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文|橙子妈妈

聚焦关注孩子的青春期阶段之后,和很多家长成为了“网友”。拉了一下“橙子妈妈”个人微信的通讯录,已经有几千人,粗略估算一下,大约有80%以上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父母,其中又以妈妈居多。

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和我有着或长或短的交流。有些打过语音电话,有些保持着长线的联系,有些只是一句淡淡的但是温暖的问候。话题基本上都围绕孩子青春期阶段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他们的困惑和无助。

和父母们接触多了,我开始慢慢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更深层次的意义。我也是一个母亲,但深知一个局内人往往会被身边环绕着的七零八碎蒙蔽了双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我试着让自己站得更高一点,更远一点,就像站到山顶拉开一个广角镜头一样,从第三方的视角去看每一个家庭,每一对父母,每一组亲子关系,每一个出现的问题,那些“艰难”似乎变得更容易迎刃而解。

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每一对父母都是同样的,他们对孩子的爱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他们又是千差万别的,带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信念理念,带着他们各自的原生家庭的印记走进自己的家庭里。在陪伴孩子的青春期道路上遇到问题时,他们有的在困惑的同时也带着反思:我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你也告诉我;有的只是为了纯粹的倾诉和发泄;有些是已经有了答案只是为了得到一个验证;还有的展现着超强的控制欲:我就是对的,你才十几岁的孩子懂什么,你怎么可以不听我的?

有一次,我对一个妈妈非常固化的想法提出了我的不同看法,她显然按耐着生气:我怎么会是错的呢?难道我还会害了自己的孩子吗?

是的,没有哪一个父母会害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对孩子的爱为什么却收获了不同的果实呢?为什么孩子在我们的爱之下,没有变得更好,反而走上了和我们抗争的道路呢?是他真的不懂事,不思进取,不懂得感恩吗?

我花了一些时间,把和家长们的沟通纪录翻出来温习了一遍。信息量很大,我按照共性做了归类,整理出9类不同类型的父母。也许作为父母的角色你做得很出色,也许你可能对应其中的某一种或者某几种,希望这个归类可以帮助我们在和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更好地自我觉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毕竟,父母也是需要学习和长大的,那是我们一生的事业。

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1、自我否定型

在孩子身上发现问题后,这类父母往往首先就会自我否定,觉得正是因为自己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才影响了孩子。孩子的问题全是自己的错,并因此觉得自己很失败,很愧疚。

自我否定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是起不到教养的引领作用的。因为怀疑自己,在决策面前左右徘徊,不能给孩子提供稳定的支持环境。同时,也更容易把对自己的愤怒发泄到孩子身上。对自己的愤怒和对孩子的愧疚夹杂在一起,孩子可能会感受到一个“飘忽而奇怪”的爸爸妈妈。

2、抱怨型

“我真后悔生了他,我真后悔嫁给这个男人,怎么是我遇到了这么个家庭。”抱怨型的父母想把孩子塞回肚子,希望时光倒流,用无数个“如果”给自己搭建一个虚拟的避难所,本质上是对现实的否定和回避。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光阴也回不去,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去接受、面对、经历。

容易抱怨的父母往往是“牺牲者”、“受害者”心态,他们不一定自我否定,但是他们会把“自我否定”扔给孩子,如果孩子长期处在这样的教养环境里,很容易自我贬低,怀疑自我的价值。

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3、极度悲观型

把当下当成永远。

在孩子表现出一些问题的症状时,极度悲观型的父母会无限放下当下的困境,并把这种困境看成一个线性延续的状态:完了,我的孩子现在就这样,他这一辈子都好不了吧。我的孩子现在这样,他还有什么未来。他要是再不调整过来,哪里跟得上节奏,他这一辈子不就毁了吗。

过度悲观是对孩子的“诅咒”,负面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处在一个负能量级里。想让孩子往上走,却在背后拽着他的衣角。悲观到极点,也可能放弃了抵抗,不仅对父母,还是对孩子,这都是比问题更可怕的事。

