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牛顿玩《我的世界》,他一定会生气


如果让牛顿玩《我的世界》,他一定会生气

儿子说:“如果让牛顿玩《我的世界》,他一定会生气地说‘这!不!符合!科学!’”


我问为什么。


儿子说:“因为在《我的世界》这个游戏里,树可以漂浮在空中,而用牛顿的理论,树应该是扎根在大地。”


儿子沉浸在想象牛顿老先生看着现代玩家那气急败坏的样子,不由自主地笑着。

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人们越来越习惯用逻辑来思考问题。我们崇尚科学,推崇理性,哪怕是孩子,也被从小灌输“思维导图”的理论。于是大脑不断地被逻辑包裹着,紧凑而机械地切换在各个理性的空间,感知被抛在了一边。

我们用逻辑脑搜集着、编辑着、输出着,有时我们也用心感知着、流淌着、共振着。但我们使用前者越来越多,运用后者越来越少。被卷入前者的人越来越多,沉浸在后者的人越来越少。生活给了我们一道选择题,而我们把自己限制在非此即彼的是非中。选择有对错吗?也许不是对错那么简单,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生活需要美,而美往往藏在那些不能用逻辑来衡量的事物中,就如诗人的意境般,隐匿地断断续续、零零落落地展示着世间的万象,如果深究逻辑,也许有断层,但就是在这断层间被赋予了无数想象的空间,让美可以无限地延伸。

余秀华出名,是因为她那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很多人读这个身有残疾、身居农村的妇女写出来的诗会感动,但也有人会笑说这个哪个神经病写的,毫无逻辑联系的胡编乱邹。那天读了她的一首新诗,感受到的是全然的对生活的细腻的体悟。只有安静地把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述的情境中,才会流淌出共鸣的情感。

很多时候,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不管是面对复杂的关系,还是面对凌乱的事物,当我们选择了心,就选择了简单,而当我们选择了脑,就选择了复杂。用脑是容易的,用心是困难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万象   非此即彼   新诗   世界   断层   对错   逻辑   理性   事物   生气   儿子   用心   理论   简单   科学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