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文|橙子妈妈

1.

破土而出的种子和崭新的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他们成长的重要节点是更偏向于可视化的。比如出了第一颗乳牙,在某个黄昏突然就学会了翻身,令人热泪盈眶的第一声“爸爸”,悄悄地在背后松开手他第一次可以踉跄着走向前......这些都在明确地提示我们,孩子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等他们长到青春期,生存的技能已逐渐趋于成熟,这个新的阶段的象征意义,也由外在的彰显升华为一颗种子经过漫长的旅行终于在心里破土而出。

这个稍纵即逝的奇妙时刻,我将它称之为“拐点”。在这个瞬间,某个机关被触动了,像在迷宫里走了很久,很多阻碍突然被解锁了。一些屏障在身后轰然倒塌,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崭新的新世界。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2.

变化早已发生

父母“深潜”才能发现

就是在这一刻,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这些都悄悄发生在浩瀚无边的心理世界,那是不期而遇的巨大惊喜,是心理意义上新的纪元,也常常是被孩子珍藏起来的特别珍惜的秘密:只需要我知道就可以了,并不需要对外宣扬。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因此,到了青春期,很多父母会突然发现为什么一直都在身边的孩子似乎变得陌生了?他们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为什么以前和他相处的模式突然不管用了?其实变化早已发生,在外溢之前,他们已经走过了很长很长一段只有自己知道的心理旅程,或喜悦,或茫然。只不过,行为往往是滞后的。如果父母不具备“察言观色”的能力,依旧期待外部可视化带给我们的提示,这显然跟不上孩子成长的节奏。

不是孩子变了,是我们慢了。

儿子常和我说:“不是勤奋就能解决问题的。”我想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我们自己。当孩子迈入青春期,作为父母确实不是吃苦耐劳,无私付出就可以胜任这个阶段的岗位的。我们需要运用更多的智慧,我们需要“深潜”。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3.

“禁忌”行为和成人“勋章”

孩子感受到成人的心理意义,可能是在经历了一段挫折之后,也可能是被一件具体的事,一句或普通或特别的话所触动。但更多的时候,它们藏在日常生活的那些微不足道里,孩子走到了那里,遇到了,沉淀下来了,感受到了,最关键的那块拼图找到了。

每个孩子最关键的那块拼图都是不同的,他们遇到那块拼图的时间也是千差万别。相信身为父母的直觉,相信自己的灵感,相信我们可以捕捉到的触动带给我们的提示,这虽然不是一条捷径,却可能是通往孩子心理迷宫最近的路。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孩子空间,让他有机会可以找到那块打开他们人生新世界的关键拼图。大部分情况下,这个过程是艰难曲折的,也并不如我们期待中的那样阳光积极。我们需要尽最大的可能去理解他们,理解他们的“匪夷所思”,包容那些让我们感到愤怒的行为,思考他们行动背后的心理意义。

也许,正是在这一次狂风暴雨后,他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破茧而出。

有趣的是,获得成人的“勋章”,往往是以一个个“禁忌”的行为打开的,因为这并不符合一个“好孩子”的定义。但就像所有反转的故事都在之前悄悄埋下了伏笔,Happy ending终将到来,不管过程有多艰辛。

以下观点纯属臆测,谨慎阅读,谢绝扔砖,欢迎补充:)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1、第一次主动熬夜

虽然熬夜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但孩子往往会被要求在某个固定的时间之前上床睡觉。

像大人一样,可以自主掌控睡觉的时间,而没有像孩子那样的限制,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有重要的心理意义的。

当有一天,孩子极其“清晰明确”地想要第一次尝试突破这根红线,我们不要过分焦虑,可以平和地给他这次体验的机会。相信我,充分体验一次熬夜,熬到很久后的感受对孩子来说并不一定是良好的体验。对舒适的天然追逐,可能会让他不想再有下一次。但可惜的是,大部分孩子并没有这一次可以充分体验熬夜的机会,这让熬夜成为了一种充满诱惑的稀缺。

但这里的“清晰明确”是有条件的:

(1)主动而非被动。如没有完成当天的作业被迫熬夜就属于被动。

(2)主动做有意义的事而非被绑架。如彻夜玩电子产品属于被绑架。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2、吵赢父母

第一次有理有据吵赢父母,孩子会从中获得成人感。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会真正吵架的,小的时候,这种争吵可能更多地被“撒泼无理取闹”取代。

真正的吵架也是一种能力,这代表他们开始有能力合理表达自己,有能力为自己争取利益,可以明辨是非,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但很多时候,青春期孩子的吵架会激起父母的防御,并很容易将这种行为上升到道德层面。争吵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际上就失去了公正的基础,这并不利于孩子寻求成人般的平等对话。当父母不想让孩子赢,不管道理在谁那边,孩子都不会赢的。

智慧的父母善于运用“争吵”,懂得放下权威,回归争论的事情本身,让胜利站在真理那一边,而不是站在预设的某一边。

真正意义上吵赢了父母的孩子,并不会从此把父母踩在脚下,他们从中学会的是独立、平等。而父母也更可能赢得他们的战斗友谊。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3、“打赢”爸爸

对于一些青春期的男孩来说,和爸爸有肢体力量上的抗衡,比在语言上赢得爸爸有更深远的心理意义。

当然,这里并不是指和爸爸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而是友好氛围下男人之间的打逗游戏,如摔跤,拳击,甚至爸爸怎么也赶不上的骑行。

必要的是,爸爸不要拒绝这样的肢体接触。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4、拥有一件稀缺的身外之物,比如手机

又提到了“罄竹难书”的手机,不管这曾经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困扰,但不可否认的是,拥有属于自己的手机,可以完全自由地像大人那样随身携带手机、随时使用手机,是成人感的一种表达。

我们很少思考这一点,或者是不愿意接受,可能是我们从中受到的伤害太大让我们压抑了自己的思考。手机争夺战其实也是孩子的主权争夺战,拥有一部手机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我成为了独立自主的我,如果我们可以理解这一点,就给解决手机使用问题多提供了一个视角。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5、深思熟虑后的表白和拒绝别人的表白

这里讲的并不是暗恋,而是真正付诸行动的表白。这里的表白也不是指冲动地起哄,而是真正思考、权衡后的表达。

不要嘲笑孩子们的爱,说他们不懂。他们的每一个欣赏都干净、利落、直击本质。孩子深思熟虑后的表白可能在成人看来依旧是幼稚、肤浅、不切实际的,但这却是他们真正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去认真思考、勇敢行动的结果。

理智拒绝别人的表白,比表白本身更有成人感的意义:你喜欢我,谢谢你喜欢我,但你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明确知道。我也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阶段,我不想展开一段恋情。

你看,多么干净利落,多么美好。


孩子的进化|获得成人“勋章”六大事件

6、感受到某种不曾经历过的身体的疼痛

这一点源自我小时候的经历。当我第一次感受到头疼的感觉,我当时的震惊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原来头疼是这样的感觉,原来我也会头疼,头疼不再是从大人那里听到的词汇,这种感觉真的是太奇妙了。

我想,这背后的心理意义是:我终于长大到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身体。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作者:橙子妈妈。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勋章   新世界   成人   孩子   破土而出   这一点   拼图   青春期   肢体   爸爸   意义   父母   阶段   心理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