作业完成得怎么样了,当提醒他该到睡觉的时间了,甚至我们什么也没说,只是刚刚有个并没什么意义的动作或者表情,总之,我们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他已经愤怒了。

孩子的愤怒是极具挑战性的,父母的情绪脑很容易对此做出反应,并立刻进入战斗状态。如果我们任由自己的本能这样做了,我们就落入了圈套。一方面孩子通过成功激怒父母转移了父母对他本身的聚焦,另一方面他们也获得了一种验证:你看,你们就是不能理解我。

孩子在做得不够好,或者违背了规则时有着复杂的情感。比如考试没考好,比如不遵守约定一直玩手机,比如说谎,我们看到的是他们的飞扬跋扈,但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内疚。

青春期资源|被藏起来的“内疚”

只是这种内疚的情感更容易被包装成愤怒呈现出来:

(1)看似是对父母表达愤怒,但实际上表达的是对自己的不满。我们不能否认他们有良好的动机,只是现在、短期还不能一下子做到;

(2)孩子无法辨识自己的情绪里有内疚的成分,这受限于他们的认知和情绪感知能力,而愤怒往往更容易表达;

(3)我知道自己错了,但先发制人,可以更好地保护我自己。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孩子愤怒背后更多的心理意义,和他们的愤怒硬碰硬,本质上只是在满足自己情绪宣泄的需求。孩子无法从我们攻击性的教导里获得任何积极的帮助,我们不当的处理方式也可能让他们将一闪而过的“内疚”放弃得“心安理得”。

恰到好处的“内疚”本身就是一种自省。这并不是说我们要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的自责生活,而是应该给孩子空间,让他去消化自己的“内疚”,而不是激情高昂地对抗。当他理解了自己为什么会“内疚”,他也许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只能由他自己去走,谁也替代不了。

青春期资源|被藏起来的“内疚”

3.

受害者角色

的内疚逻辑

充满颠覆和革新的青春期,父母和孩子一样,同样面临着挑战。

和幼儿期的孩子离开我们的臂膀,学会独立行走的喜悦不同,青春期孩子的独立意味着他们即将真正奔向一片我们不熟悉,够不着,到不了的崭新天地。我们祝福孩子到达成熟彼岸的革命,但在他们积极追求独立时,又有着复杂的情感:失控感,挫败感,失落感。

有些父母对此有很好的察觉,他们可以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跨越心里的障碍,保持和孩子的共同成长。他们会积极支持孩子的尝试,对孩子的“对抗”也抱以最深的理解和包容,不是风暴不会在他们身上发生,而是他们借助风暴在孩子独立之前形成了更有质量的链接。

青春期资源|被藏起来的“内疚”

可能他们是无意识的,也有一些父母,在孩子个体化的过程中,扮演牺牲者的角色,试图让孩子为寻求更多的独立而内疚。

“你看,我为你操碎了心,头发都白了一大把,你怎么能不听我的话呢。”

“每天晚上都睡不好,担心晚起了你没早饭吃,你怎么能只吃这么一点呢。”

“你没发现吗,为了你,我多久没有晚上出去聚过餐了,你怎么还关上门不和我说话呢。”

“如果不是为了你,我还需要维持这段婚姻吗。”

似乎听着很熟悉,我们每个人或许有意无意都说过类似的话吧。爱孩子,是真的,但企图通过受害者角色让孩子背负上压力,是把孩子推到两难的境地:内在文化标准和自我实现的冲突。

“我生活得越好,就越是对父母的不忠。”

背上负罪感的孩子,内心很沉重,脚步也很沉重。他们不能轻装上阵、义无反顾地飞往他的山,带着心灵的负担,他们永远也到达不了精神的终点。

父母的爱,在这时候成了一种无形的控制,而这种控制,极有可能是会遗传的。

最好的爱是相互成就的。孩子值得更好的,我们也值得。我想,任何孩子的内心里,都希望看到一个光鲜亮丽的妈妈,一个内心引以为豪的妈妈,一个真实活出自己的妈妈。

青春期资源|被藏起来的“内疚”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橙子妈妈。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青春期   内疚   个体化   自责   不当   愤怒   情绪   角色   父母   独立   能力   妈妈   孩子   情感   更多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