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4、控制型

控制性父母不仅表现在对孩子的控制,也表现在对沟通进程的控制,比如你最好可以在18:00前给我回复等等。

他们所有的焦虑集中在孩子没有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实现,大到求学的目标,小到你是应该先做这项作业而不是那项作业。在他们眼里,他们的标准才是正确的标准,孩子阅历浅,经验不足,父母不指明具体的方向孩子肯定会走弯路。对他们来说,失去控制是比违背真理更恐怖的事。

被控制的孩子,是一个被操控的机器,严重失去自我,他们很难聚焦形成自我认同。从外面看一切似乎都风和日丽,但这是虚假的繁荣。他们可能是一个“空心人”,要么严重依赖外部力量,当不得不去独立时,有着虚弱的逞强,或者由自卑表现出的自负。

也有一些孩子会在过度控制后揭竿而起,和父母激烈对抗,和环境对抗。讽刺的是,在青春期阶段,上面提到的“被摆布”的孩子没有人认为会存在问题,这类自我革命的孩子却是问题的焦点。如果他们能从这种对抗中找到自我,他们就重获了新生。只是,控制型的父母是否可以允许这种血雨腥风。

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5、“双面人”型

“双面人”父母在与我沟通时展现出来的对孩子热烈的爱,和在孩子面前的表现出来的冷漠判若两人。这种冷漠,或者叫做冷暴力,是源于对孩子的不满。

不理孩子,不积极回应孩子,希望以这种方式让孩子自己领悟到:爸爸妈妈现在很生气,我得赶紧知错就改。表面上在拒绝,但内心里,又满是对孩子的关注和担忧。

孩子真正领悟到的是什么呢,是真的拒绝,是我爸妈放弃我了,他们都无所谓了。这很少会激发孩子的“知错就改”,而是“破罐子破摔”。

6、自言自语型

有些父母会发大段大段的内容,覆盖很多件事,有的有关联,有的各自独立;有些是问题,有些是感触,有些是抱怨。

开始看的时候我有点懵,看多了就意识到他们只是在寻找一个“树洞”。找一个可以安全倾诉的地方,让自己的情绪有个出口。至于是不是要给问题找一个答案,并不是主要任务。

挺好的,倾诉本身也是一种疗愈。

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7、验证型(蜻蜓点水型)

和自言自语型长篇大论不同的是,验证型的父母总是言语简短,直击要害。我也将这个类型叫做蜻蜓点水型。

可以看出,在他们求助之前已经做了很多的思考,已经从繁杂的信息里找到了核心的问题,并已经大致找到了答案的方向。对于他们来说,沟通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自己的思考,如果获得的建议和他的思考是比较吻合的,他就很快能得到答案。

这类父母也是更容易给孩子提供帮助的类型。

8、蜗牛型

通常情况下,这类父母的提问也非常的简短,但和验证型不同的是,他们的简短源自对问题不理解,有疑问但不知道具体要问什么,是缺乏思考的一种表现。

他们需要一步一步的引导,才能慢慢呈现问题的全貌。这个过程,也是帮助他们厘清他到底在哪些方面有疑问的过程。

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但是,慢一点并没有关系。

9、管道型

有一类父母看着在听你说话,但实际上他们听不见你说的任何一句话。就像是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密闭的管道里,在他和别人之间,隔着厚厚的隔音的管道壁。

他们想寻求帮助,但丝毫不会受任何人的影响。根深蒂固的思维和认知,让他们非常的倔强。有时候会感觉到他们的反馈和回复是在另外一个轨道上,而且永远在那条固定的轨道上。那是他们思维里的墙。

我管这类叫做管道型,还因为他们的思维是直线的,不带拐弯。表现在对孩子的理解和支持上,不懂得变通,一条死理认到底。

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写在最后:

最近读到一句很喜欢的话:为什么看了很多书听了很多课还是过不好这一生?那是因为看书、听课一直是你的舒适地带,你只是在借助这个过程完成享乐,并未做好在行动层面真正去穿越实际困难的准备。

我想,在孩子的教育上,也是这样吧。当我们不管是自我学习,还是求医问药,明白了很多道理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重要的是,用行动走到困难里,投身到困难的战斗里,而不是游走在困难边缘。

只了解孩子远远不够,你是这9种父母吗?

*作者:橙子妈妈。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父母   孩子   蜻蜓点水   作业   橙子   教养   青春期   简短   悲观   管道   困难   答案   自我   妈妈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