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困难的丛林,孩子需要一些“光”

穿越困难的丛林,孩子需要一些“光”

文|橙子妈妈

1.

凌晨三点的航班和春游的狂欢

有一天,我们需要在凌晨3点起床。如果是为了赶航班奔赴一段美好的假期旅行,我们会欢呼雀跃得完全忘了自己有多困。三点算什么,不睡也行呢!但如果我们是需要挤时间准备一个严肃的会议,赶一份头疼的报告,3点,就是个沉重的deadline,我们需要强大的意志力才能爬起来,多熬一分钟再投入“战斗”也是好的。

穿越困难的丛林,孩子需要一些“光”

如果你留意,你的孩子是不是会在春游那天比往常更早地起床,早早地坐在餐桌边催着你怎么早饭还没做好。那些以前的起床困难户会在那天像变了个人,这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神奇的现象。换作平时,电子闹钟+人肉闹钟都不一定能把他叫醒。如果当天有自己害怕的课,有担心的考试,他们会做更激烈的思想斗争,能再熬一秒是一秒。有些孩子,第一次不去学校那天,是因为前一天的作业没有完成。这个我们认为的“小事”,却是他们心理的“大事件”,也可能是他们不再去学校的“元事件”。

孩子和我们并没有本质的不同,凌晨3点需要赶一份头疼的报告,起床后的这一整天要面对繁琐枯燥让人“恐惧”的学校课程,都像是在到达终点前,需要穿越一段幽暗的丛林。有人在此止步,有人战胜自己奔赴前程。他们之间表现出来的不同在于,面对同样的困难,不同的人抱以不同的心态,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状态。

穿越困难的丛林,孩子需要一些“光”

2.

油箱空了的时候

不要试图发动车

不同的状态,来自不同的调节机制。

我和一个演讲高手做过交流,看着他站在台上行云流水,手到擒来,闪闪发光,真的会让人有一种错觉,他的演讲才华似乎是刻在基因里的。我问他怎么做到的,怎么做到一点点都不紧张的。他说:谁说我不紧张了?我的紧张一点也不比别人少, 我做得好,可能是因为我有很好的调节方法。

这种调节,就像给一辆油箱空了的车加满油。穿越那段幽暗的丛林,是需要强劲的引擎动力的。当我们可以半夜爬起来工作,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责任感,可能是我们期待这段忙碌后的假期,甚至可能是这个阶段的努力和职业晋升有着很大的关联。那孩子呢,他们的动力是什么?一些孩子可以从外界的正向反馈里获得激励,那些表现欠佳的孩子,那些经过了很多很多努力依旧没有取得理想中的反馈的孩子,那些一直被碾压得不到任何鼓励的孩子,他们靠什么支撑着呢?当他们在某个早晨不想去学校,我们暴跳如雷:就你一个人困吗?别人怎么能起得来的,为什么就你不能,你就是不想去上学,你就是不想要好。

穿越困难的丛林,孩子需要一些“光”

这就像我们对着一辆耗尽了油的车大喊:你为什么发动不了啊,你向前开啊,7点钟我们必须到达。

看似孩子需要的是喘息,但更需要的其实是被看见。当我们责备孩子的时候,想一想自己深夜三点挣扎着赶报告的经历,也许就会多些同理心,少些苛责。在困难面前,也许正是我们的臆测,贴标签,自大,亲手把孩子推到了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那条路:既然你觉得我是不想要好,我就干脆再也不去上学好了。

当我们内心里磨蹭不想赶报告的时候,我们大部分时候并不是真的不想做这份工作,相反我们可能还想做得更好,克服了自身的障碍后,我们还可能在那年被评为了年度优秀员工。相反的是,我们却很容易放大孩子的迟疑和矛盾:你就是不思进取,再也好不了了,你完了。这句话可能我们没有说出口,但空气中的氛围,孩子完完全全接收到了。

穿越困难,需要储备勇气。投身“战斗”,需要积攒能量。我们需要这些,孩子也一样。

穿越困难的丛林,孩子需要一些“光”

3.

