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有些喂药方式,比疾病本身更危险。

自己生病自己一个人遭罪,娃生病,全家都要受折腾,除了医院来回奔波的疲惫,担心病情的焦虑和心疼孩子的自责,还有一个老大难就是吃药问题,惨烈的灌药就像上刑,好不容易灌下去立马又给吐出来,孩子哭天抢地,现场一片狼藉,家长气到窒息......其实喂药不但难,还容易喂出危险,如果你也有这方面的疑惑,下面的内容需要好好看看哦!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❶强行灌药有危险

哄哄骗骗不成功,最常被使用到的手段就是“强灌”,但是这个方法确实是简单粗暴!简单归简单,但它的“粗暴”却是致命的,每一年都有孩子因此导致窒息死亡。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2012年11月,深圳8岁女童被母亲灌药导致死亡,母亲却害怕被邻居认为是自己打死孩子的而放火掩盖死亡真相。

2014年8月,青岛一位年轻家长给3个月婴儿强喂口服液导致孩子命悬一线。

2015年5月,黑龙江一对年轻父母捏着两岁孩子的鼻子给他吃药,导致孩子窒息抢救无效死亡。

2016年7月,陕西榆林同样发生了一起幼儿灌药导致窒息死亡的案例。

8岁的孩子都会因此致死,更不要说更小的孩子了。越小的宝宝保护性反射功能越差,他们哭闹或者被捏着鼻子的时候,主要是以口腔进行呼吸的,这就特别容易导致呛咳,令药物吸入肺部引起肺炎或直接导致窒息死亡。而捏鼻子灌药还容易导致药物进入孩子的鼻腔,进而进入耳咽管到达中耳,引发中耳炎。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所以不要捏着孩子的鼻子灌药,更不要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强行灌药,不要因为之前灌了药没事而抱有侥幸心理,让孩子处于比疾病更为危险的境地,不要让那些令人痛心不已的案例再次上演。

如果不幸发生了不要忘记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具体详见《异物卡喉,你可能只有4分钟》。

❷混合喂药有风险

抛弃了强灌手段,为了让药物更容易被孩子接受,有些家长就想到了把药掺到饭菜、果汁、牛奶甚至碳酸饮料里面。不同的药物属性不同,药效会受到不同食物的影响,而大部分家长都非专业的医生,擅自混合喂药可能会影响药效甚至对人体产生伤害,用药之前家长务必看清药物说明书,遵循医嘱,有什么不明确的地方建议咨询医生更稳妥。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除了不安全以外,混合喂药并不能完全掩盖药物的味道,当孩子在饭菜里吃出药物的味道,甚至会影响他们对饭菜的接纳度,严重的还会对吃饭产生恐惧,这就得不偿失了。

❸欺骗孩子也不好

小时候父母给我喂中药的时候骗我说一点也不苦,但是我喝了明显是非常苦的,这种立马打脸的谎话会大大降低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加大下一次喂药的难度。

而对于那些比较好吃的儿童药,一些家长就欺骗孩子药是糖果,这样喂药虽然方便,但是却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误导。2016年8月,徐州就有一名4岁男孩把药当成糖吃了半瓶导致昏迷。

《2017年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超过600名儿童(0—14岁)因药物中毒而死亡,其中81.4%是儿童自己误服。非常可怕的是,99%的幼儿可以在2秒钟内打开普通药瓶。

所以,不要欺骗孩子,要告诉他们药品既能治病也是危险品,对于喜欢模仿的幼儿,尽量避免在他们面前服药,也要收好家里的药品,提醒带着药的客人也收好药品,一旦孩子误食药品,在拨打120之后,如果孩子清醒,可以用手指刺激咽部进行催吐,如果孩子昏迷,不可以催吐,以免呕吐物导致堵塞窒息。要记得把孩子误服的药物带到医院,告诉医生服用了多少剂量,服用了多久,以便医生对症处理。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❹吓唬孩子更不可取

为了喂药,吓唬宝宝要打针或者警察叔叔会来抓人,这种做法更不可取。应该让孩子知道医生、警察都是能够帮助他们的人,而孩子一旦被如此吓唬,更可能在未来抗拒必要的治疗,在遇到危险时拒绝警察的帮助。比起吃药的轻松,“吓唬孩子”会带来更多的“不轻松”。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❶不同年龄的用药

【1岁以下】

1岁以下的宝宝一般以液体药物为主,这个时期的孩子味觉发育还不完善,对药物的味道不会很敏感,喂药相对容易。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把宝宝抱在怀中,用手托着宝宝的头和肩膀使其半卧,用手轻轻捏住宝宝的下巴,用小勺子或者滴管轻碰宝宝的脸颊和嘴唇,让其出现反射性的吞咽动作,等到宝宝张嘴或者有吮吸动作时,迅速把勺尖后者滴管贴着颊黏膜与臼齿间,将药物逐渐送入,等药物吞下后,松开下巴,抽出勺子或滴管,适量喂一点温开水(冲洗残留药物,避免苦味及食道粘膜受损),然后再抱起宝宝轻拍拍后背,排出空气,吃药后也不要即刻躺平,避免呕吐。

【1岁-3岁】

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药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对药物有抗拒但是又比较难沟通,喂药的具体方式跟1岁以下的孩子是一样的,但是这个时候孩子不配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家长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在孩子哭闹挣扎的时候切忌喂药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如果孩子冷静下来还是特别不合作,必要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家长把孩子抱在怀中,固定其手脚,另一名家长用拇指和食指轻捏住小儿双颊,让孩子张口并自然吞咽,迅速喂药,整个过程动作要迅速,尽量减少孩子的负面体验。

