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也要跟妹妹结婚


长大后,我也要跟妹妹结婚


古装剧里有一幕,一位远房表哥见到了许久未见的表妹,难抑激动的喜悦,并承诺表妹“我将来会娶你的”。儿子见此情形,嚷嚷着:“你看,为什么人家就可以跟妹妹结婚?我长大也要跟妹妹结婚,这样就不会破坏我们家族的完整了!”女儿也在一旁回应着:“好的!可以!”


看着这两个稚气十足的孩子认真严肃的样子,真令人啼笑皆非。他们知道结婚是什么吗?也许在他们看来,结婚就是生活在一起,永不分离,也是能保护现有关系的最好方式。什么是“家族的完整”?这个连我想都没想过的词从儿子嘴里说出来特别地有力量。一个孩子都能有意识要保护自己所处的家庭、宗族,而很多大人却只是被动地处在关系中,浑浑噩噩地想破坏就破坏,想分离就分离,没有珍惜的念头,没有修补的预判。


很多时候我们该向孩子学习,学习他们的天真,学习他们对事物美好的投射,学习他们很快忘却痛苦修复自己的能力。而这些我们都没有看到,我们关心的只是他写完作业没有,老师批评的名单里有没有他,他有没有认真上我们一厢情愿报名的辅导班。大人一本正经地教育着孩子,却又希望他长大能成为灵魂有趣的人。这是多么荒谬!


看到古代的人名字有字也有号,儿子问什么,又说自己也想起个字,想了很多个不满意,最后说自己是“麒麟”,妹妹是“玲珑”,我说“甚好!”


儿子欢快地叫喊着:“妹妹,以后你是玲珑,哥哥是麒麟,好不好?”女儿不满地反驳:“你是小乐子,我是小欢子!”


无论哥哥怎么解释,她都无法理解让自己主体意识更换,固执地坚守着习以为常的名字。也许她认为外在的呼唤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怎么能随便更换呢?我是那个早已被冠以姓名的人,换一个称呼,那就不是我了。


长大后,我也要跟妹妹结婚


“我是谁”很少人会这么问自己,我就是我,我不可能成为你。可是在冥想的思维意识中常让我们抽离出来,观察不同层面的自己,在临在的状态下感知、对话,发现多纬度不同的自己。


女儿有时候“你、我、不、分”。爸爸常称她为“吃货”,看到我们嘴巴动,她说:“你在吃什么,我也想吃。”可是,看动画片的时候,她一边沉浸在情节中,一边头也不转地央求道:“再让你看一集嘛,求你了!”正常第一个“你”是她自己,第二个“你”是掌管遥控器的我们。


她不小心抬头撞到了我的嘴巴,紧张又小心地问:“你……没事吧?”“你”被拖得很长。


看到我们看书,她也拿着自己的绘本走过来打开:“你也想看,给你讲小老鼠吧。”她是在表达自己的意愿,还是把自己的意愿加诸在别人身上,唤起别人的认同?


有时候在想,孩子真是天生的哲学家,无需刻意就能进入临在的状态。用超然的眼光看待那个真实的“我”的需求。难怪我们总说要回到孩子的状态,单纯地体验这个世界。虽然带有稚气,但那是令人愉悦的稚气。跟他们在一起,你会感觉到简单的快乐。


也许生活本就这么简单,而我们却带着复杂的眼光看待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麒麟   妹妹   稚气   表妹   玲珑   意愿   嘴巴   眼光   儿子   哥哥   意识   女儿   状态   名字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