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80%的育儿焦虑,不值得!

昨天,大部分学校都开学了,但是无论放假还是开学,同事家的三年级孩子补习班就从来没有断过,但这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儿,根据《中国儿童发展报告》显示,中国每位儿童平均每周大约有7小时的课外班,平均每年课外班的花费近万元,约占家庭总收入的13%,孩子学得越来越早,学得越来越多,学得越来越累,过热的中国式补习,反映了家长们的普遍焦虑,如果你也在焦虑,或许应该先考虑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前段时间,中国国际奥数队在4年后重登冠军宝座,与美国队并列第一,举国振奋,对于曾经站在奥数巅峰的我们对奥数冠军有一定的偏执,总觉得这份荣誉是丢不起的,但是我国却没有一个人数学家获得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奥数只不过是众多课后兴趣班中极不起眼的一个,历史国际奥数排名大概在第九位,但是截止目前一共只有60名数学家获得过的菲尔兹奖,日本占了3个,我国没有一人,而直到2015年我们才仅有1人获得宝贵的科学领域诺贝尔奖,日本有23人。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我们不禁要想,是孩子小时候赢了奥数厉害,还是长大了赢得诺贝尔奖更光荣?虽然都是荣誉,但是无论从含金量还是对人类的贡献来说都是毫无可比性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好像更擅长培养成功的孩子,却在培养成功的大人方面略显乏力。

“绝不能输在起跑线”的焦虑让我们热衷于超前学习,热衷于跳级,热衷于投资补习班 ,但是超强度地灌输知识,超前地挖掘潜力,牺牲的不只是孩子的睡眠和游戏时间,更是透支了孩子的身体和对学习的持续兴趣。尤其是对于男孩,无论心智还是身体发育上都要晚同龄女孩1~2岁,在他们最需要玩耍调皮的年纪,要他们和女孩一样安安静静地钉在课桌上学习更惨残酷。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相比于我们苦逼的孩子们,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大多有着美好的童年,他们喜欢探索自然,善于阅读,对世界保持好奇,在玩得满身是泥的年纪培养了科学研究最需要的感性和直觉,而我们过早地把孩子赶上起跑前甚至抢跑,把孩子累死在了半路上,这场马拉松还怎么赢?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年少时,我们的老师教育我们,再坚持坚持,再熬一熬,等到了大学就能玩了,所以高考前的最后一天,校园里的考生开始撕掉课本,撕掉试卷,撕掉与学习相关的所有材料,让人津津乐道的这一幕说明了什么?这是我们花了十几年,杀死的“学习兴趣”,孩子们讨厌学习,所以高考成了大部分孩子人生最“高知”的巅峰时刻,因为他们学怕了,所以早早丧失了持续学习的自觉。人的一生有太多机遇和挑战,高考的成功实在是难以福泽孩子的一生。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而很多教育强国的孩子,在该玩的年纪玩够了,在学习中兴趣被激发,被引导,一直保持对知识的敬畏,对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自律的习惯,学习是一件趣事,而我们实在是太急于看到孩子的成绩,甚至把孩子的考试成绩看得比“人生成绩”更重要。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小时候,最讨厌的就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当我们成了父母,却依然无法无视“别人家孩子”的存在,楼上孩子练钢琴,隔壁孩子学奥数,楼下孩子练英语,我们家孩子就都要学,这就是典型的“前排效应”——电影院的第一排观众站起来,第二排观众因为看不到而跟着站起来,最后整个电影院都站起来了,但是所有人都没有原来坐着舒服,这个行为没有任何受益者,而放在教育中,孩子们更是最无辜的受害者。家长试图给孩子“上强度,提难度”以缓解我们的“攀比焦虑”,盯着“别人家孩子”这个假想敌,反而忽视了自己孩子的人生赛道。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每个孩子都是那么独一无二,他们的出身、样貌、性格特点、行为模式、发育进程、长处和短处都不一样,教育的失败就是看不到低分孩子在其他方面的100分。幸福的人生并没有固定模板,别人有的他可以没有,别人快他也可以慢,孩子的对手从来不是邻居、朋友家的孩子或者电视上的神童,输给他们无需悲伤,赢了也不必窃喜。孩子真正的对手,是没有梦想的迷茫,是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是无法感受到幸福,是失去活着的兴趣,其他的没什么输不起的,而对抗这些“敌人”最重要的原则就是专注于自己的个性化赛道,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如果我们的脑子里总是冒出那些“别人家的孩子”,那问题不在于我们的孩子而是在于我们。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旺宝才20个月,已经表现出了比一般孩子更恼人的调皮捣蛋,也许他现在的调皮尚有些许无知天真的可爱,但是这种调皮如果延续下去,到了小学初中还经常被老师批评,经常被罚站,被叫家长甚至被开除可怎么办?这是奶奶最焦虑的事情,但是在我看来也并不是什么大事,男孩调皮是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只要不触及原则问题,伤害到别人或者伤害到自己,那些打破一个碗,弄花整面墙的事情真的会影响孩子的品性吗?调皮捣蛋的那些不被老师喜欢的孩子就没有未来了吗?决定孩子是谁的是他自己,不是老师的喜欢也不是邻居的欣赏,我们要有耐心等他长大。正如小时候“野生”的我曾经“坏”到和外婆干架,现在就是让我拍下外婆我都会不舍,这才是“教育的意义”,小时候偷过钱、撒过谎、拆过房、打过人都有一定的年龄属性,加以引导,长大后,那些小时候饶有兴致的“坏事”终究会成为笑谈里的青涩回忆,不影响我们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朋友曾经接到老师的投诉电话,埋怨他们家孩子认死理,大家都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家孩子偏偏要坚持己见,跟大家对着干,破坏老师的权威。但是我却非常欣赏朋友家的这个孩子,因为他这份坚持自我的勇气,远远胜过了从众的正确。职场圣经总是教育我们要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我们的,但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却恰恰是那些不适应,不认同的少数。不要害怕孩子成为异类,因为如果小小年纪的孩子都丧失了这份勇气,那未来,更不可能对疑惑提出质疑,在创新上有所建树,这不只是孩子的悲哀,更是民族的悲哀。