【3岁以上】

3岁并不是节点,而是指能够进行沟通的孩子,一些一岁多的孩子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已经能够理解大人说的话了,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开始潜移默化地跟孩子沟通这件事情。再大一点的孩子,就要认真跟人家讲讲吃药的必要性,尝试引导他们接纳吃药这件事情。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❷不同药剂类型的用药

【糖浆或者液体药】

3岁以下的宝宝是不能直接吞服片剂或者胶囊的,通常以液态形式服用。一般的液体药剂或糖浆服用多少,可以用胶头滴管或者小量杯作为工具保证剂量的准确度,冲剂的冲调浓度也要适宜。

【片剂】

3岁以下的孩子如果需要食用片剂,我们可以用工具先给片剂切碎并且把小颗粒研磨成粉末,可以冲水服用的可以将粉末制成冲剂服用。有些儿童药单次服用量为半片,片剂相对还容易掰开,但是如果是1/5的比例就比较难以准确分割,这种情况建议将药片碾碎冲成液体,假设冲成5ml,用胶头滴管吸出1ml就是合适的药量了。但要强调成人药≠减量的儿童药,一定不要擅自用药,具体的服用方式也要咨询医生的意见。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胶囊】

软胶囊比如常见的维生素D滴剂,只要剪掉胶囊的尖,将其中的液体挤到小勺子上喂服即可, 硬胶囊药品,如果不要求肠溶,可以直接拆开喂服其中的药粉,再次强调,不确定的时候一定要问医生哦。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❶创建轻松的氛围

首先,孩子对氛围的感知力是很强的,对于吃药这件事,家长别把气氛搞得太严肃,我们心平气和能让孩子的情绪也相对稳定。其实孩子并不是害怕“药”,有些孩子苦瓜都能吃得津津有味,酸酸甜甜的药对他们来说并不难吃,而他们害怕或者说讨厌的其实是“吃药的负面体验”,比如被强行灌药,比如因为吃药不顺利被惩罚,比如父母拿“吃药”当成一种恐吓,这才是孩子们吃药难的根源。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所以平时尽量不要在孩子情绪很差,哭闹厉害的时候强行喂药,等孩子稳定了再尝试喂药,喂药的全过程家长都要先学习控制自己不发脾气,不打骂孩子,多一点耐心。其实我非常理解孩子生病时家长焦虑担心的心情,但是我们的焦虑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与其愁眉苦脸,不如笑对孩子,让他们知道疾病没有那么可怕,吃药也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❷沟通吃药的必要性

大一些的孩子已经能够进行沟通,我们要让他们理解吃药的意义,可以借助相关绘本或者动画,让孩子理解药物是如何作用于人体,帮助人体战胜疾病带来的不适的。可以跟孩子直言,有些药是有点不好喝,妈妈也有点讨厌,但是吃了药身体就能舒服一些,我们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对药物的讨厌是正常的,也是可以被理解接纳的,共情的力量会让他们更勇于尝试苦涩的药。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跟孩子沟通吃药的必要性,我们也要真的理解吃药的必要性,很多药物是可吃可不吃的,尤其是针对那些自愈性疾病,比如普通的发烧感冒,那些药物主要是缓解一些孩子的不适感,如果孩子吃药的不适感比病症的不适感更强烈,那确实也是没有必要为吃药折腾孩子。但是如果是一定要吃的药,当然也是要遵循医嘱的,务必耐心想想办法。

❸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亲戚家奶奶给孩子喂液体药的时候就会给孩子垫上一张专用的深色围兜,孩子每次看到这张围兜就开始紧张起来,吃药这件事太有仪式感并不是一件好事,这会让孩子更专注于担心药有多苦,多难以下咽,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才是正道,具体可以让孩子做一些让他们愉快的事情,比如玩玩游戏,看看动画,顺便吃口药呗。

❹减少药物苦味

尽管大部分的儿童药口感还是比较友好的,但是也有一些不得不吃的“苦”。前面已经提到了药物最好不要擅自混合“调味”,但是还有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减少汤药的苦味。

研究表明,37℃的时候汤药的苦味是最浓的,避开这个温度反而能减少苦味,调整下药物的温度或者可以让孩子吃药之前嘴巴含下冰,或者喝口热水(不烫嘴的温度)。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长痛不如短痛”,降低药物在口腔中的停留时间,减少味蕾的“受苦”时间,比如避免用非常细的吸管喝药。喂药之后给孩子喂少量水,还可以防止药物停留在口腔或食管太长时间而损害消化道黏膜。

❺鼓励和安慰

耐心的沟通搭配一点小小的奖励,鼓励孩子自觉吃药,让他们在尝试中减少对药物的恐惧,吃了药以后,要肯定孩子的勇敢表现,逐步让物质奖励过渡到孩子的行为自觉,让孩子知道吃药是自己的事情。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旺妞

网上盛传不少喂药的奇招,就是把药物伪装成酸奶或者其他好吃的,但是我们不鼓励这么做,虽然这有时候能降低喂药难度,但是会造成孩子的味觉混淆,另一方面,让孩子学习去接纳不愿意但是不得不去做的一些事,对他们的成长来说也是重要的一课,不去回避吃药,也不回避成长中的“苦”。

孩子吃药总是闹,要不要骗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滴管   孩子   片剂   苦味   勺子   必要性   胶囊   液体   药物   家长   危险   医生   药品   宝宝   儿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