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阅读当“应考”,亲子阅读忌焦虑过度 | 我要问粲然

把阅读当“应考”,亲子阅读忌焦虑过度 | 我要问粲然

专注儿童阅读写作、人文素质教育多年的三五锄推出《我要问粲然》小专栏啦!专栏邀请三五锄创始人、童书作家粲然为大家解答关于儿童读写、亲子沟通、成长教育的困惑,欢迎提出您的问题,我们会每周抽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有什么问题就抛过来!

第10期

2021年4月14日

问题

关于儿童阅读,你在焦虑什么?

我经常收到很多妈妈的私信,私信上不乏惴惴不安地写着:“这本书真的适合给儿童读吗?讲的都是些孩子干坏事的事?”、“我孩子比它的适读年龄还小,读了会不会不好?”、“我的孩子最近沉迷于阅读这本书,要不要干预啊?”、“我的孩子都不爱读书,有没有什么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小妙招?”.....

粲然答

别把阅读当“应试”

谈起儿童阅读,父母总是有一种很复杂的情绪: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有宽广的阅读面,喜欢阅读、享受阅读;一方面,又担心孩子“误入歧途”,读了一些看似“没有营养、良莠不齐”的读物。下面我先把问题划分先后顺序来看:

>>>读“坏孩子”的故事,孩子真的会变坏吗?

从这点意义而言,我们谈过很多,比如很多父母们熟知的儿童文学经典,《大卫不可以》《汤姆·索亚历险记》《彼得·潘》《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怪杰佐罗力》《坏家伙》等,似乎都缺少所谓的“教育意义”。

其中的“坏孩子”角色设定、恶作剧甚至暴力情节,很容易引来家长的担忧,但是别忘了,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孩子以“做坏事”的方式成长着。这个“做坏事”,往往不是真的做坏事,而是孩子以自己的方式突破自己的自我意识,孩子需要在这个以大人量身定做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心灵法则,这是“做坏事”的意义。这也是“顽童”主题在儿童文学里长盛不衰的原因。

>>>所有的适读年龄都只是参考

面对“我孩子比书上写的适读年龄小,读了会不会不好?”这类问题的家长,大可以松一松神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阅读路径,有的孩子早早就能接受文字性读物,有的孩子过了9、10岁还总爱绘本、图画书,要紧吗?你觉得不要紧,那就不要紧了嘛。

因为所有图书的适读年龄都不是“硬标准”,孩子不爱文字书,不想自主阅读,可以逐渐一点一点地引导,今天读一页,明天再读一页。孩子漫长的阅读生涯里,没必要硬塞给他,他全然不感兴趣的读物——去相信孩子,去看见孩子的力量,去让孩子做属于自己的选择,他才会真正的成长。

>>>“沉迷”看书,注意保护视力

如果孩子真的太爱看书,白天看、晚上看、坐车看,那么说明他被故事里的情节所牵引,并不想被打断。那么,我们应当善意地提醒他注意看书的坐姿和时间,让眼睛休息、养足精神才有利于自己享受“长跑式”的看书。同时,选好台灯,划定阅读区域,满足孩子安静看书的需求。

如果担心孩子看太多课外书影响课业,可以跟孩子平心静气的沟通,围绕“每天看多少书”进行讨论,和孩子共同去制定双方都满足的计划。

>>>不爱阅读,很可能是没选对书

没有天生不爱读书的孩子(除非被人强制逼迫过,导致他彻底地厌恶阅读),不然家长们大可以从选书角度,围绕孩子兴趣点,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我们自己不能去享受一本绘本、一本童书,就不可能将阅读的美好感受传递给孩子,更不可能激起他们的兴趣。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自己先拿起书。

任何事物当作任务后,自然就失去了愉快的体验,所以,别把阅读当“应试”。

我也要提问

如果您也有关于儿童读写、亲子沟通、成长教育等方面的困惑,您可以在下方留言板或者后台发消息来提问。

每周,我们会抽取具有相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解答。

有问题尽情抛过来吧!

《我要问粲然》栏目持续更新中,欢迎你来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亲子   汤姆   彼得   卡尔   大卫   儿童文学   私信   读物   焦虑   坏事   年龄   兴趣   意义   专栏   儿童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