当孩子越来越大,他们的自我意识本来就应该越来越强,当我们不认同他们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一想,或许不是他们错了,而是他们比我们强,他们的正确我们暂时理解不了,就像在马云成功之前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他异想天开一样。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我常常在想,我们要培养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别人口中的乖孩子?聪明孩子?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

孩子来见证我们的爱情,陪伴我们二十余年,然后开启自己的人生,我生他不为养老,我可以自己照顾好自己,我养他也不为给自己争气,自己的气自己争,他可以不乖,可以不聪明,可以上普通学校也可以辍学,可以干着普通的工作...我对他最大的期待就是“生命有尊严,生存有选择,生活有幸福”,而这就是未来二十多年,我和爸爸对他最大的使命,帮助他用自己的能力去赢得“尊严、选择和幸福”,至于路径,条条大路通罗马,考试成绩不过是万千选择中的一种可能,盯太紧,是不是不容易看到孩子的其他可能呢?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他不需要是个样样通的全才,在完成基础通识教育的前提下,找到一到两个自己的兴趣或者天赋所在就行。人类是有76亿人口的大种群,社会化的分工越来越细,大部分的人都不是天才,能在多个领域成为顶尖人才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而人的寿命和精力有限,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持续专注的锤炼是从平凡走向大师的必要条件,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拿去“补短”,而是尽可能去“扬长”,这才是给孩子自信的立命之本,无论孩子是擅长厨艺还是对航天事业着迷,我们都会支持。这世界上不存在一个一无是处的人,所以我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发现孩子的梦想。

期待孩子有健康的身体,有不被挫折打倒的意志,有承担责任的魄力,有助人为乐的胸怀,保持好奇,保持善意,努力生活,珍惜生命。育人育己,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做到,在引导孩子的时候便无需焦虑。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旺妞

自称高校“收尸官”的名校校长的一次讲座上,他说,孩子们求死通常是10楼以上,决心很大,去接孩子家长的时候必须要配上医生,几乎每个家长都会昏死在高铁上,高考成绩、名牌大学、锦绣前程,比起高龄的丧子之痛,什么都不是。无论你选择何种教养方式,都请务必善待孩子,别让我们的焦虑成为屠杀他们的凶手。

放下焦虑,不是放下教育孩子的责任,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不是给孩子毫无约束引导的自由,我们真正要舍弃的是世俗的评价,外界的质疑,而专注于养育我们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的孩子,他不必像谁一样成功,做到最努力的自己足矣。

中国式的“育儿焦虑”,这几个问题是病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高知   焦虑   诺贝尔奖   都会   病根   补习班   赛道   日本   调皮   小时候   家长   兴趣   老师   孩子   幸福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