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长河里,孩子的星星之火

时间长河里,孩子的星星之火

文|橙子妈妈

结束所有的副科作业,娃心情愉悦,活蹦乱跳,感觉优秀。这时候是晚上的将近11点。

看得出来,他对自己全天的安排很满意,递话给我:妈妈,你看,全面顺利完成目标,值得表扬吧。

我快速过滤了他的目标项,每项大致需要的时间,默默得出一个参考结束时间,11点似乎是超时了:)

这么一想,11点还没睡觉哎,可不是占用了生长素的活动时间嘛:(

这样的场景,在你家常见吗?你此时会对孩子表达什么样的态度?既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又帮助他更好改善,你会怎么做?此刻是他的感觉良好,自我奖赏重要,还是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更重要?

时间长河里,孩子的星星之火

1.

孩子感觉好重要

还是更高的标准重要

孩子认为自己已经做到了他力所能及的最大化,并因此对自己有良好的形象管理,正向反馈,不管这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预期,都应该给予积极的回应。

换一句话说,孩子的感觉好比更高的标准在此刻对他更重要。

孩子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一般都建立在经过自己的努力之后,今天比昨天有进步,某一点有突破,恐惧的某件事开始可以面对(并不是解决)。这些细微的变化,可能肉眼很难被看到,但心理的跨越却是长足的。这是最重要的星星之火。借由这些微弱的光,孩子从中获得勇气、力量,和最重要的信心,帮助他们走得更远。

回到上面的案例,时间管理是孩子非常重要的能力,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成长的高度。但时间管理这种能力不是他们生来就具备的,也不是靠我们的说教他就能习得的,需要孩子大量的实践、试错、练习、思考。这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

1.有了时间管理的意识,笨拙地开始实践。从结果来看,会让人着急,自己也不满意;

2.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始调整步伐,不能做到全面的优化,但在某一方面有很大的改进,比原来对自己满意一些,开始有了一点信心;

3.继续实践,找适合自己的节奏,结果开始有正向的反馈,对自己的信心更多了一些;

4.找可以达成更高效率的办法,慢慢形成自己关于时间管理的一套方法,对自己越来越满意,结果反馈也越来越好。

你看,这个过程是多么漫长而艰辛。从0走到1,已经很不容易,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值得被看见和鼓励。他们只有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才能去冲刺下一个更高的目标。那些跳动的小火苗,是孩子心里的光,保护好他们不被掐灭,是父母的责任。作为父母,我们心中可能会有燎原的熊熊烈火的期待,但要允许孩子从星星之火开始展开希望。

而给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会在他们扎实走好每一步之后自然发生。

时间长河里,孩子的星星之火

2.

为什么离开父母的视线

孩子就容易放飞自我?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父母在家的时候,孩子时间管理似乎还可以,但一旦离开了父母的视线就放飞自我了。

有很多双职工家庭曾经提出过这个问题,尤其是这次疫情各企业陆续复工后,有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效率和他们在家时相比低了很多。我们没法完全监控孩子白天做了什么,但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有很多时间是没有被有效利用的。这就导致了孩子整个晚上都被用来集中赶作业,睡觉被推迟等现象。集中赶作业,也可能造成作业正确率的降低:时间只能用来“赶”,而没有多余的时间“消化”。

显然,孩子这样的时间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仔细思考的话,会发现他们这样的行为和我们的教养机制密切相关。

时间长河里,孩子的星星之火

我们模拟一下可能的场景(模拟最有代表性的两种):

1.当我们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在埋头作业

父母:不错,不错,真不错,在认真作业呢。

2.当我们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看闲书、打游戏、闲逛

父母:(暴跳如雷)怎么又在玩,大好的时光就这么被你浪费了!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被眼前看到的所欺骗。第二类孩子一定比第一类时间管理差吗?孩子在自己的时间管理里,刚刚经历了一段长时间的学习,此刻正好到了他放松的时间,他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不必为了“爸妈就要回来”,“做给爸妈看”,“为了获得爸妈的表扬”打乱自己的节奏。如果我们只是孤立地看孩子眼前的行为,而忽略他在延续的时间里的努力,就很容易把孩子推到第一种情况。

孩子会从家长的反应里,学习利用家庭的规则和潜规则,来和家长斗智斗勇。比如我只要让父母看见我坐在那,他们就不会来烦我。我计算好时间在父母面前表演,就会得到奖赏。开始他是利用这样的机制,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模式,就是我做某件事并不是真正为了我自己,而是为了给别人看。

时间长河里,孩子的星星之火

3.

一分钟裂变出三分种的效果

可以怎么做?

我们可以怎么做,帮助孩子学习有效的利用时间?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写过:

网课,不比在学校上课更轻松。隔空上课,消化,作业,也忙得马不停蹄。作业比较多的时候,我建议孩子可以见缝插针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一些相对容易的作业,比如等待上课前的几分钟,老师点名的时候,某一个知识点自己已经掌握了的时候,在我的逻辑里:1、这样可以更高效地使用时间;2、可以大大缓解晚上集中作业的压力。但我发现每次建议都无果,并因此和孩子发过火。

我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和孩子做了沟通,他说有见缝插针的意识,但就是无法执行。那一刻我似乎看见他笨拙的努力,突然明白:

1、我是在用自己的标准要求他;

2、他还没有发展成两个任务间游刃有余转换的能力;

3、有些人可以多任务同时进行,但并不代表每个人都可以这样做。

时间长河里,孩子的星星之火

想明白以后,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彼此都变得更加轻松。我不会再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他,而他也不再有参照我的标准的负担,结果是他反而可以更轻松地使用碎片化的时间。

如果孩子没有很强的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的能力(其实不用抱这样的期待),那么另一个可行的途径是:

不是抓紧每一分钟学习,而是抓紧学习的每一分钟。

这是一个实用的工具。我们看到一些孩子似乎在学生上花了较少的时间,却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反馈,除了他本身是个天才,除了他研究出了优秀的学习方法,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付出的每一分钟上,都高度专注和投入。一分钟裂变出三分钟的效果,他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休息。

这是更高级的利用时间的方式。有苦劳,没功劳,在时间管理上也同样不受欢迎。没有比时间更公平的资源,也没有比时间更能拉开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这需要我们更多的智慧和永不停止的练习。

*作者:橙子妈妈。媒体人,家有13岁青春期男孩,专注学习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星星之火   孩子   见缝插针   作业   河里   时间长   节奏   信心   反馈   家长   满意   晚上   父母   能力   感觉   时间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