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需要我们做的越来越少,留给父母的只有这3个机会

当孩子需要我们做的越来越少,留给父母的只有这3个机会

文|橙子妈妈

如果没有人做饭,去便利店也可以把自己喂饱;独自上学、放学,闭着眼睛也能到达目的地;闹钟可以把自己叫醒,顶多付出点迟到的代价;我的一个朋友经常加班到很晚,孩子晚上一个人在家,也能把自己收拾妥当。

父母的照料,可以让十几岁的孩子在这个基础上更“滋润”一些。但反过来一想也挺残酷的,没有父母的“锦上添花”,孩子似乎也能生存下去,即便会活得糙一些。但这并不是影响“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当孩子需要我们做的越来越少,留给父母的只有这3个机会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反思自己的角色,除了衣食住行的保障,可以做到怎样“高阶”的支持呢?当孩子迈入青春期,成长中的他们对精神的共鸣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他们需要这样的营养去“养心”。另外一方面,伴随这种支持的过程,亲子双方会产生更有质量的磨合,这个磨合本身不仅促进了孩子的成熟,也是父母更完整的生命体验。

最近脑海里自动跳出来的印象深刻的片段,来自父母和我沟通中的素材。以这个片段为代表,我们一起来探索父母可以给予青春期孩子的支持到底是怎样的,成长于完全不同背景的两代人,可能会有哪些代际的冲突,我们可以怎样相互理解,也相互成就。

当孩子需要我们做的越来越少,留给父母的只有这3个机会

我是素材:

陪孩子走到高三,妈妈迷路了。在那个被人为强化的孩子最重要的人生转折点,就在即将要迎来光明的时候,妈妈或者是她的整个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黑暗。

心情是很复杂的:期待,忐忑,焦虑,无力,还有一种失控感。这些都缘于妈妈对孩子的感知:他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硬、冷漠,但也坚定、充满力量。

他坚定地要选择他所热爱的那条曾被所有人否定的道路,他想倾尽全力奋力一搏。他不是不愿意接受可能的失败,他是从没想过失败的结果。

他就是要去实现。

我们对待孩子最完美的姿态是什么?有一天我似乎思考出了一个理想化的答案: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接受他任何境遇下的状态,对反馈和结果不抱任何的期待。

我想在孩子的青春期发展阶段,他们对这三个“理想化”的追求又被无限地放大了。我们在这个阶段遇到的很多问题,大多也与这三个期待相关。他们确实很难做到,所以称之为“理想化”,但这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可以为之努力的场景。

当孩子需要我们做的越来越少,留给父母的只有这3个机会

1.

“草莓”和“苹果”的选择

在需要给孩子提供支持的时候,我们过度地放大了自我的投射。

我们给予的支持是我们心底里对自己的期待,是我们想要的那个结果,并不一定是孩子真正的需要:我希望他去摘一个“草莓”,可是他却要去摘一个“苹果”。我不会给这个“苹果”任何支持,因为它是不应该存在的,只有“草莓”才是唯一合理的存在。

当我们拼尽全力去扼杀那个“苹果”,它不会真的消失。它会被悄悄藏起来,在不被发现的角落倍速生长。所有被压抑的能量,一定会在某个时候集中爆发。越晚爆发,能量越大,危害越大。如果一定需要付出代价的话,青春期是付出代价最小的时候,它有更强的能量去思考,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去修复。

何况,这种代价并不一定是必选项。因为,“草莓”真的是唯一的答案吗?

当孩子需要我们做的越来越少,留给父母的只有这3个机会

2.

成长OR拔苗助长

我们期待中孩子的完美形象是积极、乐观、开朗、健谈、成功的,如果有一天他有点萎靡,我们就立刻跳起来:即刻振作是你唯一的出路;如果有一天他的学业有很大的负向波动,或者低于我们的预期,我们也立刻跳起来:快马加鞭是你唯一的出路,一雪前耻是你不二的选择;他并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想做个平凡的普通人,我们又立刻跳起来:没有抱负的少年妄费此生,你想,你现在就想,你的理想是什么?

“即刻”占据了满屏,快餐化的时代竟也催生了快餐化的期待。当把当下所有的恐惧都放大到对未来虚幻的设想,确实似乎不太能接受孩子“即刻”的挫败。可是,伴随着狂风暴雨,正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常态。遇到一个结,经历了,疼痛了,想通了,想透了,解开了,才真的成长了。

而快,并不是成长,只是拔苗助长。

作为父母,当我们问问自己,我可以接受任何状态下的孩子吗,我需要附加条件才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吗?你的答案是什么?

当孩子需要我们做的越来越少,留给父母的只有这3个机会

3.

因果对战

因为我认真给你做了好吃的,你必须满怀欣喜地吃到底朝天;因为我给你请了最好的老师,你必须学习好;因为我好好和你说话,你也必须和颜悦色和我说话;因为我对你很好,你也必须对我很好。

可是,事与愿违,我们的因果逻辑并没有成立。孩子只拔了几口菜就放下了筷子、学习根本不见起色、对我爱理不理、态度冷淡。好失望,好难过,沉寂之后缓过神来,暴跳如雷:你怎么可以这样!我付出了这么多,你怎么可以一点反馈都没有!一点都没有!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亲子关系里似乎理解艰难,夹杂着长幼尊卑的关系被赋予了超越基础人际的道德意味。但是中立地来看,我们怎么做是我们身处“父母”这个岗位上的责任,孩子怎么回应是他们的权利。正如在职场,我们不能要求对方一定要按照“逻辑”来响应我们一样,难道仅仅因为有血缘关系,就必须要发生改变吗?

没有绝对的因果,但是,我们要永远相信,真情会内化,血脉相连有着无比微妙的默契。只是,我们需要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

当孩子需要我们做的越来越少,留给父母的只有这3个机会

*作者:橙子妈妈。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父母   孩子   拔苗助长   橙子   因果   青春期   草莓   出路   片段   能量   代价   答案   期待   苹果   妈妈   机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