穿越困难

父母可以给孩子哪些“光”

平凡的生活里,孩子需要一些光。这些光可能化为他穿越幽暗丛林时的火种。

特别不会做饭的我努力尝试过一段时间的花式早餐。就算前一天晚上孩子就会好奇地问,明天早晨吃什么,答案也是在他坐到餐桌前的那一刻才揭晓。那段时间,我可以感受到他每天早晨起床时的期待,看见他眼里的光。

在漂亮的餐具,精致的早餐里,打开新鲜的一天,这可能成为枯燥的一天的小小动力。今天和昨天不同,明天又会有新的惊喜,这些贯穿在日常生活里的小温馨,会化成一颗颗微小的粒子,陪伴在孩子身边一整天。也许,那本来是阴冷的一天,但一道彩虹可能在孩子心里悄悄升起。

亲子关系的经营,最好的素材也来源于这些生活的点滴。除了早餐,还可以是他最近感兴趣的一本书,他收藏着的一个骑行装备,一家新开的网红餐厅, 一个他没有去过的地方。如果他看一双鞋已经看了很久,也可以给他一个惊喜。不要担心这会教会他太物质化, 过度追求物质恰恰是压抑的结果,而不是源自开放。

这些都可能给孩子千篇一律的生活画上一抹色彩。创造可能,让他们有机会去体验生活的新鲜、生动,是作为父母应该做的功课。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在越来越有限的陪伴时间里,认真发现、充分理解。我们还要真诚,自然,而不过分,过分就成为了一种压力。当孩子发现我们竟然有那么多和他不谋而合的默契,他的心会被滋润。而被滋润的心,更容易在“闯关”时赋予自己力量。

这就是我们可以给予孩子穿越困难时需要的“光”。

穿越困难的丛林,孩子需要一些“光”

4.

孩子自己的造“光”时刻

孩子自己也会从我们教给他的生动生活里找到穿越困难的“光”。

有些孩子在做作业时打开了音乐。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否定,忍住想要去教导的欲望,试着观察一段时间,他一般会在什么时候听,在写哪类作业时听,他听歌时写作业的效率是怎么样的。相信我,武断地让他关掉音乐,只会让他听得更多。很多时候,这种耳朵的愉悦是为了对抗简单、枯燥的那部分作业,或者,在脑袋快炸时的一种自我取悦。

有些孩子是通过营造仪式感来给学习生活画一抹亮色的。用一点香氛,点一盏蜡烛,倒一杯香气四溢的果茶,或者在作业之前认真修剪书桌上的植物。这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从中获得梳理、调顺、积攒即将穿越困难的勇气。看不得孩子“悠闲”的父母大致是没有理解孩子的内在需求:还有那么多作业没做,你怎么有心思做这些?


穿越困难的丛林,孩子需要一些“光”

也许他本来只是需要在“站台”上停留一会就会重新出发,只需要等待一个短短的时间,他就会又回到自己的轨道里去,但正是因为父母的过度关注,过度管教,催化了他的脱轨。

教育是慢的事业,需要学会等待。让孩子形成属于他自己的压力调节机制,我们要接受这可能和我们的习惯不同,甚至和我们的认知大相径庭。我们需要支持他了解自己的探索,给予他更多尝试的空间,尽力做好服务。当他发现点上蜡烛适合让自己沉浸时,多给他屯些漂亮的烛台。

在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依旧有优雅生活的能力,照顾好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情绪,自我取悦,是穿越困难最亮的光。

穿越困难的丛林,孩子需要一些“光”

5.

点燃火种

看见更亮的光

父母是孩子最亮的那道光。

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保持着怎样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这和物质无关,和社会地位无关,一个最普通贫瘠的妈妈可以是孩子的力量,而一个富裕有权势的爸爸却可能成了孩子成长最大的阻碍。父母保持正直、善良,在任何环境里都积极进取,不抛弃不放弃,我们本身的状态就是孩子最好的教科书。

穿越困难的丛林,孩子需要一些“光”

最终,起本质作用的那道光,来自孩子们自己的内心。青春期孩子需要穿越的最困难的丛林,是他们怀疑穿越本身的意义。对生活失去希望,觉得一切都丧失了意义,他们也失去了一切行动的动力。

井底之蛙觉得天空不过如此,所以它呆在井底,没有爬上去的动力。当把孩子带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当他看到世界那么大,生活那么丰富多彩,人生有那么多种可能而不只有唯一的选择,他心底的火焰可能会被点燃。

点燃火种,看见更亮的光,是孩子的功课,也是父母陪伴他们这一程最重要的使命。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橙子妈妈。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丛林   困难   孩子   作业   火种   幽暗   青春期   枯燥   早餐   父母   状态   动力   时间   学校   报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