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在出生时是一张白纸吗?

以下是今日关于人格早期形成的几点思考


一、婴儿在出生时是一张白纸?


《黄帝内经》里有“两精相搏谓之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也同样。个体人格的形成远早于其呱呱坠地时。当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相交融时,就已经决定了个体的到来是受期待的,还是不被欢迎的。父母是怀着喜悦在迎接着新生命的到来,还是充满忧虑地被迫接受现实。这也决定了胎儿是否被重视,是否被积极地回应,是否与父母有深入的链接。这些都会形成早期记忆潜伏在个体的潜意识中。所以婴儿出生后已经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带着烙印的生命。



二、婴儿期家庭的变故,会不会对日后的成长带来创伤?


婴儿虽然还很小,没有形成一定的自我认识。而且绝大多数人对自己婴儿期的印象没有记忆。但并不代表婴儿期的遭遇不会对日后的成长带来创伤。


从胚胎时,每个人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早期经验会影响个体的发展。而且,即使婴儿不知道家庭变故中失去的人对自己有何影响,但由此带来的照看者的变化、家庭环境的变化、以及与父母失去情感链接等都会影响其人格的发展。



三、父母从来不表现愤怒,则孩子不会表现出攻击行为?


一种情况,可能是他们的情绪管理比较到位,暂时把愤怒压抑下来了。但被压抑的情绪很容易形成一种攻击性,向内攻击或者向外攻击。既然情绪没有被表现出来,那必然也会转化为内攻击,自责、贬低、不认可自我,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所以好的方式应该是让情绪流畅地表达出来,接纳自己的情绪。让孩子知道人无完人,父母也会愤怒,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只要能正确地引导情绪的表达,那便是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还有一种情况,父母只是没有在孩子面前表现,等孩子看不见的时候就立马爆发出来。这样一旦被孩子发现,他们仿佛就窥到了人性的前后不一,让他们觉得愤怒是一种羞耻的行为。由此失去对成人的信任,也开始怀疑自我。


四、早期家庭的困难,会不会影响成人后的机能?


首先,困难可能会是家庭条件不好,由此个体可能获得比同龄较少的物质营养,以及在精神层次上也没有机会多方面开阔。

其次,困难可能会令个体感到自卑,缺乏自信,由此对人际关系上可能也会受影响。

再次,家庭的困难可能会让个体成长为敏感型人格,在团体中产生讨好心理。

这些都对个体机能的发展有负面影响。但也不排除有积极影响,如会磨炼个体的意志,激发个体进取心等等。


五、父母某科成绩好会在家族中遗传下去?


某科成绩好有基因遗传的影响,但也受出生、成长环境、社会文化等的影响。如果一个个体家族中有数学突出的基因,那么其在学习数学上有一定的先天优势。但基因是否被表达,或者基因表达的程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某科成绩好不一定会在家族中遗传下去,而受到携带基因的人的经验局限。



六、孩子在家庭中受到无条件的爱,就不会发展出情绪困难?


如果一个孩子被给予无条件的爱,那么起码个体在家庭环境中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被提供了滋养的成长环境。但个体的成长不止于家庭,还有社会这个大环境,如果孩子没有充分地理解爱与被爱,不能恰当地处理自己的经验和情绪,那么在处理人生等大课题时他/她还是会遇到种种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婴儿   都会   白纸   基因   人格   愤怒   个体   情绪   困难   父母   成绩   家族   自我   环境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